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沒藥乳香散方中包含鬱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性味辛、苦、涼,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沒藥、乳香也具備活血化瘀之效,與鬱金相輔相成,加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腫痛。
二、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鬱金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一些伴有熱毒、炎症的瘀血腫痛,鬱金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與沒藥、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相配合,達到更好的療效。
沒藥乳香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引藥入絡,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腎經,具有瀉熱通絡、消腫止痛之效。配合沒藥、乳香等活血化瘀藥,能更有效地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芒硝對於外傷引起的熱毒、瘀血有較好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與沒藥、乳香等藥物配伍,能更好地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更好的療效。
沒藥乳香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燥,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與沒藥乳香散中其他藥材如沒藥、乳香等共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生肌止癢的效果。
- 解毒消腫: 雄黃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合,能增強其抗炎、消腫的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沒藥乳香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生肌斂瘡: 沒藥亦有生肌斂瘡、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對於外傷感染、潰瘍久不癒合等情況,能加速組織修復,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沒藥乳香散中加入沒藥,可發揮其活血化瘀止痛和生肌斂瘡的功效,有效治療跌打損傷、外傷感染等病症。
沒藥乳香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與沒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 消腫生肌: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與沒藥配合使用,能有效促進組織修復,改善創傷癒合狀況,適用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
乳香的加入,使得沒藥乳香散的功效更加全面,在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沒藥乳香散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眼疼赤腫」,即眼部紅腫熱痛之症,屬中醫「目赤腫痛」範疇。其作用機理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為核心,透過局部鼻腔給藥(鼻內㗜)直接發揮藥效,迅速緩解疼痛,符合古代外治法的「就近取效」原則。
組成藥物的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沒藥、乳香(各一錢)
- 為方中主藥,二者均為樹脂類藥材,具「活血行氣、消腫定痛」之效。
- 沒藥偏重散瘀止痛,乳香擅長活血通絡,合用增強疏通眼部氣血壅滯之力,改善局部腫痛。
雄黃(一錢)
- 辛溫有毒,傳統用於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此方取其「解毒」特性,針對目赤腫痛中的熱毒或濕熱蘊結,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鬱金(半兩)
- 性寒,能「涼血散瘀、清心解鬱」。
- 一方面助沒藥、乳香活血散瘀,另一方面其寒性可清熱,化解眼部血熱瘀阻,減輕紅腫。
盆消(二錢,即芒硝)
- 苦寒瀉下,清熱軟堅。
- 利用其滲透之性,引眼部熱毒下行,並通過黏膜吸收(鼻腔給藥)間接瀉火消腫。
組方特點與治療原理
- 寒溫並用:雄黃溫性與鬱金、盆消寒性配伍,平衡藥性,專攻「熱鬱血瘀」之病機。
- 外用速效:鼻黏膜血管豐富,藥粉㗜入後,成分迅速吸收,直達頭面眼部,避免內服代謝延遲。
- 活血與解毒並重:以沒藥、乳香調氣血,雄黃、鬱金解熱毒,符合「不通則痛」「熱盛則腫」的傳統病理解釋。
此方體現「外治通內疾」的思維,透過局部用藥調節整體氣血,迅速緩解急性眼疾症狀。
傳統服藥法
鬱金半兩,盆消2錢,雄黃1錢,沒藥1錢,乳香1錢。
上為細末。
鼻內(口畜)少許,3次疼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慎用。
-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沒藥乳香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鬱金半兩,盆消2錢,雄黃1錢,沒藥1錢,乳香1錢。 主治:眼疼赤腫。
沒藥乳香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白朮(銼,微炒)5兩,當歸(焙)2兩,甘草(銼,炒)2兩,白芷2兩,沒藥(别研)2兩,桂(去粗皮)1兩,乳香(别研)1兩。 主治:打撲損傷,疼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