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芎丸

DA CHUAN XI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20%
膽經 20%
心包經 10%
脾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10%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川芎丸」中的「川芎」為主要藥材,其在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行氣止痛: 川芎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川芎是「大川芎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相關病症,發揮藥效。

大川芎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而天麻則以祛風止痙、平肝熄風見長。兩者結合,可有效改善因氣血瘀阻、肝風內動引發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川芎性溫,用量過大易致燥熱,而天麻性平,可緩解川芎的燥熱之性,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避免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主治功效


大川芎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根據多篇古文記載,大川芎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首風:新沐浴後感受風邪,出現頭痛、眩暈、頭面多汗、惡風等症狀。
  • 眩暈眩急:頭暈目眩,感覺自身或周圍景物旋轉。
  • 偏正頭痛:各種原因引起的偏頭痛或全頭痛。
  • 風寒相搏:風邪與寒邪共同侵襲人體,出現頭痛、身體拘倦等症狀。
  • 胃膈痰飲:痰飲停聚於胃脘,阻礙氣機,導致頭痛、眩暈等症狀。
  • 身體拘倦:肢體困重,活動不利。
  • 心忪煩熱:心悸不安,煩躁發熱。
  • 頸項緊急:頸部僵硬,活動受限。
  • 肩背拘倦:肩背部痠痛,活動不利。
  • 肢體煩疼:四肢煩躁疼痛。
  • 皮膚瘙癢:皮膚瘙癢不適。
  • 腦昏目疼:頭腦昏沉,眼睛疼痛。
  • 鼻塞聲重:鼻腔阻塞,說話聲音重濁。
  • 面上遊風:面部感覺有風邪遊走,或有蟲行感。

治療原理

大川芎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祛風」、「化痰」、「活血」等理論。

  1. 祛風

    • 方中川芎、天麻、薄荷、防風、細辛等藥物均具有祛風作用。川芎、天麻為主藥,可祛風止痛,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薄荷、防風、細辛可疏散風邪,減輕頭面部症狀。
  2. 化痰

    • 痰飲是導致頭痛、眩暈的常見病因之一。方中桔梗可宣肺化痰,配伍川芎、天麻等祛風藥,可加強化痰止暈的功效。
  3. 活血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瘀引起的頭痛。
  4. 清頭目、利咽膈

    • 薄荷、桔梗等藥物具有清利頭目、利咽膈的作用,可緩解頭暈目眩、鼻塞聲重、咽喉不適等症狀。
  5. 緩急止痛

    • 甘草具有緩急止痛的作用,可協調諸藥,減輕頭痛等症狀。

總結

大川芎丸以川芎、天麻為主藥,配伍多種祛風、化痰、活血藥物,具有祛風散寒、化痰止暈、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風寒痰飲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尤其對於新沐後感受風邪引起的首風有較好的療效。其治療原理是通過祛風邪、化痰飲、活血脈來達到止痛、止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川芎1斤,天麻4兩。
上為末,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
每服10丸,空腹以酒送下,日3次。稍加至3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川芎丸, 出處:《宣明論》卷二。 組成:川芎1斤,天麻4兩。 主治:首風,眩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痛,身拘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