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疒咅)清肺湯

HUA (BING POU )QING F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今名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21%
脾經 14%
肝經 10%
心經 9%
膽經 7%
腎經 4%
大腸經 2%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化(疒咅)清肺湯》

中藥方劑「 化(疒咅)清肺湯 」,主要成分是:

青蒿,黃芩,鬱金,石斛,蘆根,大豆黃捲,竹茹,薏苡仁,沙參,麥門冬,瓜蔞,牛蒡子,當歸,川芎,陳皮,香附,白芷,甘草,

主治功效是:濕溫病患者的手臂和腹部等處出現白色斑塊,大便稀薄如漿糊,小便渾濁如滑石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蘆根:**清熱利尿、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解酒毒、透疹、止咳平喘。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牛蒡子:**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

  • **青蒿:**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

  • **沙參:**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

  • **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竹茹:**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 **瓜蔞:**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

總結

中藥方劑「 化(疒咅)清肺湯 」,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益氣補血、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用於治療濕溫病患者的手臂和腹部等處出現白色斑塊,大便稀薄如漿糊,小便渾濁如滑石粉。在使用中藥方劑「 化(疒咅)清肺湯 」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該方藥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益氣補血、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

  2. 該方藥適用於濕溫病患者的手臂和腹部等處出現白色斑塊,大便稀薄如漿糊,小便渾濁如滑石粉。

  3. 該方藥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4. 該方藥服用時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該方藥服用時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6. 該方藥服用時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傳統服藥法


香青蒿6克,淡黃芩6克,廣鬱金6克,鮮石斛10克,鮮蘆根10克,大豆卷10克,鮮竹茹10克,生苡仁10克,北沙參10克,麥門冬9克,栝樓仁9克,牛蒡子5克,益元散(鮮荷葉包,刺孔)12克。
若因熱勢極盛,煩躁不安,譫語口渴,胸中鬱悶,陡然發生寒戰,繼之熱增汗泄,膚冷沈睡者,加用西洋參、生粳米二味煎汁。
助肺利溫,清熱化疹。

方劑組成解釋


化(疒咅)清肺湯由青蒿、黃芩、鬱金、石斛、蘆根、大豆黃捲、竹茹、薏苡仁、沙參、麥門冬、瓜蔞、牛蒡子、當歸、川芎、陳皮、香附、白芷、甘草等中藥組成。

青蒿、黃芩、鬱金、石斛、蘆根、大豆黃捲、竹茹、薏苡仁、沙參、麥門冬、瓜蔞、牛蒡子、當歸、川芎、陳皮、香附、白芷等中藥均具有清熱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其中,青蒿、黃芩、鬱金、石斛、蘆根、大豆黃捲、竹茹、薏苡仁、沙參、麥門冬、瓜蔞、牛蒡子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當歸、川芎、陳皮、香附、白芷等中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化(疒咅)清肺湯具有清熱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溫病的發熱、汗出、口渴、身重、胸悶、腹脹、大便溏薄、小便短赤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疒咅)清肺湯具有清熱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麻疹腹瀉多痰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疒咅)清肺湯, 出處:《古今名方》。 組成:香青蒿6g,淡黃芩6g,廣鬱金6g,鮮石斛10g,鮮蘆根10g,大豆卷10g,鮮竹茹10g,生苡仁10g,北沙參10g,麥門冬9g,栝樓仁9g,牛蒡子5g,益元散(鮮荷葉包,刺孔)12g。 主治:助肺利溫,清熱化疹。主治:濕溫病臂和腹部等處出現白痞,大便液穢如漿色,小便渾濁如滑石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