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通關散

羌活通關散

QIANG HUO TONG G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八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7%
心經 15%
胃經 12%
脾經 11%
膀胱經 7%
腎經 6%
膽經 6%
心包經 3%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羌活通關散中包含白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濕的作用,可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解除寒邪阻滯經絡,達到通關止痛的效果。
  2. 配合羌活、獨活等藥物,協同作用:羌活、獨活等藥物偏於辛溫散寒,而白附子則能溫陽助陽,起到溫陽散寒、祛風濕的協同作用,使通關止痛的效果更加顯著。

因此,白附子在羌活通關散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麻木等症狀。

羌活通關散方名中包含「羌活」,是因其為方劑的核心藥材,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疼等症狀。

羌活性辛溫,入膀胱、肝經,可散寒通竅,驅散風邪,並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故成為治療風寒感冒、鼻塞不通等症的主要藥物,方名中以「羌活」命名,便於辨識方劑的功能及主治。

羌活通關散中包含川芎,其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通利關竅: 川芎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活血通經之效,可與羌活、獨活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疏散風寒,通利鼻竅,解除鼻塞、頭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供應,有利於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羌活通關散中加入細辛,是基於其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表、經絡不通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細辛能有效疏通經絡,溫散寒邪,達到止痛通竅的效果。

在羌活通關散中,細辛與羌活、川芎等藥物配伍,共同發揮解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有效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

羌活通關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解表功效: 羌活善於疏散風邪,通利關節,而防風則以祛風解表,止痛止癢見長。二者合用,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疏散外邪,達到解表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藥性,避免燥烈: 羌活性較溫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防風性平,能緩解羌活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利於服用。

羌活通關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之效,可助羌活、川芎等藥物,更有效地祛除風寒濕邪,解除頭面、肢體的疼痛。
  2. 熄風止痙,鎮靜安神: 全蠍善於熄風止痙,可平息肝風,改善因風邪入絡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並有助於安神定志,緩解疼痛帶來的煩躁不安。

因此,全蠍在羌活通關散中,起到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熄風止痙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羌活通關散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羌活通關散主要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而風寒之邪易傷肺氣,導致肺燥津傷。麥門冬可以滋陰潤肺,緩解因風寒引起的肺部不適。
  2. 解表兼顧內調: 羌活通關散以羌活、川芎等辛溫解表藥為主,但同時也加入麥門冬等滋陰潤肺藥,此乃解表兼顧內調之法。風寒之邪往往伴隨氣血運行不暢,麥門冬滋陰養血,有助於氣血流通,更利於驅散外邪。

羌活通關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羌活、獨活等藥性辛溫,容易燥烈,而甘草性甘平,可緩和藥性,防止傷陰,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通關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甘草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羌活通關散的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羌活通關散之傳統古代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搐定後未發聲進食」,所指為小兒驚風抽搐(搐)停止後,仍無法發聲或進食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狀態多因風痰內擾、經絡不暢,或津液虧損所致,需祛風通絡、化痰開竅,兼顧滋養陰液以恢復機能。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祛風通絡為主

  • 羌活、防風:辛溫散風,善走太陽經,通達頭面四肢,解表祛邪,尤擅治風邪阻滯之頭痛、肢體拘急。
  • 細辛:辛烈走竄,通竅止痛,助羌活、防風散深部風寒,開閉塞之經絡。
  • 川芎:血中氣藥,活血行氣,上達頭目,引諸藥上行,改善氣血鬱滯。

2. 熄風化痰為輔

  • 白附子(炮)、全蠍:為治風痰要藥。白附子祛風痰、通絡止痙;全蠍熄風鎮痙,專解頑固風動(如抽搐後遺之口噤不語)。
  • 炙甘草: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益脾胃,防辛燥耗氣。

3. 滋潤固本為佐

  • 麥冬:甘寒養陰,潤肺胃之燥,針對風痰化熱或久搐傷陰,防祛風藥過燥傷津。
  • 燈心:輕清利竅,導心火下行,助通利咽喉,促氣機舒暢。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外祛風邪、內化痰瘀」為核心:

  1. 風邪得散:羌活、防風、細辛解除外風內襲之閉阻,使氣血暢行。
  2. 痰瘀並治:白附子、全蠍搜剔深伏風痰,緩解筋脈拘急,恢復聲門與吞咽機能。
  3. 潤燥兼施:麥冬、甘草調和燥烈,滋養已傷之陰,助脾胃運化以復進食。

全方攻補有序,標本兼顧,符合「驚風後遺症」風痰未清、氣陰兩傷之病機,故能促聲開而納食。

傳統服藥法


白附子(炮)1錢半,羌活1錢半,川芎1錢,細辛(去葉)5分,防風2錢,炙甘草2錢,全蠍2錢,麥冬2錢。
加燈心7莖,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陰虛火旺者慎用。
  3. 本方有毒,用量不宜過大。

相同名稱方劑


羌活通關散,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白附子(炮)1錢半,羌活1錢半,川芎1錢,細辛(去葉)5分,防風2錢,炙甘草2錢,全蠍2錢,麥冬2錢。 主治:搐定後未發聲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