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傷散

BU S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七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8%
肝經 16%
胃經 13%
心經 11%
腎經 10%
膀胱經 6%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補傷散方劑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補傷散主治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筋骨損傷等,而天門冬可緩解因外傷導致的內熱,滋養受損的肺腎,促進傷口癒合。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補傷散中包含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天門冬配合這些藥物,可以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使補傷散的治療效果更佳。

補傷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補傷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等症,而防風可以有效祛除瘀血凝滯引起的疼痛,緩解腫脹,促進傷處癒合。
  2. 疏通經絡: 防風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傷口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修復。此外,防風還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減輕傷處炎症反應。

綜上所述,防風在補傷散中發揮着祛風止痛、疏通經絡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處癒合,減輕患者的痛苦。

補傷散方劑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補傷散為治療外傷感染、創傷性疾病的方劑,加入澤瀉有助於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補傷散中其他藥物如黃柏、金銀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澤瀉與之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更好地消除創傷感染。

總之,澤瀉的加入,既能利水消腫,又能清熱解毒,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增強療效,為補傷散的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補傷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益血,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補傷散多用於外傷、跌打損傷、創傷感染等症,人參可補氣血,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傷口恢復。
  2. 促進組織修復: 人參中含有多種皁苷等有效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加快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和功能恢復。

總而言之,補傷散中加入人參,旨在通過其補氣益血、扶正固本和促進組織修復等功效,達到快速止血、消腫、生肌、癒合傷口的目的。

補傷散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蘞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補傷散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創傷疼痛等症狀,白蘞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幫助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白蘞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補傷散中加入白蘞,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創傷癒合,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傷散中加入大豆黃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胃,促進傷口癒合: 大豆黃捲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傷口難癒,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大豆黃捲含有豐富的皁苷、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物質,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能夠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的恢復。

總而言之,大豆黃捲在補傷散中起到補益脾胃、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

補傷散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補傷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前胡可有效宣通肺氣,化解風寒,緩解咳嗽症狀。
  2. 利氣消痰,止咳化痰: 前胡能利氣消痰,並能促進痰液排出,對於痰多咳喘的患者,前胡的加入可以幫助患者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總而言之,補傷散中加入前胡,是基於其疏散風寒、宣肺止咳、利氣消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咳嗽、氣喘等症狀。

補傷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急止痛,養血和營: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緩急止痛、養血和營、斂陰止汗之效。補傷散針對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血腫痛,白芍可舒筋活絡,緩解疼痛,並能滋養血液,促進瘀血消散。
  2. 收斂止血,固澀止汗:白芍具有收斂止血之功,可用於止血止汗。補傷散中可能存在因損傷導致的出血,白芍可幫助止血,同時也能收斂汗液,避免汗出過多而耗氣傷津。

綜上所述,白芍在補傷散中的加入,能夠有效緩解跌打損傷所致的疼痛,促進傷處恢復,並起到止血固澀的作用,對治療損傷起到輔助作用。

補傷散方劑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補傷散多用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天花粉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2. 涼血止血:天花粉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外傷感染常伴有出血,天花粉能涼血止血,控制出血,減輕傷口感染程度,有利於傷口癒合。

補傷散中加入石膏,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瀉火之力甚強,可清解外感熱邪,並能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補傷散為外傷用藥,以活血止血、生肌接骨為主要功效。石膏的加入,除了清熱解毒外,更能有效控制因外傷導致的熱毒、炎症,並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補傷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效。傷寒、風寒感冒等症常伴有寒邪入侵,導致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乾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寒邪侵襲引起的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具有辛溫發散之性,能促進陽氣生髮,化解寒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於傷寒、風寒感冒等寒邪引起的疾病,乾薑有助於驅散寒邪,恢復正氣,促進疾病康復。

總而言之,乾薑在補傷散中起到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補脾胃、驅散寒邪的療效。

補傷散中加入紫菀,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潤肺化痰: 紫菀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補傷散主要用於治療肺傷咳嗽,紫菀能有效化解肺部的痰液,促進呼吸道通暢,減輕咳嗽症狀。

二、止血生肌: 紫菀亦有止血生肌的作用。補傷散常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肺部損傷,紫菀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肺部的修復。

