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煎散

PI J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膀胱經 19%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7%
胃經 1%
膽經 0%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坯煎散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宣散肺氣,溫化寒邪,適用於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
  2. 利水消腫:麻黃亦有宣通水道、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緩解水腫、胸悶等症狀。

因此,麻黃在坯煎散中,主要發揮宣肺解表、利水消腫的作用,以改善外感風寒及水腫等症狀。

坯煎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方劑中加入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氣血生化,改善因氣虛血虧引起的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2. 扶正固本: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對於氣虛體弱、易感風寒的患者,服用坯煎散中加入人參,可起到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的作用,預防疾病發生。

坯煎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溼: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功效。坯煎散中常用於治療脾虛溼困所致的溼熱內蘊、小便不利等症,而茯苓的利水滲溼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溼氣,緩解溼熱症狀。
  2. 健脾安神: 茯苓還能健脾益氣,安神定志。脾虛溼困會導致精神不振,失眠多夢等問題,而茯苓可以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精神症狀,增強機體抵抗力。

總而言之,茯苓在坯煎散中發揮着利水滲溼、健脾安神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坯煎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功效。坯煎散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白僵蠶可有效平息痙攣,緩解抽搐症狀。
  2. 疏風解表: 白僵蠶亦有疏風解表之效。坯煎散中常與其他疏風解表藥物配伍,如薄荷、荊芥等,共同發揮解表散寒之功效,治療風寒感冒或外感風邪引起的發熱、頭痛等症狀。

坯煎散中加入全蠍,主要是因其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

全蠍味辛、鹹,性平,入肝經,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有顯著療效。此外,全蠍還有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症。

因此,在坯煎散中加入全蠍,可發揮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增強方劑治療效果。

坯煎散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坯煎散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肝風內動之症,而天麻可有效平息肝風,緩解症狀。
  2. 祛風止痛: 天麻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溼痹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坯煎散中可能含有其他祛風止痛的藥物,天麻的加入可增強整體的祛風止痛效果。

坯煎散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因其祛風濕、止痛、散寒之效。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善於祛除寒濕痹痛,尤其針對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此外,白附子還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而導致的局部腫脹。

配伍白附子,可增強坯煎散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並有助於散寒除濕,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坯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烈或寒涼之性,使其藥性更趨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藥配伍,可以增強其清熱瀉火之效;與桂枝、生薑等溫熱藥配伍,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之效。

坯煎散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坯煎散為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等症的方劑,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二、解毒止痛:硃砂亦具有解毒止痛之功效。坯煎散中可能加入其他藥物,如毒性較大的藥物,硃砂可以解毒,減輕藥物毒性,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

坯煎散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止痛除濕: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除濕的功效。對於寒邪阻滯經絡、氣血凝滯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疼痛等症狀,烏頭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坯煎散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等,同樣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烏頭的加入可與之相輔相成,增強整體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坯煎散

坯煎散是中醫中藥中的一種方劑,由麻黃、甘草、茯苓、白僵蠶、全蠍、天麻、白附子、人參、硃砂和烏頭組成,主治小孩子受了風寒,伴有驚悸抽搐症狀,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冰涼等症狀。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功效

  •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 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嬰幼兒禁用。
  •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禁用。
  • 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 服用其他藥物時應間隔2小時以上。

總結

坯煎散是中醫中藥中的一種方劑,由麻黃、甘草、茯苓、白僵蠶、全蠍、天麻、白附子、人參、硃砂和烏頭組成,主治小孩子受了風寒,伴有驚悸抽搐症狀,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冰涼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半兩,人參(去蘆)1分,茯苓1分,白僵蠶(去絲嘴)1分,全蠍1分,天麻1分,白附子1分,甘草(炙)1分,朱砂2錢(研),川烏(炮,去皮尖)1錢半。
上為末。
每服半錢至1錢,水5分,入坯子胭脂1豆大,薄荷2葉,蔥白1寸,同煎至4分,放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2.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本方服用期間,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頭痛肺氣腫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咳嗽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坯煎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玉訣》。 組成:全蠍、川烏(炮,去皮尖)、甘草(炙)、朱砂、大黃(炮)、羌活、川芎、麻黃(去節)、天麻(酒浸)、白僵蠶(去絲)、腦、麝各少許。 主治:解驚發汗。主治:小兒夾驚傷寒。

坯煎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麻黃(去根節)半兩,人參(去蘆)1分,茯苓1分,白僵蠶(去絲嘴)1分,全蠍1分,天麻1分,白附子1分,甘草(炙)1分,朱砂2錢(研),川烏(炮,去皮尖)1錢半。 主治:小兒傷風寒,夾驚潮發,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冷。

坯煎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鳳髓經》。 組成: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尖),大黃(蒸熟)3錢,雄黃1錢,白附子1錢,甘草(炮)1錢,川芎1錢,天麻1錢,僵蠶(去足)1錢,麝香少許,麻黃(去節)4錢。 主治:小兒夾驚傷寒,渾身壯熱,睡中驚擲,咳嗽煩躁,下泄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