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飲子

TIAN ZHU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十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肺經 19%
肝經 14%
膽經 14%
胃經 13%
小腸經 5%
脾經 5%
心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小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竺飲子」方劑中加入「天竹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黃粘稠、胸悶等症狀,天竹黃可有效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緩解肺部炎症。

2. 抑制細菌感染: 天竹黃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一些常見的呼吸道致病菌,如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對於因細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天竹黃可以幫助控制感染,促進痊癒。

因此,天竺黃在「天竺飲子」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抗菌消炎的作用,是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粘稠等症狀的重要藥材。

天竺飲子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天竺飲子主治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呆,鬱金可疏肝理氣,緩解氣滯引起的胸脇疼痛,並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
  2. 清熱解毒:鬱金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胸悶、心煩、口苦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在治療過程中,鬱金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天竺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天竺飲子中可能含有性質較為燥烈或寒涼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調和其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或副作用。
  2. 增強補益: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之外,還有補脾益氣、緩解疲乏、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天竺飲子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加入甘草可以進一步增強其補益效果,幫助患者恢復元氣。

天竺飲子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天竺飲子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狀,而連翹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板藍根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疏散風熱:連翹不僅清熱解毒,還能疏散風熱。天竺飲子中常加入一些疏風散寒的藥物,如荊芥、防風等,連翹的加入可以與這些藥物共同作用,達到疏散風熱,緩解表證的功效。

天竺飲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以下特性: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天竺飲子多用於治療因濕熱、蟲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雄黃能殺滅皮膚上的細菌、真菌和寄生蟲,達到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2. 燥濕止癢: 雄黃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天竺飲子中雄黃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藥物,可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疼痛等不適。

天竺飲子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利尿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對於因濕熱導致的尿少、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天竺飲子中加入天花粉,可以有效地清除熱毒、利尿消腫,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天竺飲子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性分析

天竺飲子由天竺黃、鬱金、甘草、連翹、雄黃等藥材組成。此方劑主要針對體內積熱所致的病症,各藥材的功效如下:

  • 天竺黃: 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熱邪,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 鬱金: 以活血化瘀、止痛散結為長,能改善因熱毒壅滯而導致的疼痛、結塊等問題。
  • 甘草: 作為佐使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咳之效,能調和藥性,緩和藥物的峻烈之性,同時兼顧止咳之效。
  • 連翹: 具備清熱解毒、抗炎鎮痛之效,能加強清熱解毒的能力,並有效緩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 雄黃: 具有殺蟲燥溼、解毒療瘡之功,能針對熱毒引起的瘡瘍,發揮解毒殺蟲的作用。

主治病證分析

綜合《幼幼新書》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記載,天竺飲子主要針對以下病證:

  1. 臟腑積熱: 本方針對大人、小兒體內臟腑積熱而致的諸多症狀,如煩躁、口渴等。此類熱證往往表現為陽熱內盛,耗傷津液。
  2. 熱毒壅盛: 方中藥材能有效清除熱毒,針對因熱毒引起的舌頰生瘡、咽喉腫痛、面部發熱、口乾、目赤、鼻衄等症狀。
  3. 熱毒瘡瘍: 方劑可用於治療丹瘤結核、癰瘡腫痛等熱毒引起的瘡瘍,並能消除暑熱餘毒及瘡疹餘毒。
  4. 熱結便血及小便不利: 方劑亦可用於治療因熱邪導致的大便下血及小便赤澀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天竺飲子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瀉火消炎: 方中天竺黃、連翹、雄黃均具清熱解毒之效,能夠清除體內蘊積之熱邪,並能對抗炎症,消除紅腫熱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散結止痛: 鬱金能活血化瘀,推動體內氣血運行,消除因熱毒鬱滯引起的疼痛和結塊。
  3. 調和諸藥,扶正祛邪: 甘草能調和諸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同時兼具扶正之效。
  4. 標本兼治: 本方劑不僅能清熱解毒,改善熱證的表現,還能兼顧活血化瘀,從根本上消除熱毒,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總而言之,天竺飲子以清熱解毒為核心,配合活血化瘀、調和諸藥的功效,對因臟腑積熱、熱毒壅盛而引發的各種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方劑不僅能清除體內熱邪,更能改善熱毒引起的各種不適,使患者達到康復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天竺黃5錢,川鬱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乾)20兩,甘草(炙)20兩,大桅子仁(微炒)20兩,連翹20兩,雄黃(飛研)5兩,瓜蔞根10斤。上為細末。
每服1大錢,小兒半錢,食後、臨臥用新水調服。
天竺散(《永類鈐方》卷十一)、天絲黃散(《得效》卷八)。方中天竺黃原脫,據《得效》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竺飲子性味辛、苦、寒,有小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排尿困難麻疹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胃腸出血咽喉痛小便顏色偏黃口乾口渴眼睛紅痛心情煩燥流鼻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天竺飲子,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天竺黃5錢,川鬱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乾)20兩,甘草(炙)20兩,大桅子仁(微炒)20兩,連翹20兩,雄黃(飛研)5兩,瓜蔞根10斤。 主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舌頰生瘡,咽喉腫痛,面熱口乾,目赤鼻衄,丹瘤結核,癰瘡腫痛;又治伏暑燥熱,瘡疹餘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