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金丹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效。對於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能起到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
- 解毒消腫: 全蠍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疔瘡腫毒等症,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太乙金丹方劑中,全蠍的加入,旨在通過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之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太乙金丹方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太乙金丹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防風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不適。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防風入肝經、膀胱經,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太乙金丹方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防風可輔助其作用,使藥效更佳,促進病患康復。
太乙金丹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白附子性溫燥,擅長祛除風寒濕邪,並能止痛。太乙金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白附子的加入能有效散寒祛濕,緩解疼痛,改善痺症。
- 溫陽化痰: 白附子具有溫陽化痰的作用,可溫化寒痰,並促進痰液排出。太乙金丹中可能包含其他寒性藥物,白附子的加入能平衡藥性,避免寒凝痰阻,提高藥效。
總體而言,白附子的加入對於太乙金丹的祛風濕止痛和溫陽化痰等功效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太乙金丹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痰濁阻絡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抑制風邪的升擾,並化解痰濁,使之恢復正常。
- 疏散風熱: 白僵蠶亦可清熱解毒,對於風熱上擾、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白僵蠶能散風清熱,消炎解毒,達到緩解病情的效果。
因此,太乙金丹方劑中加入白僵蠶,可發揮其息風止痙、疏散風熱的功效,用於治療風熱痰阻、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病症。
太乙金丹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平肝熄風: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太乙金丹方劑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天麻能有效平息肝風,緩解這些症狀。
- 祛風止痛: 天麻還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天麻在太乙金丹方劑中起到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肝風內動、頭風眩暈等症的有效藥材。
太乙金丹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道教煉丹方劑,其組成中的硃砂(Cinnabar)具有特殊意義。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古代煉丹術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材,因其具備強烈的重金屬性質,與人體的能量和精神狀態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道教養生理論中,人的精、氣、神三者相互影響,硃砂的存在象徵著靈性與物質的結合。
此外,硃砂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安神定志的效果,能夠幫助修煉者提升靈性,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在煉丹過程中,硃砂所釋放的微量汞也被認為有助於清理體內的毒素,促進修行者的內在轉化。因此,太乙金丹中的硃砂不僅是煉丹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是象徵著追求長生不老與靈性圓滿的重要藥材。它的使用充分反映了古人對於自然與生命深刻的理解與追求。
太乙金丹方中包含天南星,其主要原因在於天南星的特殊藥性:
-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燥,能祛除風寒濕邪,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化痰散結: 天南星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太乙金丹方主治風寒濕邪、痰濕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而天南星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藥物,因此被納入方劑之中。
太乙金丹方中包含天竹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邪、濕熱內蘊、瘡瘍腫毒等症狀,天竹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痛。
二、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天竹黃還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絡不通等症狀,天竹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太乙金丹方中加入天竹黃,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乙金丹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止痙,解毒散結: 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解毒之功效。其富含甲殼素,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的繁殖,並能清除體內毒素,達到散結消腫的效果。
