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抱龍丸

秘制抱龍丸

MI ZHI BAO L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華氏醫方匯編》卷三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偏熱 (1.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21%
脾經 18%
心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4%
腎經 3%
大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製抱龍丸」方劑中包含「白僵蠶」,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驅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驅風止痙、定驚安神之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痰濁阻滯所致的驚癇、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消腫止痛:白僵蠶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症狀,可配合其他藥物使用,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白僵蠶在「祕製抱龍丸」方劑中起到驅風止痙、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祕製抱龍丸」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止痙:蟬蛻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攣的作用。對於風熱襲表、發熱、頭痛、咽痛、痙攣等症狀,蟬蛻能起到清熱解毒、止痛止痙的作用。
  2. 化痰止咳:蟬蛻亦可清熱化痰,對於風熱咳嗽、痰多粘稠者,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蟬蛻在「祕製抱龍丸」中起到疏風止痙、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發熱、頭痛等症狀。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白附子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抱龍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白附子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痺痛症狀。
  2. 溫陽散寒:白附子能溫陽散寒,適用於寒溼凝滯、陽氣不足導致的疼痛。抱龍丸中常配合其他溫陽藥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祛風除溼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祕製抱龍丸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搐的功效。抱龍丸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筋脈拘急、肢體麻木等症,而天麻能有效抑制神經興奮,舒緩肌肉痙攣,從而達到平肝熄風的效果。
  2. 祛風除濕:天麻亦具祛風除濕之效,可改善因風濕侵襲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抱龍丸中可能存在其他祛風除濕藥材,與天麻協同作用,加強療效。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利用其 祛風解表止痛 的功效。

防風性溫,味辛,入膀胱、肺經。其具有 散風寒、止痛 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防風還具有 解表 的作用,能促進汗液排出,有助於驅散體內的風寒之邪。

因此,在祕製抱龍丸中加入防風,可以有效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也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消積化滯: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抱龍丸所針對的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能有效改善。
  2. 行氣止痛,降逆止嘔:枳殼不僅能疏肝理氣,還能行氣止痛,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枳殼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茯神,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功效。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能寧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同時,茯神也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體虛乏力等症狀。

抱龍丸本身可能具有滋補腎陽、溫陽補腎的功效,加入茯神則能起到協調作用,不僅可以緩解腎陽過盛引發的心煩意亂,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使藥效更加全面和穏和。

祕製抱龍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在於其 祛風止痛、化痰散結 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其辛溫之性,可 散寒祛風止痛,適用於寒濕阻滯所致的疼痛;其燥濕化痰之性,能 化痰散結,對於痰濕凝聚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病症亦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天南星在祕製抱龍丸中,可發揮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祕製抱龍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一成分的選用有其特定的醫療背景與功效。硃砂,又名硃砂,主要成分是汞硫化物,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具有安神和鎮靜作用的藥物。它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及癲癇等症狀,因其能夠有效平衡心神,減少焦慮和緊張。

Furthermore, 硃砂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能用於各種因熱毒引起的病症。在祕製抱龍丸的配方中,硃砂的存在對於調理氣血、鎮靜心神以及改善睡眠品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硃砂能夠促進其他藥材的效能,形成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正因為有著這些顯著的醫療價值,祕製抱龍丸中添加硃砂便成為了一種合理的選擇,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全蠍,是因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止痙之功效。全蠍善於疏散風邪、通經活絡,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全蠍還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對於驚悸失眠、神志恍惚等症狀,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抱龍丸方劑中,全蠍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作用。抱龍丸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機體恢復正常。
  2. 芳香通竅: 薄荷氣味芳香,可有效通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薄荷亦能促進汗液分泌,達到散熱解暑的效果,進一步提升抱龍丸的療效。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百藥之功效。抱龍丸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烈或寒涼的藥材,加入甘草可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效更加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健脾益氣、補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祕製抱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一些神志不清、昏迷不醒、中風失語等症狀,麝香可以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意識。
  2. 活血止痛: 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一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疼痛。

總之,麝香在祕製抱龍丸中發揮著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製抱龍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驚風噤口,痰喘咳嗽」,屬小兒急症範疇。「驚風」指小兒因痰熱、風邪或驚嚇所致之抽搐、神昏;「噤口」為牙關緊閉、無法進食;「痰喘咳嗽」則為痰濁壅肺、氣機不暢之證。全方以豁痰開竅、熄風鎮驚為主,兼具清熱解毒、理氣化痰之效,適用於痰熱內閉、風動驚搐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核心藥物分析

    • 豁痰開竅:膽南星(陳膽星)燥痰化濁,白附子祛風痰、定驚搐,全蠍、僵蠶熄風解痙,三者共逐痰涎、通絡止痙。
    • 清熱解毒:犀黃(牛黃)清心解毒、豁痰定驚,為治熱閉驚風要藥;腰黃(雄黃)辟穢解毒,薄荷輕清透熱,助解表邪。
    • 熄風鎮驚:天麻、防風祛風平肝,蟬衣疏散風熱、定驚,全蠍通絡止痙,協力平息肝風內動。
    • 安神理氣:茯神寧心安神,枳殼行氣化痰,朱砂(劈砂)鎮心定驚,麝香(當門子)開竅醒神,共調氣機、安神志。
    • 佐使調和:甘草緩急和中,煎湯化膽星為丸,兼顧護胃;外用雄黃、朱砂為衣,增強鎮驚之力。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痰熱同治:驚風多因痰熱生風,方中膽星、犀黃清熱化痰,直擊病本;輔以雄黃、薄荷解外邪內毒。
    • 風痰並祛:白附子、全蠍、僵蠶專攻風痰上擾,天麻、防風平肝息風,標本兼顧。
    • 開竅鎮驚:麝香、朱砂開閉通竅、鎮心安神,針對神昏驚搐之急症。
    • 丸劑特性:製丸緩釋藥力,外裹雄黃、朱砂衣,既固護藥性,亦強化鎮靜之效。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本方雖以小兒驚風為主,然其痰熱風動病機亦可見於成人中風閉證、癲癇痰壅等。犀黃、麝香配伍能擴展至熱毒神昏,膽星、全蠍對風痰阻絡之肢體抽搐亦有潛在療效,然須據證加減化裁。

總結
此方匯聚化痰、清熱、熄風、開竅四法,層次分明,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標本同治」之思維,對痰熱風動之急症具速效之能。

傳統服藥法


犀黃3錢,腰黃(飛)1兩,僵蠶(炒)1兩,蟬衣(去頭足)1兩,白附子(薑汁炮,炒)1兩,天麻(粗紙濕包,煨)1兩,防風1兩,枳殼(面炒)1兩,茯神1兩,陳膽星1兩,劈砂(研,飛)1兩,全蠍(去頭足,泡鹽,曬)52只,薄荷(曬乾)3錢,甘草5錢,當門子1錢。
上各為細末,以甘草、陳皮五錢煎湯化膽星為丸,如芡實大,先以雄黃為衣,曬乾,再上朱砂為衣,香氣不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鎮驚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咳嗽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秘制抱龍丸, 出處:《華氏醫方匯編》卷三。 組成:犀黃3錢,腰黃(飛)1兩,僵蠶(炒)1兩,蟬衣(去頭足)1兩,白附子(薑汁炮,炒)1兩,天麻(粗紙濕包,煨)1兩,防風1兩,枳殼(面炒)1兩,茯神1兩,陳膽星1兩,劈砂(研,飛)1兩,全蠍(去頭足,泡鹽,曬)52隻,薄荷(曬乾)3錢,甘草5錢,當門子1錢。 主治:小兒驚風噤口,痰喘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