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卷丸

黃卷丸

HUANG JU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級》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胃經 33%
脾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卷丸方劑中包含大豆黃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 大豆黃捲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脾虛乏力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大豆黃捲性潤滑,能潤腸通便,適用於便祕、大便乾燥等症狀。其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順暢。

黃卷丸中加入大豆黃捲,可起到健脾和胃、潤腸通便的雙重作用,達到整體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卷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水氣為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腫」,屬中醫「水腫病」範疇。水氣為患,多因肺、脾、腎三臟氣化失常,水濕停聚,泛溢肌膚而成。小便不利為關鍵病機,導致水液無法正常排泄,故見全身浮腫。傳統以「利水滲濕」為治療大法,而黃卷丸單用大豆黃卷一味,推測其功效側重於「分利水濕」、「宣通三焦」,以恢復水道通調。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1. 單味用藥,取其專攻
    大豆黃卷為黑大豆發芽後曬乾而成(非今之黃豆),性味甘平,傳統歸經於脾、胃。《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濕痹,筋攣,膝痛」,後世發展其「利水」、「宣透」之功。其發芽過程蘊含「生髮之氣」,能疏達三焦壅滯,促進水液代謝。

  2. 炒製與丸劑的用意

    • 「微炒」既減其涼性,避免傷脾胃之陽,又保留輕宣透達之性。
    • 水泛為丸,取其緩釋之效,配合「早晚分服」以持續調暢氣機。
    • 「食淡為妙」強調服藥期間飲食清淡,避免鹽味助濕,符合水腫治療原則。
  3. 治水機理推論

    • 升清降濁:大豆黃卷具「芽」的升發特性,可助脾升清;同時其本質為豆類,能下行利水,形成「上下分消」之力。
    • 通調水道:三焦為水液運行之道路,此藥輕宣透達,可能通過疏通三焦氣機,改善水濕停聚。
    • 健脾滲濕:甘平入脾,間接助脾運化水濕,符合「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理論。

綜論:黃卷丸以簡馭繁,體現中醫「輕可去實」的思維,透過單味藥的升降雙向作用,調暢水液代謝。然水腫成因複雜,臨床須辨陰陽虛實。此方較宜於輕症或脾虛濕蘊初期,若重症水停,恐需配伍溫陽、逐水之品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豆黃卷1升(炒,勿令焦)。
上為末,水法為丸。
每服2錢,早、晚開水送下。食淡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卷丸,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大豆黃卷1升(炒,勿令焦)。 主治:水氣爲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