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草湯
TIAN MA C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草湯」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痙平肝: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眩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氣血逆亂所導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
- 通絡止痛:天麻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從而減輕疼痛。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天麻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天麻在「天麻草湯」方劑中,發揮著止痙平肝、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相關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治功效
天麻草湯主治功效分析
天麻草湯,根據古籍記載,主要由天麻草一味組成,並以水煎煮後外洗,其主治病症多與皮膚疾患相關,具體分析如下:
1. 妒乳(乳房濕疹):
《婦人大全良方》、《小品方》等均有記載,天麻草湯可洗滌乳房,以治療「妒乳」之症。《小品方》更明確指出其為「治妒乳方」之一。所謂「妒乳」,即乳房濕疹,常表現為乳房皮膚瘙癢、紅腫、滲液等。天麻草湯外洗,透過其藥性可達到清潔、止癢、收濕的效果。
2. 浸淫黃爛熱瘡:
《婦人大全良方》、《醫心方》等皆提及天麻草湯可用於治療「浸淫黃爛熱瘡」,此症多因濕熱蘊結肌膚所致,表現為皮膚潰爛、滲液、瘙癢。《醫心方》中更描述其「轉廣有汁」,可見此類瘡瘍病程快,蔓延迅速。天麻草湯外洗,或可藉由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減輕瘡面滲液,促進癒合。
3. 陰蝕瘡:
《婦人大全良方》提及天麻草湯可治「陰蝕瘡」,此病多指發生於外陰部位的濕疹、潰瘍等。外洗天麻草湯,可發揮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外陰濕癢、潰爛之不適。
4. 小兒頭瘡:
《婦人大全良方》、《幼幼新書》等指出,天麻草湯可用於治療「小兒頭瘡」。小兒頭瘡多因濕熱或胎毒所致,常表現為頭皮紅腫、滲液、結痂。外洗天麻草湯,有助於清潔頭皮,消炎止癢,加速瘡面癒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古籍記載,天麻草湯主要功效可歸納為: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 清熱解毒: 古代醫家認為,熱邪是許多皮膚疾病的病因之一。天麻草雖性味未明,但從其主治病症來看,應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之功,可清解瘡瘍之熱毒,緩解紅腫熱痛。
- 燥濕止癢: 瘡瘍多因濕邪蘊結所致,天麻草湯外洗可藉由其藥性收濕,有助於減少滲液,緩解瘙癢。
此外,古籍中常提及與赤龍皮湯、黃連胡粉膏等藥物合用,可見古代醫家已認識到,單方治療某些複雜的皮膚疾病效果有限,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不同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天麻草(切)5升。以水1鬥半,煎取1鬥,隨寒溫分洗乳,以殺癢也。洗畢敷飛烏膏、散。
天麻湯(《千金》卷二十三)、天麻草洗方(《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草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驗方》。 組成:天麻草(切)5升。 主治:妒乳,浸淫黃爛熱瘡,陰蝕瘡癢濕,小兒頭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