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湯

栝樓湯

GUA LO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黴癘新書》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2%
膽經 12%
腎經 12%
胃經 11%
小腸經 7%
膀胱經 7%
肝經 5%
脾經 5%
肺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栝樓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因其清熱生津降火之效。天花粉為栝樓根部的乾燥塊根,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胃經。其 清熱生津 之效,能解暑熱、燥熱引起的口渴、咽痛,更能 潤肺止咳,適用於燥熱傷肺、肺燥咳嗽。此外,天花粉亦能 降火消炎,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亦有療效。因此,栝樓湯中加入天花粉,可增強其清熱、生津、降火的功效,使之更能針對燥熱、熱毒等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栝樓湯中包含牡蠣,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滋陰潛陽: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能滋陰降火,潛陽止汗。栝樓湯主治燥熱傷津,陰虛火旺,故以牡蠣滋陰潛陽,輔助清熱生津,緩解燥熱症狀。

2. 鎮驚安神: 牡蠣有鎮驚安神之效,能平肝熄風,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栝樓湯中常配伍其他鎮驚安神藥物,如遠志、茯苓等,牡蠣則可增強其鎮驚安神之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病症。

栝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栝樓苦寒,性急,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解栝樓的寒性和苦味,使藥性平和,避免傷及脾胃,更好地發揮藥效。

二、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與栝樓配合,可增強其潤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並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起到協同作用。

栝樓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栝樓湯中常因外感風熱、痰熱內阻等病症而使用,連翹則可協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2. 疏散風熱:連翹善於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栝樓湯中加入連翹,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疏散風熱,進一步促進病邪的排出,達到更好的療效。

栝樓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痛止咳: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咳之效。栝樓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胸悶氣急等症狀,羌活可助於散寒止痛,緩解胸悶氣急,配合其他藥材共奏療效。
  2. 協調藥性:栝樓湯中其他藥材多偏寒涼,如栝樓、半夏等,加入羌活可起到溫陽散寒、調和藥性之作用,避免寒涼之品過度傷陽,更能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栝樓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結毒咳嗽,似虛勞者」。「結毒」指邪毒(如風寒、痰熱、濕濁等)久滯體內,纏結難解,病勢深伏;「似虛勞」則見咳嗽日久,症見痰黏、胸悶、氣逆,甚則形瘦乏力,狀若虛損,實為邪實未去而正氣已傷之證。此種咳嗽,既非純外感,亦非真虛勞,乃痰熱瘀結兼夾氣陰不足之複雜病機。栝樓湯旨在清化痰熱、理氣活血、兼顧扶正,以解結毒、止咳逆。

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推理

  1. 君藥:栝樓(瓜蔞)

    • 性味甘寒,歸肺、胃、大腸經。
    • 清熱化痰:針對痰熱膠結之咳嗽,化解黏稠頑痰。
    • 寬胸散結:疏通胸中氣機,緩解胸悶痛,契合「結毒」病位。
  2. 臣藥:陳橘皮(陳皮)

    • 辛苦溫,歸脾、肺經。
    • 理氣燥濕:助栝樓宣肺氣、化痰濕,治標以止咳。
    • 「去白」減其辛燥,防傷陰液,符合「似虛勞」之顧護需求。
  3. 佐藥之一:當歸

    •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養血活血:久病多瘀,當歸活血通絡,助解「結毒」之瘀滯;
    • 潤燥止咳:其甘潤可制諸藥之燥,兼補久咳耗傷之陰血。
  4. 佐藥之二:半夏(薑製)

    • 辛溫,歸脾、胃、肺經。
    • 降逆化痰:與栝樓協同化痰止咳,針對痰阻氣逆;
    • 生薑汁制:減其毒性,增溫中止嘔之效,助脾胃運化以絕痰源。
  5. 使藥:生薑(煎服時加)

    •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 宣散表邪:若結毒夾外感殘邪,可輕透發散;
    • 和胃止嘔:調和藥性,護胃氣,助藥力吸收。

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痰熱並治,標本兼顧:栝樓清熱化痰為主,陳皮理氣化痰為輔,直擊咳嗽主因;半夏、生薑温化寒痰濕濁,反佐栝樓之寒,使痰熱分消。
  • 活血養血,防病傳變:當歸活血養血,既可防痰瘀互結,又補久病之虛,防邪深陷成勞。
  • 氣機調暢,邪有出路:陳皮、生薑升脾肺之氣,栝樓、半夏降肺胃之逆,升降相因,氣順則痰消咳止。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結毒咳嗽」之痰、熱、瘀、虛四端,以化痰為主,理氣活血為輔,佐以扶正,展現中醫「攻邪不傷正」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栝樓4兩,陳橘皮(燙去白,焙)4兩,當歸(銼,焙)3兩,半夏(湯洗7遍,生薑汁制,焙)1兩。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加生薑1棗大(拍碎),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糖尿病乳腺炎心內膜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

相同名稱方劑


栝樓湯, 出處:《黴癧新書》。 組成:栝樓根1錢,牡蠣1錢,甘草1錢,連翹2錢,羌活2錢,反鼻8分。 主治:結毒咳嗽,似虛勞者。

栝樓湯, 出處:《內經拾遺》卷二。 組成:栝樓1枚(大者,重1-2兩者,連皮搗爛),甘草(蜜炙)2錢,紅藍花5分。 主治:左脅氣痛。

栝樓湯,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栝樓實1枚,黃芩3兩,甘草3兩,生薑4兩,大棗12枚,柴胡半斤。 主治:傷寒、中風5-6日以上,但胸中煩,乾嘔。

栝樓湯,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栝樓實1枚,薤白1斤,半夏半斤,生薑4兩,枳實2兩。 主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

栝樓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栝樓4兩,陳橘皮(燙去白,焙)4兩,當歸(銼,焙)3兩,半夏(湯洗7遍,生薑汁制,焙)1兩。 主治:上氣,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

栝樓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栝樓1枚(取瓤,入蛤粉1匙同炒黃),馬兜鈴(炒)1兩,防己1兩,葛根(銼)1兩,貝母(去心)1兩,甘草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阿膠(銼,入糯米2合同炒,去米)1兩。 主治:咳嗽咯血,喘滿肺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