補傷散中加入桂枝,是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歸膀胱、心包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補傷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桂枝可以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同時緩解疼痛,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此外,桂枝還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傷口癒合,加速康復。因此,桂枝是補傷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為治療跌打損傷提供了重要支持。

補傷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補傷散主要針對外傷導致的氣血虧損,白朮可補益脾胃,增強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傷口癒合。
  2. 燥濕止瀉,固護脾胃:白朮還具有燥濕止瀉的作用,可防止因傷口感染或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進一步保護脾胃功能,促進機體恢復。

補傷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功效。補傷散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較烈或偏寒偏熱的藥材,甘草可起到中和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增強療效,補益脾氣: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補傷散通常用於治療外傷或創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甘草可補益脾氣,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補傷散方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傷寒發熱、心煩不寐、口渴咽乾、血熱妄行等症狀,均可用生地黃清熱涼血,緩解症狀。
  2. 補益氣血,緩解損傷:生地黃滋陰養血,能補益氣血,緩解損傷。補傷散主要用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等,生地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達到補益氣血、緩解損傷的效果。

補傷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益脾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之功效。補傷散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等,而這些疾病往往會損傷脾腎,導致氣血虧虛、筋骨無力。山藥能夠補益脾腎,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損傷部位的修復。

2. 固精止血: 山藥還有固精止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出血、瘀血等情況,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的癒合。

因此,補傷散中加入山藥,能夠發揮其補益脾腎、固精止血的功效,增強方劑的療效。

補傷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活血化瘀、補血養血之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筋骨損傷,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調和氣血、改善循環:補傷散多用於跌打損傷、筋骨骨折,而當歸能調和氣血,改善局部循環,有助於促進受傷部位的修復,減輕疼痛,加快康復。

補傷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止血: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止血生肌之效,可補益氣血,改善因外傷或內傷所導致的氣血虧虛,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出血、內傷損血等症狀,阿膠可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修復。
  2. 滋陰潤燥:阿膠性甘平,入血分,可滋陰潤燥,對於因外傷或內傷導致的陰液不足、津血虧損等症狀,阿膠可有效補充陰液,緩解燥熱,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阿膠在補傷散中能起到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傷後氣血虧虛、陰液不足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加速身體恢復。

主治功效


補傷散

補傷散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健骨、活絡經絡等功效。主治肺部受傷、功能低下的人容易出現咳嗽、驚恐、筋骨疼痛、不能遠行、膝蓋不能長時間站立、汗出鼻乾、呼吸短促、憂傷、心下隱痛、疼痛引至胸中、睡不安穩、精神恍惚、夢多、寒熱交替、小便赤黃、視力下降、吐血等症狀。

【方劑組成】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阿膠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阿膠富含骨膠原、膠原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膠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代謝,增強體質,益氣補血、滋陰潤燥,治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悉有裨益。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前胡

傳統中藥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前胡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前胡還能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症狀。此外,前胡具有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山藥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天花粉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天花粉用於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1升,防風1兩半,澤瀉1兩半,人參1兩半,白蘞1兩,大豆卷2兩,前胡2兩,芍藥2兩,栝樓根2兩,石膏2兩,乾薑2兩,紫菀1兩,桂心4兩,白朮4兩,甘草2兩半,乾地黃2兩半,薯蕷2兩半,當歸2兩半,阿膠1兩半。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肺氣,止咳平喘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小便顏色偏黃妄想狀態遠視咳嗽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夜間多夢易感到驚嚇容易悲傷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鼻子乾燥

相同名稱方劑


補傷散,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天門冬1升,防風1兩半,澤瀉1兩半,人參1兩半,白蘞1兩,大豆卷2兩,前胡2兩,芍藥2兩,栝樓根2兩,石膏2兩,乾薑2兩,紫菀1兩,桂心4兩,白朮4兩,甘草2兩半,乾地黃2兩半,薯蕷2兩半,當歸2兩半,阿膠1兩半。 主治: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以遠行,膝不可久立,汗出鼻乾,少氣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卧不安席,忽忽喜夢,寒熱,小便赤黃,目不遠視,唾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