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丸

HONG D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瑞竹堂方》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0%
肺經 16%
肝經 11%
腎經 10%
心經 5%
膽經 3%
膀胱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紅豆丸方劑中加入大麥,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大麥性味甘淡,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紅豆亦有清熱利濕之功,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有助於消除體內水腫,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水腫、小便不利等。
  2. 健脾和胃: 大麥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問題。紅豆亦有健脾補血之效,二者合用,能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整體身體狀況。

紅豆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化痰止咳: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紅豆丸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液,使之易於排出,緩解呼吸道症狀。
  2. 健脾和胃: 半夏能降逆止嘔,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紅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腎之效,與半夏搭配,能共同促進脾胃運化,達到益氣健脾的目的。

紅豆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功效。

紅豆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瘡瘍等。但紅豆單味藥性偏寒,服用過多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消化功能。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溫脾胃、化濕濁、消食積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紅豆的寒涼之性,增強其健脾開胃、促進消化的功效。同時,砂仁也能溫暖脾胃,防止紅豆寒涼之性損傷脾胃陽氣。

因此,紅豆丸中加入砂仁,可以更好地發揮紅豆的功效,同時避免其寒涼之性對脾胃的損害。

紅豆丸中加入神麴,主要考量其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作用。

神麴為米麴菌發酵後的產物,富含蛋白酶、澱粉酶等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吸收食物,緩解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紅豆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水、消腫止痛之效。

因此,將神麴加入紅豆丸中,可增強其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等症狀,使藥效更佳。

紅豆丸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中包含了多種草藥與礦物質成分,其中硇砂(póu shā)是一項較為特殊的添加物。硇砂主要由硼酸鹽組成,具有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在中醫學中常被用於治療痰核、癰腫等症狀。在紅豆丸的配方中加入硇砂,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消腫解毒的作用。

根據中醫理論,紅豆丸旨在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由於硇砂能促進病變組織的軟化與排出,因此適用于需化解頑固性痰塊或膿腫的情況。但硇砂性質特殊,使用時應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造成副作用。紅豆丸中的其他草藥成分,如紅豆、大黃等,則起到輔助調和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目的。總體而言,硇砂在紅豆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配伍原則中的“攻補兼施”,既可攻邪亦能扶正,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兼顧患者體質的平衡與康復。

紅豆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紅豆性偏寒涼,若單獨服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功效,可以保護脾胃,使藥性更溫和,不易傷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能補脾益氣,與紅豆的利水消腫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甘草還可以調節藥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紅豆丸中添加青皮,主要是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以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紅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而青皮性辛,味苦,歸脾、胃經,擅長疏肝理氣、消食化積。

紅豆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腹脹便溏等症。青皮的加入,可與紅豆相輔相成,一方面幫助紅豆利水消腫,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緩解氣滯,促進消化,使藥效更加顯著。

紅豆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紅豆性平,偏寒涼,與陳皮搭配,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脾胃受寒,同時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
  2. 行氣消積: 陳皮能行氣消積,有助於消除紅豆丸中的藥物積滯,促進藥效的發揮。此外,陳皮還能疏肝解鬱,緩解紅豆丸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例如腹脹、胃痛等。

總體而言,陳皮的加入,既能改善紅豆丸的藥性,又能增強其藥效,使其更利於人體吸收。

紅豆丸中加入鬱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解鬱,消瘀止痛:鬱金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行氣解鬱、消瘀止痛之效,能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腹脹、疼痛等症狀。紅豆性平,味甘,有利水消腫、健脾和胃之效。兩者合用,既能行氣解鬱,又能消腫止痛,相輔相成。

2.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鬱金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痛等症狀。紅豆則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化吸收。兩者配伍,能協同作用,調節肝脾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

「紅豆丸」方劑中使用紅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利水消腫:紅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其利水作用能有效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對於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二、健脾益氣:紅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益脾胃,增強體力,有助於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狀。

因此,紅豆在「紅豆丸」中發揮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

紅豆丸中加入藿香,主要是利用其芳香化濕之效。紅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有健脾利水、消腫止痛之功。而藿香則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擅長化解濕邪,並兼具止嘔、消脹之效。

兩藥合用,既能發揮紅豆健脾利水之功,又能借助藿香之芳香化濕之力,協同作用,使藥效更顯著,尤其適用於濕濁內停、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嘔吐、泄瀉等症。

紅豆丸方劑中加入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蓬莪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之效。紅豆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症,而蓬莪朮的加入有助於促進食物消化,緩解胃腸脹氣,達到消積化滯的效果。
  2. 活血化瘀:蓬莪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紅豆丸中加入蓬莪朮,可輔助其活血化瘀作用,減輕疼痛,促進患處恢復。

紅豆丸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紅豆丸本身具有健脾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加入高良薑可增強其溫中散寒的效果,對於寒濕困脾、脾陽不足、水濕停滯等症狀,起到更好的治療作用。

紅豆丸方劑中加入蓽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蓽茇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溫中散寒的功效。紅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擅長利水消腫、健脾益氣。二者合用,可溫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藥效。
  2. 溫腎助陽,改善血液循環:蓽茇入腎經,能溫腎助陽,改善腎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腰膝痠軟等症狀。紅豆亦有補血益氣之效。二者合用,可溫補腎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狀況。

紅豆丸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其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其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改善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其行氣止痛,能疏通氣機,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痛、胃痛等症狀。

紅豆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腹瀉等症。丁香的加入,可溫中降逆,行氣止痛,協同紅豆等藥材,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紅豆丸」

紅豆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大麥、半夏、砂仁、神麴、硇砂、甘草、青皮、陳皮、鬱金、紅豆、藿香、蓬莪朮、高良薑、蓽茇、丁香等,具有治療食物不化、腹瀉等症狀的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 大麥: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硇砂:清熱化痰、燥濕、鎮驚、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紅豆: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蓬莪朮:逐水消腫、健脾益氣、除濕。

  • 高良薑:溫裡溫中、中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蓽茇:溫裡溫中、降氣、補陽、止嘔、利尿。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主治功效: 食物不化以致腹瀉。

總結: 紅豆丸,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治療食物不化、腹瀉等症狀的功效。方中各味藥物協同作用,可以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溫中散寒、止瀉止嘔等作用,從而達到治療食物不化、腹瀉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麥糵(炒)1兩半,半夏(湯泡7次)1兩半,砂仁1兩半,神曲(炒)1兩半,硇砂(醋化)1兩,甘草1兩,青皮(去瓤)1兩,陳皮(去白)1兩,鬱金1兩,紅豆1兩,藿香1兩,棠球1兩,蓬朮1兩(煨),良薑2兩,蓽茇2兩,丁香半兩(不見火)。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米飲或隨物送下。病甚者日進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豆丸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的功效,但是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紅豆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施園端效方)。 組成:丁香21個,胡椒21個,縮砂21個,紅豆11粒。 主治:諸嘔逆,膈氣翻胃,吐食不止。

紅豆丸, 出處:《瑞竹堂方》。 組成:麥糵(炒)1兩半,半夏(湯泡7次)1兩半,砂仁1兩半,神曲(炒)1兩半,硇砂(醋化)1兩,甘草1兩,青皮(去瓤)1兩,陳皮(去白)1兩,鬱金1兩,紅豆1兩,藿香1兩,棠球1兩,蓬朮1兩(煨),良薑2兩,蓽茇2兩,丁香半兩(不見火)。 主治:飧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