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荊散
WAN J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頑荊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效。頑荊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全蠍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痺痛,改善麻木。
- 消腫定痛: 全蠍亦可散結消腫,對於頑固性腫塊或疼痛,全蠍能起到輔助作用,促進炎症消退,減輕疼痛。
因此,頑荊散中加入全蠍,有助於加強通絡止痛、消腫定痛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頑荊散並非包含杜鵑,而是包含「旋覆花」。
旋覆花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消痰散結之功效。
頑荊散以旋覆花為君藥,旨在疏肝理氣、降逆止嘔,適用於肝氣犯胃、氣逆上衝、胸悶嘔吐等症狀。
杜鵑則屬植物,其花葉通常含有毒性,不可入藥,與頑荊散的組成無關。
頑荊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通經活絡: 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頑固性頭痛、頭風、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疼痛。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頑荊散中其他藥材如荊芥、防風、白芷等,主要功效為疏散風寒、止痛止癢。川芎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疏風散寒的作用,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頑荊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通鼻竅,散風寒:白芷味辛溫,具有通鼻竅、散風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風寒外襲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頑荊散主治鼻淵,即鼻腔及鼻竇部位的病症,白芷的加入有助於疏通鼻竅,散寒止痛,改善鼻淵症狀。
2. 祛風濕,止痛:白芷亦具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頑荊散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治療風濕痹痛等疾病,白芷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祛風濕止痛作用,緩解病症。
頑荊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可溫經散寒,通利鼻竅。頑荊散主治風寒犯肺、鼻塞不通等症,細辛在此發揮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使鼻塞得以緩解。
- 協調藥性: 頑荊散中其他藥物如薄荷、荊芥等皆屬辛涼之品,細辛性溫,可與之相配,避免藥性過於寒涼,避免損傷陽氣,使其藥效更為溫和,發揮更好的療效。
頑荊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疏風散寒: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功效。頑荊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的加入可有效清熱解表,疏散風寒,緩解感冒症狀。
2. 開竅醒神,止咳化痰: 薄荷還具有開竅醒神、止咳化痰的作用。頑荊散中加入薄荷,不僅能幫助清熱解表,還能開通鼻竅,改善鼻塞,並通過止咳化痰,減輕咳嗽症狀,促進呼吸道通暢。
頑荊散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鬱金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頑荊散主治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鬱金能疏肝理氣,緩解氣機阻滯,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 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散瘀消腫。頑荊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作用於清熱解毒,消散瘀血,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頑荊散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雄黃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頑荊散主要用於治療癤腫、疔瘡、瘰癧等熱毒蘊結之症,而雄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消腫止痛,化腐生肌。
- 祛風止痛:雄黃亦有祛風止痛之效,對於頑固性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有一定的療效。頑荊散中加入雄黃,可以增強其祛風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
頑荊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腫止痛: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頑荊散主要用於治療癤腫、瘡瘍等症,而沒藥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病竈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引藥下行: 頑荊散中多用辛溫藥物,如紫蘇葉、荊芥等,容易上浮,而沒藥則可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同時,沒藥也能起到調節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
頑荊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頑荊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亦能消腫止痛,對於頑固性的瘀腫,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並緩解疼痛。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川芎、赤芍等相配合,增強止痛消腫的效果。
頑荊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和消腫止痛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消腫止痛之效。頑荊散主要用於治療乳癰,而乳癰多因氣滯血瘀、熱毒壅結所致。芒硝可以清熱解毒,並通利大便,將積聚在乳房的熱毒排出體外,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此外,芒硝還能軟堅散結,有助於化解乳房的腫塊,促進乳汁流通,進一步緩解疼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頑荊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綜述
綜觀《楊氏家藏方》、《太平聖惠方》、《御藥院方》、《藥治通義》、《濟陽綱目》等古籍,關於「頑荊散」的記載,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兩大方面:
眼疾治療: 《楊氏家藏方》明確指出「治一切眼疾」,並詳述其組成及用法,即將藥末含水搐入鼻中。這表明此方最初的設計,主要針對各種眼科疾病,運用了特殊的給藥途徑。
跌打損傷、瘀血疼痛: 《太平聖惠方》、《御藥院方》、《濟陽綱目》等均記載此方用於治療「從高失墜,及一切傷折,筋傷骨碎,瘀血結痛」。《御藥院方》更進一步說明此方以煎湯淋洗患處,可見其外用治療跌打損傷的應用。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方劑的組成及古籍記載,可推斷「頑荊散」的治療原理如下: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方中多味藥物如川芎、杜鵑、鬱金、沒藥、乳香等,皆具活血行氣、化瘀止痛之效。這些藥物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因跌打損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
- 沒藥、乳香具消腫生肌之效,可加速傷處組織修復。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 細辛、白芷具散寒止痛之效,能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
- 全蠍具祛風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解除經絡阻滯引起的疼痛。
-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眼疾可能有效。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 雄黃、芒硝具有解毒殺蟲、清熱燥濕的作用,可能對於某些眼疾的病原體有抑制作用。
- 芒硝還能軟堅散結,有助於緩解組織硬結。
外用與內治結合:
- 《楊氏家藏方》記載將藥末搐鼻,可能通過鼻腔吸收藥效,達到內治效果,特別針對眼疾。
- 《御藥院方》等記載煎湯外洗,則為直接作用於患處,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跌打損傷。
綜合分析
「頑荊散」的配伍特色在於其多重功效的協同作用。它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祛風散寒、清熱解毒,兼顧內服與外用,因此能治療多種病症。針對眼疾,可能是通過祛風散熱、解毒消腫來緩解症狀。而針對跌打損傷,則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並通過淋洗之法,直接作用於患處,加速痊癒。
從各古籍記載來看,此方用途廣泛,既可治眼疾,亦可用於跌打損傷,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變通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頑荊葉1分,全蠍(去毒,炒)1分,躑躅花1分,川芎1分,香白芷半錢,細辛(去葉土)半錢,鵝不食草半錢,薄荷葉4錢,鬱金2錢(以上九味,同為細末),雄黃(別研)半錢,沒藥(別研)半錢,乳香(別研)半錢,盆消4錢(別研),腦子1字(別研)。
上為細末,入研者藥令勻。
每用少許,含水搐鼻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頑荊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頑荊葉1分,全蠍(去毒,炒)1分,踯躅花1分,川芎1分,香白芷半錢,細辛(去葉土)半錢,鵝不食草半錢,薄荷葉4錢,鬱金2錢(以上9味,同爲細末),雄黃(别研)半錢,沒藥(别研)半錢,乳香(别研)半錢,盆消4錢(别研),腦子1字(别研)。 主治:一切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