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膀胱經 19%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7%
胃經 1%
膽經 0%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發散風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小兒傷風寒,夾驚潮發,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冷。

坯煎散是一張治療小兒風寒外感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感冒發熱、咳嗽、手足冰涼等症狀。方中麻黃、人參、茯苓、白僵蠶、全蠍、天麻、白附子、甘草、硃砂、烏頭等藥物,具有發散風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小兒感冒發熱、咳嗽、手足冰涼等症狀。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坯煎散,治小兒傷風寒,夾驚潮發,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冷。麻黃、人參、茯苓、白僵蠶、全蠍、天麻、白附子、甘草、硃砂、烏頭,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薑汁調服,不拘時候。”
  2. 《中醫臨床治療學》:“坯煎散,具有發散風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感冒發熱、咳嗽、手足冰涼等症狀。用法用量:每次三錢,用薑汁調服,不拘時候。”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半兩,人參(去蘆)1分,茯苓1分,白僵蠶(去絲嘴)1分,全蠍1分,天麻1分,白附子1分,甘草(炙)1分,朱砂2錢(研),川烏(炮,去皮尖)1錢半。
上為末。
每服半錢至1錢,水5分,入坯子胭脂1豆大,薄荷2葉,蔥白1寸,同煎至4分,放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人參、茯苓、白僵蠶、全蠍、天麻、白附子、甘草、硃砂、烏頭等藥物,具有發散風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麻黃發散風寒,宣肺平喘;人參補氣固表,益肺生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白僵蠶祛風化痰,止咳平喘;全蠍祛風止痙,通絡止痛;天麻平肝息風,止痙止眩;白附子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硃砂收斂固澀,涼血止血;烏頭散寒止痛,開竅醒神。諸藥合用,共奏發散風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2.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本方服用期間,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
肺氣腫
百日咳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坯煎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玉訣》。 組成:全蠍、川烏(炮,去皮尖)、甘草(炙)、朱砂、大黃(炮)、羌活、川芎、麻黃(去節)、天麻(酒浸)、白僵蠶(去絲)、腦、麝各少許。 主治:解驚發汗。主治:小兒夾驚傷寒。

坯煎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麻黃(去根節)半兩,人參(去蘆)1分,茯苓1分,白僵蠶(去絲嘴)1分,全蠍1分,天麻1分,白附子1分,甘草(炙)1分,朱砂2錢(研),川烏(炮,去皮尖)1錢半。 主治:小兒傷風寒,夾驚潮發,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冷。

坯煎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鳳髓經》。 組成: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尖),大黃(蒸熟)3錢,雄黃1錢,白附子1錢,甘草(炮)1錢,川芎1錢,天麻1錢,僵蠶(去足)1錢,麝香少許,麻黃(去節)4錢。 主治:小兒夾驚傷寒,渾身壯熱,睡中驚擲,咳嗽煩躁,下泄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回魂散

相似度 77%

天麻膏

相似度 70%

防風天麻膏

相似度 70%

小紅綿散

相似度 70%

黃铤子

相似度 70%

香蠶散

相似度 66%

解肌散

相似度 66%

釣藤飲子

相似度 63%

辰砂餅子

相似度 6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