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辛湯

XIONG X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肝經 15%
胃經 13%
膀胱經 11%
心經 9%
膽經 3%
心包經 2%
腎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芎辛湯」,主要成分是細辛、川芎、蔓荊子、甘草、白芷、防風,主治功效是治療兩眼白天黑夜都隱隱約約,難以睜開,怕見光且畏懼陽光,看東西昏暗不清,眼睛發紅腫且疼痛。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3.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4.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5.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6.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芎辛湯」由細辛、川芎、蔓荊子、甘草、白芷、防風組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除濕,清肝明目,解毒透疹,止痛化痰等功效,可治療感冒、風熱表證、風濕痹痛、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牙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芎1錢半,細辛半錢,甘草(炙)6分,生薑5片。
有熱,加酒黃芩1錢5分;不應,更加石膏3錢,烏頭2分;胃虛者,去白芷,易白朮,使邪氣無內賊之患;兼患客邪,加蔥白、香豉;產婦用豆淋酒煎服。
水煎,食後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細辛辛散溫通,善入肺經,能散風寒,通鼻竅,開竅醒神;川芎辛溫,善入肝經,能行氣活血,祛風止痛;蔓荊子辛苦微寒,能祛風清熱,明目止痛;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解毒生津;白芷辛溫,能祛風散寒,通竅止痛;防風辛溫,能祛風解表,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散風通絡,清熱明目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散溫通,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鼻塞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芎辛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四。 組成:川芎1錢半,細辛半錢,甘草(炙)6分,生薑5片。 主治:熱厥頭痛。

芎辛湯,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七引《十便良方》。 組成:川芎4兩(米泔水浸3日,切,焙),細辛1分,甘草1兩,白芷1分。 主治:傷風氣壅,鼻塞清涕,頭目昏眩。

芎辛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引《十便良方》。 組成:川芎半兩,細辛(去苗土)1錢,甘草(炙)1錢半。 主治:膈痰風厥,頭目昏痛,鼻塞聲重,肩背拘急,不思飲食。

芎辛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組成:細辛2分,川芎5分,蔓荊子5分,甘草1錢,白芷1錢,防風1錢5分。 主治:兩眼晝夜隱澀難開,羞明惡日,視物昏暗,赤腫而痛。

芎辛湯,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烏頭(生,去皮尖)、天南星、乾薑、甘草(炙)、川芎、細辛各等分。 主治:扶陽散寒。主治:傷風寒生冷及氣虛、痰厥,頭痛如破,兼眩暈欲倒,嘔吐不定;一切頭疼、痰厥、飲厥、腎厥、氣厥等證,偏正頭疼難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