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皮散

DING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2%
腎經 12%
肺經 12%
心經 9%
肝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丁皮散中包含丁香樹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降逆止嘔: 丁香樹皮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效果。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丁香樹皮可以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
  2. 行氣止痛: 丁香樹皮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它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丁香樹皮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丁香樹皮在丁皮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多種脾胃疾病,達到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效果。

丁皮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丁皮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陰囊濕疹,白朮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能利水滲濕,並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有助於去除濕熱,改善濕疹症狀。
  2. 扶正祛邪: 白朮能補氣益脾,增強機體正氣,進一步抵禦濕熱邪氣的侵襲,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丁皮散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

  1. 利水滲濕: 丁皮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而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濕熱,促進排泄,改善小便不利的狀況。
  2. 健脾寧心: 茯苓亦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功,能緩解因濕熱蘊結脾胃而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也能安神定志,改善因濕熱擾心而導致的心煩失眠等症狀。

總而言之,茯苓的加入,能協同丁皮散其他藥材,達到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目的,使藥效更佳。

丁皮散中包含青皮,是因兩者皆具疏肝理氣之效,且青皮能增強丁皮散的功效。

青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未成熟果皮,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之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食積不化等症。

丁皮散則以丁香為君藥,具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嘔之效。青皮與丁香搭配,相輔相成,可增強疏肝理氣之效,更能消食化積,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

丁皮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和胃降逆: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健脾、燥濕、降逆的功效。丁皮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氣逆上衝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而陳皮能理氣降逆,和胃止嘔,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調和藥性:丁皮散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物,如薄荷、半夏等,而陳皮性溫,加入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效更加溫和。

丁皮散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丁皮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高良薑可溫胃散寒,緩解寒邪對胃部的侵襲,從而達到止嘔止瀉的目的。
  2. 調和藥性:丁皮散中其他藥材多偏寒涼,如丁香、藿香等,高良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過度損傷陽氣,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和。

綜上所述,高良薑在丁皮散中的加入,既能溫中散寒,又能調和藥性,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客胃之證。

丁皮散中包含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脾止嘔: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嘔。丁皮散主治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砂仁能溫脾散寒,有助於緩解嘔吐症狀。
  2. 理氣消脹:砂仁具有理氣消脹的功效,能緩解胃腸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丁皮散中含有丁香、肉桂等溫燥之品,易於燥熱,砂仁的加入可以中和燥性,避免藥性過烈,同時也能助於理氣消脹,促進消化。

丁皮散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在於神麴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芽的發酵產物,性溫味甘,善於消食導滯,能幫助脾胃消化積滯的食物,並促進營養吸收,與丁皮散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的效果。
  2. 和胃止痛: 神麴不僅能消食化積,還具有一定的和胃止痛作用,能緩解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與丁皮散中的其他止痛藥材相輔相成,加強止痛效果。

丁皮散中加入大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大麥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利濕之效。丁皮散主治濕熱蘊結之證,而大麥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輔助丁皮等藥物,更有效地清除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2. 健脾和胃: 大麥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可緩解濕熱所引起的脾胃不適,如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因此,大麥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利濕,還可健脾和胃,與丁皮散中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丁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丁皮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瘡瘍、濕疹等病症,其中丁皮性寒,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而甘草性甘,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可以調和丁皮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促進療效: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的作用,與丁皮合用,能夠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共同發揮治療濕熱下注、瘡瘍濕疹的作用,提高藥效。

因此,丁皮散中加入甘草,既可以調和藥性,緩解丁皮的寒性,又可以增強藥效,促進療效,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丁皮散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丁皮散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桂枝的溫陽散寒之性可以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濕凝滯。
  2. 調和營衛: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丁皮散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桂枝可以與這些藥材協同作用,共同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丁皮散中藥方劑

丁皮散組成

丁皮散組成:

  1. 丁香樹皮: 辛溫,芳香化濕,溫中止嘔,活血止痛。
  2. 白朮: 健脾燥濕,止瀉,固表止汗,利水滲濕。
  3.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祛風除濕。
  4. 青皮: 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
  5.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
  6. 高良薑: 溫中止嘔,溫裡溫中,止嘔,活血止痛。
  7. 砂仁: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
  8. 神麴: 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9. 大麥: 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
  10.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11.桂枝: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丁皮散主治功效

丁皮散用於治療兒童脾積疼痛,即兒童因脾臟積累過多廢物而引起的疼痛。

症狀包括:

  1. 肚子疼痛:疼痛部位在左上腹或右上腹。
  2. 腹脹:肚子脹脹的,摸上去硬邦邦的。
  3. 便祕:大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燥。
  4. 食慾不振:不想吃東西,或吃一點就飽了。
  5. 身體乏力:容易疲倦,沒精神。

丁皮散使用注意

  1. 兒童脾積疼痛,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丁皮散。
  2.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慎用丁皮散。
  3. 丁皮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總結

丁皮散中藥方劑是治療兒童脾積疼痛的有效方劑,但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丁皮、白朮、茯苓、青皮、陳皮、良薑、縮砂、神曲、麥糵、甘草、真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
燒鹽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痛的功效,適合於小兒脾積疼痛的患者使用。但脾胃虛寒、氣虛血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丁皮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組成:丁皮、白朮、茯苓、青皮、陳皮、良薑、縮砂、神曲、麥糵、甘草、真桂心各等分。 主治:小兒脾積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