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酥煎為一傳統中醫處方,其組成中含有秋葵,此種搭配自有其深意與醫療目的。秋葵,在中醫學中被視為性寒、味甘之品,能清熱利濕、滑腸通便,對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或大便秘結等症狀頗有功效。在牛酥煎中加入秋葵,主要是取其滑利之性,配合其他藥材如牛髓、酥油等滋補潤燥之品,共同發揮滋陰潤燥、養血安神的作用。此方適用於陰虛火旺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秋葵在此處亦可增強整個處方的滑腸作用,使滋補藥物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利用,同時減輕因滋補過度可能引發的腸胃負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酥煎方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增進口感: 牛酥煎方中常含辛辣燥熱之藥材,蜂蜜具有甘潤之性,可緩解藥物的燥烈,避免刺激腸胃,同時也能改善藥物的苦澀口感,使患者更易服用。
- 滋潤補益,助藥力: 蜂蜜本身具有潤肺止咳、滋陰養血、解毒消腫等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促進疾病的康復。同時,蜂蜜的粘性有助於藥物在體內停留更長時間,發揮更持久的作用。
牛酥煎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牛酥煎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淋痛等症,滑石可協助清解濕熱,促進尿液排出,緩解淋痛。
二、利水消腫:滑石還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導致的肢體水腫、腹水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輔助作用。牛酥煎方劑中加入滑石,有助於協調藥性,提高療效。
牛酥煎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瞿麥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牛酥煎本身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方劑,加入瞿麥可增強其清熱利濕之效,有助於去除體內濕熱,緩解因濕熱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
- 通淋排石:瞿麥具利尿通淋之功,可促進尿液排出,並能幫助排泄體內結石,對於因濕熱引起的泌尿系統結石症狀也有輔助療效。
總之,瞿麥的加入,可以加強牛酥煎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使其更能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
牛酥煎方劑中包含大豆黃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腎,潤燥生津: 大豆黃卷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補益脾腎、潤燥生津之效。牛酥煎以補益脾腎、潤燥止咳為主,大豆黃卷正好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降低藥性,緩解副作用: 牛酥煎中含有部分性寒藥材,大豆黃卷則性平,可以緩和藥性,降低藥物對身體的刺激,避免出現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大豆黃卷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補益脾腎、潤燥生津的功效,還能降低藥性,使牛酥煎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酥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難産,經日未生」,即產婦因氣血不足或胞宮瘀滯導致分娩困難,胎兒遲滯不下。方中藥物以滑利血脈、滋養氣血為主,輔以通竅利水之品,助胞宮氣血運行,促胎滑降。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君藥:真牛酥
- 牛酥為乳製油脂,性甘潤,能「補虛勞,潤五臟」(《本草綱目》)。難産多因氣血虛弱,無力推動胎元,牛酥滋養陰血,潤澤胞宮,緩解乾澀瘀滯,為滑胎提供物質基礎。
臣藥:秋葵子、白蜜
- 秋葵子:性滑利,傳統用於「滑胎易産」(《本草拾遺》),其黏液質可潤滑產道,減低摩擦阻力。
- 白蜜:甘緩補中,與牛酥協同潤燥,並能解毒緩急,保護產道黏膜。
佐藥:滑石、瞿麥穗、大豆黃卷
- 滑石:質重滑利,利竅通淋(《神農本草經》),借其下行之性,引藥力趨下,助開通胞宮瘀滯。
- 瞿麥穗:苦寒利尿,活血通經(《本草經集注》),針對產時水血互結,疏通下焦水濕。
- 大豆黃卷:發芽大豆,具「破婦人惡血」(《名醫別錄》)之效,輕宣升散,調暢氣機以輔助滑降。
使藥:清酒
- 煎藥時用清酒,取其辛溫行散之力,助藥勢直達下焦,活化氣血運行。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潤滑通利」為核心:
- 滋養潤降:牛酥、白蜜潤澤胞宮,緩解乾澀。
- 滑利下行:秋葵子、滑石直接減少產道阻力,物理性助胎滑出。
- 活血利水:瞿麥、大豆黃卷調暢水血,破除胞宮瘀滯。
全方標本兼顧,既補產婦氣血之虛,又通瘀滯之實,形成「潤而不滯,通而不傷」的滑胎機制。
傳統服藥法
真牛酥3兩,秋葵子1合,白蜜2兩,滑石,瞿麥穗,大豆黃卷1兩。
上六味,先以清酒1升,研細葵子納酥蜜中,微火令銷後,即下諸藥,慢火煎,常如魚眼沸,約強半如膏,即將瓷器中以綿濾之。
用溫酒調,初服半匙,漸加至1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牛酥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組成:真牛酥3兩,秋葵子1合,白蜜2兩,滑石,瞿麥穗,大豆黃卷1兩。 主治:難産,經日未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