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西黃、雄黃、乳香、沒藥、丁香、麝香、火消各等分。
去西黃,加硼砂、草烏,皆可。
上為末,用紫棉紙裹藥末,捻作條,如宮香粗,以緊實力要。
用時剪2-3分長一段,以粽粘粘肉上點著,不過3次,即除根。若點穴不愈,灸至藥盡,皮肉發爆,病即立愈。每次3壯,重者不過3次,即除根,不復再發。
灸後忌豬肉,待瘡平復再食。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乳香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沒藥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丁香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麝香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芒硝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散寒除濕、通經活絡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蓬萊火, 出處:《綱目拾遺》卷二引《家傳醫要》。 組成:西黃、雄黃、乳香、沒藥、丁香、麝香、火消各等分。 主治:風痹,跌撲,瘰癧,水脹,膈氣,胃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