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薯蕷丸中包含山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與功效:
- 補脾益腎: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固精的功效。大薯蕷丸常用於脾腎虛弱、氣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而山藥正可補益脾腎,增強體質。
- 健脾止瀉: 山藥還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大薯蕷丸中加入山藥,有助於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大薯蕷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大薯蕷丸多用於脾腎氣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倦怠等症狀,而人參的補氣益血作用,可提升患者的體能,增強其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扶正固本: 大薯蕷丸以薯蕷為君藥,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擅長補脾益腎、強筋健骨。人參則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增強薯蕷補脾益腎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大薯蕷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大薯蕷丸主要針對脾虛濕盛、水濕內停引起的症狀,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澤瀉能幫助利水消腫,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濕,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 健脾利濕:澤瀉還能健脾利濕,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脾虛濕盛常伴隨脾胃功能減弱,澤瀉的加入可以輔助脾胃,使水濕更好地排出體外,達到治本的目的。
大薯蕷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大薯蕷丸常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沉重、小腹冷痛等症。附子可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溼,緩解以上症狀。
- 助藥力:附子性味辛甘,入心、腎經,能增強藥效,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大薯蕷丸中其他藥物如補骨脂、杜仲等,其功效也需要溫陽助藥力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大薯蕷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
方中大薯蕷具有補脾益氣、健脾消食的作用,但其性偏溫潤,容易導致脾胃濕熱。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且能與大薯蕷的溫性相配,起到制衡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溫而損傷脾胃。
同時,黃芩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因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腹痛、腹瀉、口苦等,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大薯蕷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大薯蕷丸多用於治療肺燥咳嗽、津液不足等症,而天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可以緩解肺燥,生津止渴則可以緩解口乾咽燥,與方劑功效相輔相成。
- 配伍相宜,增效減毒: 天門冬與大薯蕷丸中其他藥材配伍相宜,可以增強藥效,減輕藥物毒性。例如,天門冬可以緩解大薯蕷丸中某些藥材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臨牀應用。
大薯蕷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在中醫中被視為重要的補血藥材。當歸具有活血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女性健康尤其重要,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承受能力。
另外,當歸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當歸素,能夠促進血液生成、提升免疫力,並且對於調理氣血、增強體力有顯著作用。在大薯蕷丸中,當歸的加入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的作用,使整體方劑的療效更加平衡,增強其補氣養陰的效果。因此,當歸的成分使得大薯蕷丸不僅能有效滋補身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維護人體的健康平衡。整體而言,當歸的獨特藥性使其在這一方劑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大薯蕷丸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基於其宣肺利咽的功效。
桔梗味辛,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通乳的功效。在該方劑中,桔梗主要作用於肺氣鬱閉,痰濁壅盛的病症,通過宣肺利咽,使痰濁得以降解,咽喉腫痛得以緩解,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桔梗還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例如與大薯蕷的補脾益氣功效相配合,達到補而不滯,宣而不散的平衡效果。
大薯蕷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助脾運化:大薯蕷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但易損傷脾陽。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大薯蕷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並促進脾胃運化,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大薯蕷丸通常用於治療寒濕痺痛等疾病,乾薑的溫陽散寒作用,可與大薯蕷的清熱解毒、祛風濕作用相輔相成,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薯蕷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薯蕷溫補: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大薯蕷性甘、平,入脾、腎經,善於補脾益氣、養陰潤燥。兩者配伍,可溫陽散寒,助薯蕷溫補脾腎之效,適合寒性體質或脾腎虛寒者使用。
- 行氣活血,助薯蕷消腫: 桂枝還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助薯蕷消腫止痛的作用。
大薯蕷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渴、便祕、皮膚乾燥等症狀,同時還能幫助滋養陰液,改善體內環境。