- 活血通絡,促進癒合: 蟬蛻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促進組織修復。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可有效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太乙金丹方劑中加入蟬蛻,可以綜合發揮其疏風解毒、活血通絡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乙金丹方中使用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心悸氣短、痰濁阻滯等症,麝香能起到迅速開竅、提神醒腦的作用。
2. 消腫止痛:麝香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瘡瘍腫毒等症,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因此,太乙金丹方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太乙金丹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對於熱毒內盛、神昏譫語、高熱驚厥等症狀,牛黃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通竅開竅: 牛黃具有通竅開竅的功效,可以改善心神不寧、昏迷不醒等症狀。在太乙金丹中,牛黃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目的。
太乙金丹方中包含蟾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蟾蜍毒性與藥性: 蟾蜍的毒性主要存在於其分泌的蟾酥中,而蟾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抗菌等功效。太乙金丹方中,蟾蜍的加入旨在利用其毒性,通過“以毒攻毒”的方式,治療一些頑固的疾病。
- 蟾蜍與金丹理論: 古代道家認為,蟾蜍具有“金丹”之象,其體內蘊含著精華物質,可以幫助煉製金丹。太乙金丹方中加入蟾蜍,可能也與道家思想中“金丹”的理念有關。
太乙金丹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通絡止痛: 蜈蚣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祛風散結之效。其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 解毒消腫: 蜈蚣亦有解毒消腫之功效,能治療蛇蟲咬傷、無名腫毒、疔瘡等症。
因此,太乙金丹方劑中加入蜈蚣,旨在通絡止痛、解毒消腫,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乙金丹」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太乙金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疾病和癰腫。
1. 小兒急慢驚風,胎驚,天吊:
- **《奇效良方》**記載:「治小兒急慢驚風,胎驚天吊等證。」指出此方劑可治療小兒驚風等症狀。
-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 全蠍、天麻、白殭蠶:皆有平肝熄風之效,針對驚風之病機。
- 防風、白附子:祛風除溼,舒緩受風寒濕邪所引起的症狀。
- 硃砂、天竹黃: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用於緩解驚風所導致的心神不寧。
- 天南星:燥痰利咽,對痰壅氣逆所致的驚風有一定作用。
- 麝香:開竅醒神,助藥力迅速發揮。
- 蟬蛻:疏散風熱,對風熱型驚風有效。
- 治療原理: 綜合來看,此方針對小兒驚風,以平肝熄風為主,兼以祛風除溼、清熱解毒、安神定驚,多方面調理,達到止驚的目的。
2. 癰毒及惡瘡:
- **《幼幼集成》**記載:「癰毒發於肢節,常常膿血不幹,不知調理早求安,廢疾終身為患。內服千金托裡,外塗太乙金丹,排膿長肉未為難,任是千金不換。」指出太乙金丹可外用於治療癰毒,促進排膿長肉。
- **《本草品匯精要》**雖非直接描述太乙金丹,但提及「加味神仙太乙金丹」可「敷一切惡瘡、癰疽、發背疔腫」,並記載了一味藥物「豬腎」具有「咽喉疼痛,含之咽津」的功效,可作為參考。其中「合山慈菇、續隨子、大戟、文蛤、麝香、雄黃、硃砂作錠子」與太乙金丹部分藥物組成相似,推測其加味版本可能包含這些藥物。
-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 全蠍、白附子、硃砂:皆有解毒消腫之效,適用於癰疽腫毒。
- 麝香:活血通絡,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有助於排膿消腫。
- 牛膽南星、天竺黃:清熱解毒,輔助治療癰腫。
- 治療原理: 此方外用治療癰腫,主要通過解毒消腫、活血通絡的作用,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總結
「太乙金丹」是一個古代中藥方劑,依據古籍記載與方劑組成分析,其主要功效有二:
- **內服:**治療小兒急慢驚風、胎驚、天吊等症,通過平肝熄風、祛風除溼、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等作用達到止驚的目的。
- **外用:**治療癰毒、惡瘡等,通過解毒消腫、活血通絡的作用,促進排膿長肉,加速傷口癒合。
傳統服藥法
全蠍49個,防風1兩,白附子(炮) 1兩,僵蠶(炒) 1兩,天麻1兩,朱砂1兩,牛膽1兩,南星1兩,天竺黃1兩,蟬蛻5錢,麝香2錢,牛黃1錢5分,天漿子(炒)21個,乾蟾1枚(炙,去足),赤腳蜈蚣1條(當脊上開1路,入麝香於內令滿,用紙裹,陰乾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用金箔為衣。
每服半丸,用金銀薄荷湯化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金丹,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全蠍49個,防風1兩,白附子(炮)1兩,僵蠶(炒)1兩,天麻1兩,朱砂1兩,牛膽1兩,南星1兩,天竺黃1兩,蟬蛻5錢,麝香2錢,牛黃1錢5分,天漿子(炒)21個,乾蟾1枚(炙,去足),赤腳蜈蚣1條(當脊上開1路,入麝香于內令滿,用紙裹,陰乾用)。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胎驚,天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