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氣丸

ZHU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一四九四八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9%
肺經 17%
胃經 13%
腎經 9%
心經 6%
膽經 3%
大腸經 3%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逐氣丸

組成:

  • 砂仁 6克
  • 紅豆 15克
  • 高良薑 6克
  • 青皮 6克
  • 陳皮 6克
  • 枳殼 6克
  • 甘草 6克
  • 乾薑 6克
  • 木香 6克
  • 硇砂 9克
  • 木瓜 6克
  • 當歸 6克

主治功效:

  • 婦人血氣虛弱,小腹疼痛,氣痛牽引到心臟,陰戶浮腫脹悶;男子疝氣下墜。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兩經。砂仁具有健胃行氣、溫中止瀉、化濕醒脾、降逆止嘔的功效。
  • 紅豆:味甘、性平,歸脾、胃兩經。紅豆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高良薑:味辛、性溫,歸脾、胃、膽經。高良薑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瀉、健脾胃、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的功效。
  • 青皮:味辛、性溫,歸肝、脾、胃三經。青皮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健脾消食的功效。
  • 陳皮:味苦、性溫,歸脾、肺兩經。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溫中止瀉、止嘔的功效。
  • 枳殼:味苦、性寒,歸肺、大腸兩經。枳殼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化積、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三經。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乾薑:味辛、性溫,歸脾、胃兩經。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化痰止嘔的功效。
  • 木香:味辛、性溫,歸脾、胃、大腸三經。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理氣化瘀的功效。
  • 硇砂:味鹹、性寒,歸腎、膀胱兩經。硇砂具有清熱利尿、止血止痢的功效。
  • 木瓜:味甘、性平,歸脾、胃、肺三經。木瓜具有健脾益胃、化濕行氣、舒筋活絡、止咳平喘的功效。
  • 當歸:味甘、性溫,歸心、肝、脾三經。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化瘀的功效。

總結: 逐氣丸由砂仁、紅豆、高良薑、青皮、陳皮、枳殼、甘草、乾薑、木香、硇砂、木瓜、當歸等藥物組成,具有補氣活血、調經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婦人血氣虛弱,小腹疼痛,氣痛牽引到心臟,陰戶浮腫脹悶;男子疝氣下墜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縮砂仁、紅豆、良薑、青皮、陳皮(去瓤)、枳殼(炒,去瓤皮)1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木香半兩,硇砂半兩,木瓜(乾者)1兩半,當歸6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每服1粒,病重每服3丸,食前細嚼,酒或生薑湯送下,一日3丸。或作散子,酒調三5錢,老幼加減。

方劑組成解釋


逐氣丸由砂仁、紅豆、高良薑、青皮、陳皮、枳殼、甘草、乾薑、木香、硇砂、木瓜、當歸等中藥組成。其中,砂仁具有行氣寬中、化痰消脹的功效;紅豆具有健脾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青皮具有行氣消脹、和胃降逆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枳殼具有行氣破氣、消脹散結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硇砂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木瓜具有行氣消脹、理氣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逐氣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以及對中藥過敏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腹股溝疝氣心內膜炎心包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腎絲球腎炎化膿性關節炎咳嗽胃腸脹氣全身性水腫多痰睪丸疼痛腫脹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逐氣丸,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四九四八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縮砂仁、紅豆、良薑、青皮、陳皮(去瓤)、枳殼(炒,去瓤皮)1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木香半兩,硇砂半兩,木瓜(乾者)1兩半,當歸6錢。 主治:婦人血氣衰弱,小腹痃癖,氣痛牽心,陰戶浮腫脹悶;男子疝氣下墜。

逐氣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三。 組成:沉香2錢,破故紙(微炒)半兩,檳榔半兩,鬱李仁25枚,黑牽牛4兩(一半生,一半熟用),大皂角10挺(水浸,捶碎,濾去滓,慢火熬成膏,臨膏將欲成,更下生蜜1匙,熬如稀餳相似,是膏也)。 主治:脾胃停飲,攻註腹脅,痞滯疼痛,或停痰飲,留潰胸膈,痞悶不快,或咳或喘,並水氣流註,四肢浮腫,及大腹滿。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