大豆黃捲

大豆黃捲

DA DOU HUANG JUAN

  • 英文名稱: Dried Black Bean Sprouts
  • 別名:大豆捲,大豆卷;大豆櫱,豆黃捲,黃卷皮,捲櫱,卷櫱,豆黃卷,黃卷,豆櫱,大豆櫱,黃捲,黃捲皮,菽櫱
  • 藥品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子發芽後曬乾而成。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脫殼後放陰涼乾燥處,備用。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大豆黃捲的傳統功效


1. 補氣

大豆黃卷,雖非傳統意義上的「大補氣藥」,但從歷代醫籍記載來看,其「補氣」功效並非直接的氣血雙補,而是透過其他途徑間接達成。

《本草匯言》提及大豆黃卷「活血氣」,並非指直接增強元氣,而是指其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血瘀滯的狀態,使氣血得以暢通,從而達到一種「間接的補氣」效果。書中也指出其在治療水腫方面的應用,説明其能改善水濕停滯,而水濕停滯亦會影響氣機的運行。

《長沙藥解》則強調大豆黃卷「善達木鬱,通腠理而逐濕痹」,「木鬱」指的是肝氣鬱滯,而肝氣與氣機運行密切相關,疏通肝氣自然能改善氣機的流通。此處的「補氣」也是指疏通氣機,而非直接補充元氣。

《本經疏證》則從另一角度闡述大豆黃卷的作用機理。它認為大豆黃卷能使濕邪上行,從小便或汗出而解,這與「補氣」的某些理論有所關聯。因濕邪阻滯,會影響氣機的正常運行,而大豆黃卷幫助濕邪排出,則能間接改善氣機的流通,使氣機得以舒暢。 此書也提到其在仲景薯蕷丸中的應用,佐證其具有發散之性,有助於氣機的宣通。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大豆黃卷「補氣」功效的描述,並非指直接增加元氣,而是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宣通氣機等間接方式,來改善氣機運行,從而達到一種「補氣」的效果。 其作用機制更偏向於改善氣血運行狀態,而非直接補充元氣。 不同醫家對其功效的理解,也反映了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2. 活血化瘀

大豆黃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與現代理解的活血化瘀略有不同,更側重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本草匯言》認為大豆黃卷「活血氣,消水脹」,尤其在婦科方面「有行瘀血之妙」。此處的「活血」並非單指破血,而是指促進氣血循環,改善瘀滯的狀態。水腫的治療也與此相關,因古代醫家認為水腫與氣血瘀滯有關。

《長沙藥解》則強調大豆黃卷「行經脈而破血」,「療水鬱腹脹之病,治筋攣膝痛之疾」。這說明其活血作用與利水消腫密切相關,通過疏通經絡,改善水液代謝,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破血」在此處也需理解為促進淤積血液的運行,而非現代意義上的強烈破血。

《本經疏證》則從經絡學說角度闡述,認為大豆黃卷能使下半身濕邪上行,從小便或汗液排出,從而達到舒筋活絡的效果。這與現代醫學中活血化瘀藥物改善微循環的機制有所呼應,雖然機理闡述不同,但其結果是相似的。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大豆黃卷活血化瘀功效的記載,其「活血」的含義並非現代醫學中所指的直接破血,而是更廣泛地指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瘀滯相關疾病的目的。其活血化瘀作用往往與利水消腫、舒筋通絡等功效密切相關。 不同醫籍的闡述角度略有差異,但都指向其在改善氣血運行,治療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病症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3. 祛風除濕

大豆黃卷,其祛風除濕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卻存在一定分歧。

《本草匯言》認為大豆黃卷能「活血氣,消水脹」,並指出其在治療婦科瘀血及水腫方面有顯著效果,認為濕痹、筋攣膝痛皆因血瘀水氣凝滯所致,故大豆黃卷能以此疏通。 《長沙藥解》則強調其「專洩水濕」,能通暢腠理,驅除濕痹,並能活血化瘀,治療水腫腹脹及筋攣膝痛。 這些論述都指向大豆黃卷具有利水消腫、活血通絡的作用,從而達到祛風除濕的功效。

然而,《吳醫匯講》則對大豆黃卷的「發表」作用提出質疑。周思哲認為古人罕用,並指出其功效主要在於益氣、消水、活血,而非發表。 他提到吳地醫家將其與麻黃湯同用,並非大豆黃卷本身具有發汗功效,而是藉此安撫患者,增加治療的信心。此觀點暗示大豆黃卷的祛風作用可能並非直接的「發汗解表」,而是通過其他途徑實現。

《食療本草》及《本草綱目》則認為大豆黃卷與豆豉功效相近,並非主要用於發表,但因製法不同,其效用也可能有所差異。 江浙地區將其用於麻黃湯中,確實能發汗,但這可能與製法有關,而非其固有功效。