- 配伍增效: 大薯蕷丸中其他藥材,如山藥、麥冬等,多偏溫補性質,而生地黃的寒涼之性可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同時也能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薯蕷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燥濕: 大薯蕷丸以補脾益氣為主,而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止瀉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幫助吸收藥效,並防止脾虛溼盛,加重病情。
- 配伍增效: 白朮與大薯蕷丸中其他藥材,如茯苓、山藥等,具有協同作用。白朮的健脾燥濕,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大薯蕷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大薯蕷丸方中常配伍於疼痛較為明顯的病症,如腰膝痠痛、月經不調等。白芍可緩解疼痛,並滋養肝血,使氣血調和,進而改善疼痛症狀。
- 滋陰養血,健脾益氣: 白芍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健脾益氣之效。大薯蕷丸方中常配伍於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白芍可滋養肝血,健脾益氣,使氣血充盈,改善身體虛弱狀況。
大薯蕷丸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作用:白蘞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等共同作用,可加強健脾益氣、補中益腎之效,有助於治療脾腎氣虛、濕熱內蘊所致的泄瀉、帶下等症狀。
2. 緩解副作用:方中部分藥材如山藥性偏滑膩,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者腹瀉。而白蘞性溫和,可中和山藥的滑性,避免其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適合更多體質的人服用。
大薯蕷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大薯蕷丸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症,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緩解熱邪所致的諸多症狀。
-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傷血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症,石膏能起到止血作用。大薯蕷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加入石膏可以避免藥性過於偏燥,起到平衡作用。
大薯蕷丸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之效。大薯蕷丸多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粘稠,伴有胸悶氣喘等症狀。前胡的加入能有效緩解風寒咳嗽,利於痰液排出。
二、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前胡與大薯蕷丸其他藥材如浙貝母、半夏等,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前胡的辛散之性可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薯蕷丸中加入乾漆,主要考量其 止痛 和 祛風濕 的功效。
乾漆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 散瘀止痛、祛風濕、止癢 等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 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濕疹 等疾病。
大薯蕷丸主要用於治療 風溼痹痛、筋骨疼痛、腰膝痠軟 等症,加入乾漆能夠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止痛、祛風濕的效果,提高藥效。
大薯蕷丸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大薯蕷丸主治肺虛咳嗽,杏仁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潤肺止咳,緩解肺氣虛弱導致的咳嗽症狀。
- 消痰化瘀:杏仁還具有消痰化瘀的作用,可幫助清除痰液,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進而促進肺功能恢復。大薯蕷丸中加入杏仁,可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大薯蕷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阿膠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大薯蕷丸常用於治療陰虛血虧、津液不足等症,而阿膠的滋陰補血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固澀止瀉:阿膠還具有固澀止瀉的作用,能收斂腸道,減少津液流失,對因陰虛血虧導致的腹瀉有輔助治療作用。大薯蕷丸中加入阿膠,可以增強其止瀉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大薯蕷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是健脾益腎、滋陰潤燥。在其組成中包含五味子,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五味子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可以增強大薯蕷丸整體的滋補效果。其可調和身體的陰陽,使藥效更加平衡。
其次,五味子味道酸甘,可助於調和其他藥材的苦澀,提升整體的口感和吸收效果。這對於患者服用時更易於接受,且能提高療效。
再者,五味子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劑和多種活性成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促進身體自我修復,從而增強大薯蕷丸的藥效。
最後,五味子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收斂"的特性,能夠防止虛弱體質的患者出現不必要的精氣外泄,使得整個方劑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因此,五味子的加入在大薯蕷丸中於功能上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大薯蕷丸方劑中使用大豆黃卷,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大豆黃卷為大豆發酵後的產物,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在方劑中,大豆黃卷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利水的目的。
此外,大豆黃卷還具有益氣養血的功效,能增強患者的體質,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因此,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如熱毒壅盛、濕熱內蘊等症狀,加入大豆黃卷可以提高藥效,使療效更佳。
