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丹

保命丹

BAO M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2%
脾經 14%
心經 13%
胃經 10%
腎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命丹中加入天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的功效。保命丹作為治療中風、癲癇等疾病的方劑,加入天麻可以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筋脈失調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
  2. 活血通絡:天麻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改善中風後肢體麻痺、言語不清等症狀。此外,天麻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恢復中風患者的神經功能。

保命丹方劑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鬱金味苦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保命丹作為急救方劑,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鬱金有助於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保命丹中往往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鬱金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促進傷口癒合。

保命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經活絡,止痛消腫: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消腫解毒之效。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而引起的各種疼痛,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頭痛、牙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祛風解痙,定驚安神:全蠍能祛風解痙,對於因風邪入侵、肝風內動而引起的抽搐、痙攣、癲癇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全蠍也具有定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

因此,保命丹中加入全蠍,是為了利用其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祛風解痙、定驚安神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保命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解表: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之功效。保命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疾病,而防風可以有效驅散外邪,緩解表證,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2. 疏散風寒: 防風還能疏散經絡,通達氣血,有助於緩解風寒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於一些風寒侵襲導致的疼痛症狀,防風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保命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烈之功效。保命丹通常由多種藥材組成,甘草能起到協調各藥材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相互沖突,減少副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可以提高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的效力,更能有效地扶正祛邪。

因此,甘草作為保命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對整體藥效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保命丹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保命丹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青黛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涼血止血: 青黛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保命丹中常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丹參、赤芍等,而青黛可以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平衡活血化瘀藥物的功效,避免出血過多。

保命丹方劑中包含白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溫陽散寒: 白附子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胸痛、腹痛、肢冷等症狀,白附子能起到溫陽散寒、驅寒止痛的作用。
  2. 祛風止痙: 白附子還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病症。

因此,白附子在保命丹方劑中起到了溫陽散寒、祛風止痙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保命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平息肝風,緩解痙攣。
  2. 清熱解毒:白僵蠶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症。

因此,白僵蠶在保命丹中起到息風止痙、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多種因風邪、熱毒引起的病症。

保命丹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保命丹多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芳香開竅:薄荷氣味芳香,能通鼻竅,開鬱解表,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頭昏腦脹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薄荷還能促進汗液排出,幫助人體散熱解表,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保命丹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半夏具有以下功效: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善於燥濕化痰,可以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疾病。
  2. 降逆止嘔: 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

保命丹的組成通常以多種中藥材配伍,旨在針對特定的病症,半夏的加入則發揮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為整體方劑功效添磚加瓦。

保命丹中添加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毒消腫、祛風止痙、化痰散結 的作用。對於一些因風寒、痰濁阻滯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天南星屬於 有毒藥物,需謹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在保命丹的配伍中,天南星一般會與其他藥物相配,以 減輕毒性,發揮其藥效

保命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2. 解毒消腫: 硃砂亦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症。

然而,硃砂屬於重金屬,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保命丹的服用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保命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濃烈,能通竅開閉,醒神定志。對於心臟衰竭、昏迷不醒等危急情況,能迅速刺激神經系統,恢復心跳呼吸,起到救急作用。

二、 行血止痛: 麝香活血化瘀,能快速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能起到迅速止痛的作用。

保命丹中添加鉤藤,主要基於其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

鉤藤味苦甘,性平,歸肝經,具有降逆止嘔、鎮驚安神之效。其能疏肝解鬱,清熱除煩,平肝潛陽,對於因肝陽上亢、風熱內擾所致的眩暈、頭痛、驚癇、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保命丹中加入鉤藤,可以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危重症狀,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故名“保命丹”。

保命丹中加入牛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中風昏迷等症狀。保命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志不清、高熱不退等危重病症,牛黃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二、開竅醒神:牛黃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恢復神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保命丹中加入牛黃,可以有效提升藥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

保命丹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解毒: 蟬蛻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散風熱、止痙攣、消腫止痛,有助於治療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疏風通絡: 蟬蛻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

因此,保命丹中加入蟬蛻,有助於清熱解毒,疏風通絡,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保命丹中加入茯神,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一、安神定志: 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作用。對於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茯神能夠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使人安神入睡,改善睡眠品質。