《本經疏證》則從病機入手,解釋大豆黃卷治療濕痹筋攣膝痛的原因:濕邪痹阻關節,尤其膝關節,難以下行,大豆黃卷能使其向上運行,從小便或汗液排出。此觀點也間接地說明瞭大豆黃卷祛濕的機理,並指出其在仲景薯蕷丸方中,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能也具有一定的發散作用。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對大豆黃卷祛風除濕功效的理解存在差異,一部分認為其具有發表作用,更多則認為其主要通過利水消腫、活血通絡來達到祛風除濕的目的,其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不同醫家論述的差異,也提示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此藥。

4. 清熱瀉火

大豆黃卷,其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從其其他功效中衍生而來。古代醫籍對其功效的描述,多側重於利水消腫、活血化瘀以及舒筋活絡,而清熱瀉火則往往是這些功效的副產物。

《本草匯言》提到大豆黃卷「活血氣,消水脹」,並指出其在治療濕痹、筋攣膝痛等症上的應用,這些病症的產生往往與體內濕熱積聚有關,而大豆黃卷通過利水消腫、活血化瘀,間接達到清熱瀉火的效果。書中更提及其在《局方》牛黃清心丸中的應用,用以「去風痰,解煩鬱」,這也暗示了其具備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但並非其主效。

《長沙藥解》則強調其「專洩水濕,善達木鬱」,認為其能通利經脈,從而達到治療水腫、筋攣等疾病的目的。水濕停滯,往往伴隨濕熱之邪,故此藥間接地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吳醫匯講》和《食療本草》都提及大豆黃卷的用法與麻黃湯有關。部分地區會將大豆黃卷用麻黃湯浸泡,以增強其發汗作用。但兩書都指出,這並非大豆黃卷的本質功效,而是後世加工方法的變遷所致。 因此,大豆黃卷的清熱瀉火作用,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利水、活血、舒筋等功效的綜合作用,而非其自身直接的清熱瀉火之性。 《本經疏證》更從經絡角度解釋其疏通水濕的作用,並非直接的發表作用。

總而言之,雖然部分古籍提到大豆黃卷具有清熱瀉火功效,但大多數文獻都更側重其利水、活血、舒筋等作用,清熱瀉火更多的是這些功效的間接結果。其功效的體現,也與炮製方法及用藥劑量密切相關。

大豆黃捲的古代典籍


大豆黃捲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中的異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中的皁苷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並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中的多糖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作用,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2. 降血糖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具有降血糖功效,可降低血糖水平並改善胰島素抵抗。研究表明,大豆黃捲水提取物可抑制 α-葡萄糖苷酶和胰澱粉酶活性,延緩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水平。此外,大豆黃捲水提取物還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葡萄糖利用,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

3. 降血脂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具有降血脂的功效,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這可能是由於大豆黃捲中含有異黃酮類化合物,異黃酮類化合物能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並能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活性。此外,大豆黃捲中還含有大豆皁苷,大豆皁苷也能降低血脂水平,並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4. 抗氧化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的作用,這表明大豆黃捲具有抗氧化功能。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自由基是體內產生的不穩定分子,會損害細胞並導致各種疾病,包括癌症和心臟病。大豆黃捲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從而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5. 抗病毒

大豆黃捲中的黃酮類成分,如大豆黃酮苷、異黃酮苷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這些黃酮類成分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並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從而幫助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此外,大豆黃捲中的皂苷類成分,如大豆皂苷,也有抗病毒的作用。皂苷類成分可以抑制病毒的吸附和侵入,並促進病毒的排出。

6. 抗菌

大豆黃捲水提取物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破壞細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干擾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等途徑實現的。大豆黃捲水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對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大豆黃捲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搗汁;或入散劑。

大豆黃捲的炮製


大豆黃卷:取黑大豆洗淨,浸泡至外皮微皺,撈出,置竹籮內,上蓋濕蒲包,每日淋水1-2次,促使發芽;至芽長1cm時,取出攤在內,先置有風處吹至半乾(防止脫殼),再行曬乾即成。制大豆黃卷:取大豆黃卷置鍋內,加入用淡竹葉、燈芯草煎成之藥汁共煮,至藥汁吸盡後,取出曬乾(每大豆黃卷100斤,用淡竹葉20兩,燈芯草10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豆黃捲的食用禁忌

大豆黃捲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大豆黃捲的注意事項

大豆黃捲不宜長期大量食用,以免引起腹瀉、腹痛等不適症狀。

大豆黃捲相關的方劑


大豆黃捲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無尿及少尿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麻疹胸悶脹動脈損傷傷寒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低血糖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痢疾

大豆黃捲含有的化學成分


天門冬酰胺(Asparamide), 膽鹼(Choline), 黃嘌呤(Xanthine), 次黃嘌呤(Hypoxanthine), 鈣(Calcium), 鉀(Potassium), 硅(Silicon),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甘氨酸(Glyc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