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膏

TIAN MA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三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胃經 29%
肺經 19%
脾經 10%
心經 10%
膀胱經 0%
腎經 0%
膽經 0%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膏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止痛功效: 天麻擅長平肝熄風、止痛,而防風則具有祛風止痛、解痙的作用。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痛功效,更能有效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疏風散寒,助藥力達標: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風散寒之效,可幫助天麻等藥物更好地透過經絡,深入病竈,發揮其療效。同時,防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天麻膏中包含天麻,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通絡止痛的功效。

天麻膏常用於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震顫痙攣等症狀,而天麻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重要藥材。其能平息肝陽上亢,舒筋通絡,從而緩解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痙攣、震顫等病症。

因此,天麻是天麻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其藥理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膏藥的治療效果。

天麻膏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增強補益效果: 人參為補氣藥,性溫和,能補元氣、益心脾,與天麻的鎮靜止痙、息風止痛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增強藥效,改善患者的體質,提升治療效果。
  2. 緩解藥性: 天麻性偏寒涼,長期使用可能出現脾胃虛寒等副作用。人參的溫陽補氣作用可以中和天麻的寒涼之性,減輕對脾胃的負擔,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天麻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藥性: 天麻性偏寒,單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而甘草性平味甘,能緩解天麻的寒性,調和藥性,避免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補氣等功效,與天麻搭配,可以增強其止痛、平肝熄風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天麻膏中加入甘草,既能平衡藥性,又能增強療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天麻膏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化痰止痙的作用。白僵蠶為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後而成的蟲體,其性寒,味甘,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在治療因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時,白僵蠶能與天麻、川芎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疏風止痙、化痰通絡的效果,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麻膏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作用: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而全蠍則以通絡止痛、消腫定痛見長。二者相合,可增強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尤其在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時,能發揮更大的療效。

2. 藥性互補: 天麻性平,偏於補益,而全蠍性寒,偏於散寒解毒。二者配伍,可達到寒熱平衡,既能補益肝腎,又能疏通經絡,更能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

天麻膏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天麻以平肝息風、止痙止痛著稱,白附子則善於祛風濕、止痺痛、解毒散結。二者合用,可相輔相成,既能平肝止痙,又能祛風除濕,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療效更佳。
  2. 溫陽散寒,助天麻藥力: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天麻藥力的發揮,提升其止痛、止痙效果。同時,白附子還能減輕天麻的寒性,避免其寒涼之性對脾胃造成損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麻膏」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天麻膏」為中醫方劑,由防風、天麻、人參、甘草、白僵蠶、全蠍、白附子等藥材組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解痙的功效,主治各種風毒流竄不定,造成灼熱疼痛。

「天麻膏」中的防風、天麻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緩解風濕疼痛;人參、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白僵蠶、全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白附子具有止痛解痙的作用,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天麻膏」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各種風濕疼痛,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肩周炎等,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天麻膏」性溫,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分,天麻1分,人參1分,甘草(炙)5錢,白僵蠶5錢,全蠍5錢,白附子5錢。
祛風鎮驚。
上先為末,再入朱砂(飛)1錢,牛黃1分,麝香1錢,和勻,煉蜜為大丸。
薄荷湯磨化下。
本方名天麻膏,據劑型,當作「天麻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天麻膏性溫,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天麻膏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天麻膏服用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疥癬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化膿性關節炎四肢抽搐不易流汗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膏, 出處:《幼科釋謎》卷六。 組成:生地2兩,羌活1兩半,當歸1兩2錢,牛膝7錢半,元參7錢半,杜仲7錢半,獨活7錢半。 主治:小兒傷寒或中暑無汗,身大熱。

天麻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天麻1兩,當歸1兩,防風1兩,烏頭(去皮臍,生用)1兩,獨活1兩,細辛1兩,烏蛇1兩,半夏1兩,乾蠍1兩,白僵蠶1兩。 主治:一切風毒流註不定,焮赤疼痛。

天麻膏, 出處:《誠書》卷十三。 組成: 天麻膏(《誠書》卷十三。)出處:《誠書》卷十三。組成:防風1分,天麻1分,人參1分,甘草(炙)5錢,白僵蠶5錢,全蠍5錢,白附子5錢。主治:祛風鎮驚。 。 主治:祛風鎮驚。

天麻膏,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草烏頭5錢,釣苓根5錢,木鱉子5錢,天麻5錢,藜蘆5錢,川芎5錢,狼毒5錢,輕粉2分,粉霜2分(另研),臘豬脂2兩,黃臘6兩,油1斤。 主治:疥癬、赤禿、手足癬皮剝起,瘑瘡、疳瘡侵蝕痛,膿汁浸淫滋蔓,經久不癒者。

天麻膏,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全蠍1分,牛黃1錢(研),白附子4錢,天麻2錢,雄黃4錢(研,水飛),訶子(去核)6錢,白朮2錢,藿香葉(去土)4錢,白豆蔻仁3錢,縮砂仁3錢,白僵蠶(去絲嘴)4錢(炒)。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及慢脾風,搐搦瘛瘲,昏塞牙噤,一切惡候,及吐瀉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