二、益氣補脾: 茯神亦能益氣補脾,對於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茯神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體質。

因此,保命丹中加入茯神,不僅能安神定志,更能益氣補脾,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抗病能力,達到保命的效果。

保命丹方劑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的功效。保命丹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有助於宣通肺氣,利咽消腫,使痰液易於排出。
  2. 引藥入肺:桔梗有引藥入肺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效引導至肺部,增強其治療效果。保命丹中其他藥材多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桔梗的加入有助於這些藥材發揮最佳功效。

總而言之,桔梗在保命丹方劑中起到宣肺利咽、引藥入肺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痰多等症,提升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命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原方記載主治:「小兒驚風發熱。」
此方古代應用主要針對小兒急驚風,症見高熱抽搐、神昏躁動,屬風熱閉阻或痰熱內擾所致。驚風為小兒急症,古方設計多強調「開竅熄風、清熱鎮驚」,保命丹以甘草膏和米糊為丸,旨在緩和藥性,適應小兒體質;酒送服則助藥力速行,以急剎病勢。


組成與加減邏輯分析

1. 基礎方推測(原方未明示核心藥物,依加減反推):

加減法中提及諸藥,可推測基礎方可能含:

  • 熄風鎮驚藥:如全蠍、天麻(常見於驚風方劑)。
  • 清熱解毒藥:如黃連、鉤藤(對應發熱抽搐)。
  • 化痰開竅藥:如膽南星、麝香(針對神昏痰鳴)。

2. 加減法解析(依症狀配伍邏輯):

  • 手足攦痛加葳蕤、香蛇
    • 葳蕤(玉竹)養陰潤筋,香蛇(白花蛇)搜風通絡,推測原方偏燥,需柔筋止痙。
  • 陽痿加仙靈脾
    • 仙靈脾(淫羊藿)溫腎壯陽,反推基礎方或含補腎底方,如熟地、巴戟天。
  • 身浮腫加白花蛇、紫萍
    • 白花蛇祛風除濕,紫萍(浮萍)利水消腫,反映水腫因風濕阻絡,需宣散水氣。
  • 黑斑加廣陵香、地骨皮、血見愁
    • 廣陵香(疑為廣藿香)化濕,地骨皮涼血,血見愁(鐵莧菜)止血,推測黑斑屬血熱濕毒。
  • 眼赤爛加珠粉、知母、胡黃連
    • 珠粉清肝明目,知母滋陰降火,胡黃連清濕熱,對應肝火上炎或濕熱目疾。
  • 破音加木通、訶子
    • 木通利咽通聲,訶子斂肺開音,反映肺氣閉鬱或痰阻咽喉。

3. 製劑與服法設計

  • 甘草膏和米糊為丸:甘草緩急和中,米糊護胃,適合小兒及長期服用。
  • 酒送服:酒性辛散,助藥力通行經絡,尤適風痰閉阻之證。

治療原理綜論

  1. 急則治標:針對驚風高熱,以熄風、清熱、化痰為主,防止驚厥傷神。
  2. 隨證加減:通過加減藥物調整方劑走向,如風盛加蟲類藥搜風,濕盛加利水藥,體現「辨證靈活」之思維。
  3. 顧護脾胃:丸劑緩釋,甘草和米糊減峻藥之弊,符合小兒「脾常不足」特質。

此方組成邏輯反映「標本兼治、動靜結合」之法,基礎方推測以鎮驚為核心,加減法則擴展至風濕、血熱、腎虛等雜病,展現中醫「異病同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手足攣痛,加葳蕤半斤,香蛇1條;陽痿,加仙靈脾6兩;身浮腫,加白花蛇1條,紫萍8兩;黑斑,加廣陵香、地骨皮、血見愁各4兩;眼赤爛,加珠粉、知母、胡黃連各4兩;破音,加木通12兩,訶
上為末,用甘草膏和陳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80丸,酒送下,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命丹具有鎮驚安神,解毒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發熱,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保命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癲癇癲狂狂躁小兒驚巒腹股溝疝氣麻疹急性脊髓灰白質炎阿茲海默症睡眠障礙四肢抽搐腹瀉多痰容易生氣心情煩燥容易健忘牙齒緊閉口張不開睪丸疼痛腫脹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癡呆智能低下昏迷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保命丹,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吳茱萸(揀淨)1斤(分4份煮,酒、米醋、鹽水、童便各浸1宿,曬,焙乾),澤瀉2兩。 主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偏墜臍下,搐痛,以致悶亂。或陰間癢瘡。