大薯蕷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大薯蕷丸的藥性偏寒涼,而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甘草亦能緩和藥物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物安全性。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補氣等功效,能協同其他藥材發揮作用,增強藥效。甘草還能和中健脾,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的發揮。
大薯蕷丸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脾胃,調和藥性: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效。大薯蕷丸中可能含有較寒涼的藥材,加入大棗可以起到溫補脾胃、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性傷及脾胃的作用。
2. 增強藥效: 大棗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大棗與甘草配伍,可以增強補脾益氣之效;與黃芪配伍,可以增強補氣固表之效。
大薯蕷丸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其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清熱燥濕的作用。方劑中加入大黃,一方面可以瀉去因濕熱所致的腸胃積熱,另一方面可以涼血解毒,清熱燥濕,緩解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薯蕷丸 」介紹
中藥方劑組成:
- 山藥
- 人參
- 澤瀉
- 附子
- 黃芩
- 天門冬
- 當歸
- 桔梗
- 乾薑
- 桂枝
- 生地黃
- 白朮
- 白芍
- 白蘞
- 石膏
- 前胡
- 乾漆
- 杏仁
- 阿膠
- 五味子
- 大豆黃捲
- 甘草
- 大棗
- 大黃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
- 男性、女性身體虛弱、損傷嚴重,頭暈目眩,全身骨節疼痛,飲食很少,身體瘦弱,容易患上百種疾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桂枝: 補氣,行血,溫經通絡,緩解風寒感冒,頭痛,關節痛等症狀。
- 杏仁: 潤肺,止咳平喘,適合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
- 甘草: 瀉火,清熱,解毒,緩解疼痛,適合治療咽喉腫痛、口瘡等症狀。
- 大棗: 補氣,養血,潤肺,止咳,和胃消食,適合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 白芍: 養血,調經,止痛,適合治療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症狀。
- 白朮: 健脾,燥濕,止瀉,適合治療脾虛腹瀉、水腫等症狀。
- 大黃: 瀉火,清熱,涼血,解毒,適合治療便祕、腹痛、痢疾等症狀。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適合治療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症狀。
- 阿膠: 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適合治療貧血、月經過多、皮膚乾燥等症狀。
- 附子: 溫陽,散寒,止痛,適合治療陽虛導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痛等症狀。
- 乾薑: 溫中,散寒,止瀉,止嘔,適合治療感冒、嘔吐、腹瀉等症狀。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適合治療熱性疾病,如咽喉腫痛、口瘡等。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適合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 前胡: 清熱,化痰,止咳,散風,適合治療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狀。
- 人參: 補氣,扶正,固本,適合治療虛弱、疲勞、免疫力低下等症狀。
- 山藥: 補氣,益腎,健脾,止瀉,適合治療脾胃虛弱、腹瀉、腎虛等症狀。
- 生地黃: 清熱,涼血,滋陰,適合治療熱性疾病,如發燒、口渴、咽喉腫痛等。
- 石膏: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適合治療熱性疾病,如發燒、口渴、咽喉腫痛等。
- 天門冬: 滋陰,潤肺,清熱,止咳,適合治療肺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五味子: 固澀,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適合治療遺精、早洩、腎虛等症狀。
- 澤瀉: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適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白蘞:利水,消炎,殺菌,清熱解毒,解酒,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 大薯蕷丸 」含有山藥、人參、澤瀉、附子、黃芩、天門冬、當歸、桔梗、乾薑、桂枝、生地黃、白朮、白芍、白蘞、石膏、前胡、乾漆、杏仁、阿膠、五味子、大豆黃捲、甘草、大棗、大黃等多種中藥材,具有補氣、補血、益腎、健脾、清熱、止咳、止瀉、止痛等多重功效,可有效改善身體虛弱、損傷嚴重、頭暈目眩、全身骨節疼痛、飲食很少、身體瘦弱等症狀,並增強抵抗力,減少患病機率。但須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薯蕷5分,大黃6分,前胡3分,茯苓2分,人參2分,杏仁3分(熬,去皮尖),當歸10分,桔梗2分,防風2分,黃芩8分,麥門冬8分,甘草5分(炙,加2分),五味子4分,乾地黃10分,棗100個,芍藥4分,石青4分(研),澤瀉8分,阿膠4分(炙),白朮2分,乾薑4分,桂心4分,乾漆3分,黃耆5分。
令人肥白,補虛益氣。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1日2次。
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蔥、蕪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薯蕷丸具有補益脾腎、健脾益氣、滋陰補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薯蕷丸,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薯蕷8分,人參8分,澤瀉8分,附子8分,黃芩10分,天門冬10分,當歸10分,桔梗4分,乾薑4分,桂心4分,乾地黃10分,白朮3分,芍藥3分,白蘞3分,石膏3分,前胡3分,乾漆2分,杏仁2分,阿膠2分,五味子16分,大豆卷5分,甘草20分,大棗100枚,大黃6分。 主治:男子、女人虛損傷絕,頭目眩,骨節煩痛,飲食微少,羸瘦百病。
大薯蕷丸,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薯蕷5分,大黃6分,前胡3分,茯苓2分,人參2分,杏仁3分(熬,去皮尖),當歸10分,桔梗2分,防風2分,黃芩8分,麥門冬8分,甘草5分(炙,加2分),五味子4分,乾地黃10分,棗100個,芍藥4分,石青4分(研),澤瀉8分,阿膠4分(炙),白朮2分,乾薑4分,桂心4分,乾漆3分,黃耆5分。 主治:令人肥白,補虛益氣。主治:男於五勞七傷,晨夜氣喘急,內冷身重,骨節煩疼,腰背強痛引腹內,羸瘦不得飲食。婦人絕孕疝瘕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