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一金鎖丹
TAI YI JIN SU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5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金鎖丹方中加入鐘乳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固腎止遺:鐘乳石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遺止瀉之效。對於腎氣不足、遺精滑泄等症狀,能起到固腎止遺的功效,配合方中其他藥材,有助於提升整體固澀效果。
- 清熱解毒:鐘乳石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在太一金鎖丹方中,鐘乳石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
太一金鎖丹方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的功效。方中加入淡竹葉,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緩解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 和胃降逆: 淡竹葉還具有一定的和胃降逆作用,可緩解因胃熱上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太一金鎖丹治療的是熱毒內陷,氣機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淡竹葉的加入有助於協調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太一金鎖丹中加入地榆,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方中加入地榆,可有效抑制血熱妄行,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 收斂固澀: 地榆亦有收斂固澀之效,能固護腸胃,防止滑泄,適用於脾虛泄瀉、腸風下血等症。在太一金鎖丹中,地榆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收斂止瀉作用,改善腸道功能。
太一金鎖丹方劑中包含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澀精: 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固腎、澀精止遺的功效。對於腎虛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芡實能起到固攝精氣的作用。
- 健脾止瀉: 芡實亦能健脾益氣,收斂止瀉。方中若有脾虛泄瀉、食慾不振等症狀,芡實則能起到健脾補虛、固腸止瀉的效果。
綜上所述,芡實加入太一金鎖丹方中,可有效補腎固精、健脾止瀉,達到治療目的。
太一金鎖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大豆黃捲,這種藥材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重要的成分。大豆黃捲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體內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此外,大豆黃捲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抵禦自由基的侵害,從而減緩衰老過程及提升免疫力。在太一金鎖丹的配伍中,這種藥材的使用能夠幫助調和其他成分之間的藥效,使整體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與突出。它的成分相較於其他藥材來說,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濕氣,並改善腸胃功能,適合多種體質的人羣。總的來說,大豆黃捲不僅增強了太一金鎖丹的整體功效,還能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太一金鎖丹是一款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補腎壯陽、強身健體。在這個方劑中,巴戟天的加入無疑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戟天本身具備補腎陽、強筋骨的特性,常用於治療因腎陽虛弱所引發的各種症狀,如性功能減退、腰膝酸軟等。
巴戟天的有效成分能夠刺激人體內的陽氣,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身體的活力和耐力。此外,巴戟天還具有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幫助改善身心狀態。與其他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下,巴戟天可在提升身體免疫力的同時,更加增強太一金鎖丹的綜合療效,使其在臨牀應用中展現更為理想的結果。因此,巴戟天在太一金鎖丹中不僅補充了方劑的營養,更為整體的治療效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太一金鎖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了附子。附子在中醫裡是一味性熱、味辛且有毒的藥材,歸心、腎、脾經,主要功效為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本方之所以選用附子,主要是因為其強大的溫陽作用,能有效驅除體內的寒邪,對於因寒引起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在太一金鎖丹中加入附子,目的在於通過其強烈的溫熱屬性,來溫暖臟腑,特別是對於腎陽虛衰所導致的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等症狀有著顯著的改善作用。此外,附子還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增強整體療效。然而,由於附子本身含有烏頭鹼等毒性成分,使用時必須經過炮製處理,減低其毒性,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中毒等不良反應。