保命丹,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四。 組成:白茯苓1錢,朱砂(研)1錢,白附子(炮)1錢,牛黃(如無,以制者加用之)1錢,天南星(炮)1錢,全蠍(炒)半兩,天麻(炒)1錢半,甘草(炙)1錢,硼砂1錢,腦子半字,麝半字。 主治:卻驚安神,化痰定搐。主治:嬰孩小兒急驚風候轉慢驚者。

保命丹,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天麻5錢,鬱金5錢,全蠍(去尾)5錢,防風3錢,甘草3錢,青黛3錢,白附子(炒)5錢,僵蠶(薑汁炒)5錢,薄荷5錢,大半夏(炒,滾湯浸,曬乾;又用薑汁浸,曬乾,又炒)1兩,南星(制同上)1兩,辰砂(飛)5錢(爲衣),麝香5分,鉤藤2錢,牛黃2錢,蟬退5錢,茯神5錢,桔梗5錢。 主治:小兒驚風發熱。

保命丹, 出處:《雞峰》卷二十七。 組成:滑石1兩,縮砂1兩,青黛1兩,山梔子1兩,白茯苓1兩,草龍膽1兩,寒水石1兩,甘草1兩,管仲1兩,黃芩1兩,乾葛1兩,大豆(以上生用)1兩,益智半兩,地黃(生乾者)半兩,大黃半兩,山豆根半兩,桔梗半兩,紫河車半兩,馬勃半兩,薄荷半兩,黃藥子半兩,花粉半兩,百藥煎半兩,蘭根(上生用)半兩。 主治:化解諸毒。主治:一切諸毒,並瘴疫、久年暑積、咽喉不利之患。

保命丹, 出處:《良朋匯集》卷六。 組成:大個無油南星2兩(煨),硼砂6錢(淨),白僵蠶2兩(薑汁浸炒),茯神(去皮)6錢,蟬退(去頭足翅,淨)1兩,白礬1兩(火枯),天龍4條(酒煮,即蜈蚣也),麝香1錢,全蠍(去尾毒,淨用)3兩(糯米炒黃爲度,去米),遠志(去骨,淨肉)1兩(用甘草1節同煮過,去甘草),豬牙皂角2兩(打碎,煎濃汁),大粒朱砂5錢(另研,爲衣)。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壅盛,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睡中驚跳,哭泣叫喊,偏搐斜目,面青臉赤,兩眼直視,手足搐搦,天釣客忤,搖頭上竄,一切風痰。

保命丹,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苦參皮4兩,荊芥穗4兩,羌活4兩,蒺藜4兩,胡麻4兩,明天麻4兩,風藤4兩,元參4兩,獨活4兩,連翹4兩,白芷4兩,厚朴4兩,紫萍4兩,牛膝4兩,蒼朮3兩,烏藥3兩,藁本3兩,麻黃3兩,甘草3兩,紅花3兩,蒼耳子3兩,川芎3兩,升麻3兩,薄荷3兩,半夏3兩,牛蒡子3兩,木瓜3兩,僵蠶3兩,桔梗3兩,大黃3兩,蒲黃3兩,巴戟3兩,防風3兩,萆薢3兩,蟬殼3兩,牙皂3兩,全蠍3兩,續斷3兩,蔓荊子3兩,石斛2兩,甘松1兩,猴薑1兩,菖蒲1兩,草烏1兩,貝母1兩,木香1兩,檀香1兩,沉香1兩,銀柴胡1兩,柏子仁1兩,朱砂1兩,乳香1兩,沒藥1兩,遠志1兩,元明粉1兩,血竭1兩,雄黃1兩,麝香1錢半,牛黃1錢,秋石1兩5錢,黃芽2兩。 主治:諸般風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