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膜湯

寬膜湯

KUAN M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肝經 21%
胃經 19%
肺經 13%
心包經 8%
心經 4%
膽經 2%
大腸經 0%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包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寬膜湯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具有鎮痛、止痙、養血柔肝的功效。寬膜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行腹痛等,白芍可有效緩解疼痛,並改善血虛、氣滯等病症,使營血調和,血脈暢通。
  2. 養陰柔肝,疏肝解鬱: 白芍具有養陰柔肝、疏肝解鬱的功效。對於一些因肝氣鬱結、血瘀不通引起的病症,白芍能起到舒肝解鬱、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寬膜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導致的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作用,促進乳汁分泌,緩解疼痛。
  2. 寬胸散結:枳殼具有寬胸散結的作用,對於因乳房腫塊或乳腺增生導致的疼痛,枳殼能起到消散腫塊、緩解疼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枳殼在寬膜湯中起到了行氣消脹、寬胸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狀的效果。

寬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寬膜湯多以辛溫燥烈之藥材組成,容易造成燥熱傷陰。甘草性甘平,味甘性緩,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使藥力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如與黃芪同用,可增強補氣之力,與桂枝同用,可增強溫陽之力。因此,甘草在寬膜湯中可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寬膜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寬膜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神麴能幫助消解積滯,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使藥效更加顯著。
  2. 增強藥力: 神麴性溫,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神麴與麥芽、山楂等藥物合用,可加強消食化積的效果。在寬膜湯中,神麴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整體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寬膜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散寒邪: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肺散寒、宣通鼻竅之效。寬膜湯多用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白芥子的加入可溫散寒邪,開宣肺氣,緩解呼吸道阻塞。
  2. 消痰止咳: 白芥子辛散溫通,能燥溼化痰,且其揮髮油能刺激呼吸道,使痰液易於咳出。寬膜湯多含有化痰止咳的藥材,白芥子的加入可增強其消痰止咳之效,使痰液易於咳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寬膜湯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寬膜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疼痛、腹脹、月經不調等症,鬱金能有效緩解肝氣鬱滯,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減輕炎症反應,消腫止痛。對於寬膜湯所治療的瘀血阻滯、經絡不通等症,鬱金能起到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寬膜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寬膜湯」主治「肝氣郁甚,老痰結成粘塊,凝滞喉之間,欲咽不下,欲吐不能」。此證屬「痰氣鬱結」,因肝氣鬱滯過甚,導致氣機不暢,津液凝聚化為老痰,痰濁黏滯結於咽喉之處,形成異物感,類似現代醫學所稱「梅核氣」(癔球症)。患者常見咽喉不適,吞嚥不順,痰黏難咯,情緒抑鬱或焦慮,舌苔厚膩,脈弦滑等表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芍(3錢)

    • 作用: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邏輯:肝氣鬱結常伴陰血耗傷,白芍可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過亢之緊繃狀態,從根本調和肝氣,避免氣鬱化火。
  2. 枳殼(3分)

    • 作用:理氣寬中,破滯消積。
    • 邏輯:輕用枳殼以疏導氣機,解除胸膈痞悶,輔助肝氣條達,並推動痰濁下行。
  3. 甘草(5分)

    • 作用:甘緩和中,調和諸藥。
    • 邏輯:少量甘草與白芍配伍(芍藥甘草湯意),可柔肝緩急,緩解咽喉痙攣不適;同時調節全方寒熱偏性。
  4. 神曲(3錢)

    • 作用:消食和胃,化滯解鬱。
    • 邏輯:痰氣鬱結常伴脾胃運化失常,神曲能助消化、解鬱滯,間接減少痰濕生成。
  5. 白芥子(3錢)

    • 作用:豁痰利氣,散結通絡。
    • 邏輯:針對「老痰粘塊」,白芥子性辛溫,能化頑痰、散結滯,尤其擅長消痰阻於皮裡膜外或咽喉之證。
  6. 鬱金(1錢)

    • 作用:行氣解鬱,活血化痰。
    • 邏輯:肝氣鬱久易兼血瘀,鬱金既能疏肝解鬱,又能活血化痰,助痰濁化解。

三、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以白芍、鬱金柔肝解鬱治本,枳殼、白芥子理氣化痰治標。
  • 氣血痰並調:疏肝氣(枳殼、鬱金)、養肝血(白芍)、化痰結(白芥子)、和中焦(神曲、甘草),層次分明。
  • 輕重有度:枳殼量輕防破氣過度,白芥子量重針對頑痰,體現「治痰需峻藥輕投」之旨。

四、現代應用聯想

此方適用於「肝鬱痰阻」型咽喉異物感、慢性咽炎、焦慮症伴軀體化症狀等,關鍵在於辨證屬氣滯痰凝,而非陰虛或實熱。方中白芥子與鬱金配伍,對痰凝血瘀之證尤具協同作用。

傳統服藥法


白芍3錢,枳殼3分,甘草5分,神曲3錢,白芥子3錢,鬱金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寬膜湯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痰凝喉中的症狀。但是,如果患者有陰虛火旺、肝火上炎的症狀,則不宜使用寬膜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寬膜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白芍3錢,枳殼3分,甘草5分,神曲3錢,白芥子3錢,鬱金1錢。 主治:肝氣鬱甚,老痰結成粘塊,凝滯喉之間,欲咽不下,欲吐不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