太一金鎖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溫腎壯陽: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可溫腎陽,助陽氣生髮,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祛風止癢: 補骨脂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太一金鎖丹的組成藥材相互配合,以補腎壯陽、祛風止癢為主要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一金鎖丹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壯陽益腎、強筋健骨之效。太一金鎖丹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而鹿茸正是此類病症的常用藥材,可有效提升藥效。
2. 補氣益血:鹿茸不僅能補腎,還能補氣益血,提升人體的整體免疫力。太一金鎖丹中常加入其他補氣益血的藥材,如人參、黃芪等,與鹿茸相輔相成,增強藥效,改善體虛乏力等症狀。
太一金鎖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廣泛應用於養生和治療。其組成中包含肉蓯蓉,這是因為肉蓯蓉具有獨特的藥效,能夠補腎、益精、壯陽。肉蓯蓉的主要成分富含可溶性植物性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此外,肉蓯蓉還能改善性功能,增強男性的生殖能力,並對女性的月經不調和陰道乾燥有良好調理作用。在太一金鎖丹中加入肉蓯蓉,旨在增強其補腎固精的功效,特別適合於精氣虧損、腎陽不足的人羣,幫助他們恢復體力,提升生活質量。整體而言,肉蓯蓉的選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其在傳統醫學中具備更為全面的應用價值,符合現代人對於健康的追求及需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太一金鎖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固攝精氣、溫補元陽」為核心,主治:
- 精氣不固:如遺精滑泄、夜尿頻多,甚則元氣虧耗。
- 諸虛百損:泛指久病、勞倦導致的氣血陰陽俱虛,尤重腎陽不足。
- 積年傷憊冷疾:長期陽虛寒凝之證,如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陽痿早泄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君藥:溫腎填精,固攝為本
- 鐘乳石(水飛精製):
- 性溫質重,直入腎經,傳統認為能「壯元陽、益精氣」。
- 以竹葉、地榆同煮,取其甘淡緩和燥性,專注溫攝。
- 肉蓯蓉(酒蒸成膏):
- 補腎陽、益精血,其「膏狀」質地可黏攝諸藥,固護下焦。
(二)臣藥:輔陽固精,兼顧脾腎
- 鹿茸、巴戟天、補骨脂:
- 鹿茸峻補元陽,巴戟天強筋壯骨,補骨脂暖脾固精,三者共助君藥溫煦下元。
- 附子(炮製去毒):
- 通行十二經,逐深伏寒濕,激發命門之火。
(三)佐藥:健脾斂精,調和藥性
- 芡實(連殼曬乾):
- 健脾固腎,其殼增斂澀之效,與大豆黃卷同用,防溫藥滋膩礙胃。
- 大豆黃卷(微炒):
- 疏通水谷之氣,使補而不滯,兼具「升發陽氣」之妙。
(四)使藥:鹽酒送服
- 鹽引藥入腎,酒行藥勢,共促溫陽固精之效。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金鎖」為名,喻其如鎖固精關。全方側重:
- 溫補與固攝並行:
- 鐘乳、蓯蓉、鹿茸等補益精血,佐以芡實、補骨脂收澀,治標本兼顧。
- 動靜相須:
- 附子、巴戟天主動溫通,芡實、大豆黃卷主靜守中,調和陰陽之樞。
- 從脾腎論治:
-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根,方中兼顧二者,助精氣生化有源。
四、推衍可能功效
除古籍所述外,依配伍邏輯,或可延伸於:
- 陽虛型夜尿、五更瀉
- 婦人帶下清稀屬腎陽不足者
- 虛寒性不孕不育等證。
此方體現「補火生土,固攝先天」之思路,堪稱傳統補陽固精代表方之一。
傳統服藥法
鐘乳(粗搗,淨淘,淡竹葉1握,地榆半兩,銼。同入砂銚內水煮1復時,取鐘乳石淨淘,研細,水飛,取細者,不住手研3日,至無聲如面,焙)2兩,芡實(和殼曬乾) 1兩,大豆黃卷(微炒) 1兩,巴戟天(去心) 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 1兩,補骨脂(炒熟) 1兩,鹿茸(去毛,塗酥炙)1兩,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皺皮,切,蒸爛,研成膏)3兩。
補益陽氣,秘精還元,豐肌駐顏。
上八味,除膏外,搗羅為末,入蓯蓉膏,搗乾百下。如硬,更入煉蜜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臨臥溫鹽酒送下。
太一金鎖丸(原書同卷)、太乙金鎖丹(《普濟方》卷二一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補骨脂等有毒中藥,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金鎖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鍾乳(粗搗,淨淘,淡竹葉1握,地榆半兩,銼。同入砂铫內水煮1復時,取鍾乳石淨淘,研細,水飛,取細者,不住手研3日,至無聲如面,焙)2兩,芡實(和殼曬乾)1兩,大豆黃卷(微炒)1兩,巴戟天(去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補骨脂(炒熟)1兩,鹿茸(去毛,塗酥炙)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皺皮,切,蒸爛,研成膏)3兩。 主治:補益陽氣,秘精還元,豐肌駐顔。主治:精氣不固,諸虛百損,諸氣,及積年傷憊冷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