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觀音露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觀音露所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二、 活血生肌:乳香亦具有一定的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觀音露所治療的外傷導致的皮膚損傷,乳香能起到促進修復的作用。
因此,乳香在觀音露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觀音露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活血化瘀: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對於因外傷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具有良好的療效。觀音露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二、消腫生肌: 沒藥亦具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觀音露中加入沒藥,有助於加快傷口癒合,恢復組織功能。
觀音露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蟾酥。蟾酥是蟾蜍分泌的一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獨特的藥理功能,在中醫中歷來被視為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良方。觀音露的主要功能是清熱利咽、潤肺止咳,而蟾酥則可增強此方劑的效果,尤其是在對抗喉嚨腫痛與呼吸道感染方面。蟾酥含有多種生物鹼和甾體,這些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從而減輕炎症反應並促進組織修復。此外,蟾酥也能增強免疫力,對於慢性咳嗽和肺部疾病的患者,具備相輔相成的療效。因此,觀音露中加入蟾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能更有效地針對咳嗽及相關呼吸道症狀。這些特性使得觀音露在臨牀上受到廣泛的應用。
「觀音露」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功效。對於昏迷、中風、癲癇等症,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刺激神經中樞,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觀音露方劑中加入麝香,旨在利用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觀音露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通便瀉火,緩解病症。
- 引藥下行:芒硝性滑,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並促進藥效發揮。在觀音露方劑中,芒硝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觀音露」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觀音露」主要用於癰疽、發背、對口毒瘡等外科瘡瘍性疾病。此類病症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甚則潰爛流膿。此方外塗患處,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袪腐生肌,針對毒瘡初起或已潰階段,促進瘡毒外泄,緩解腫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蝌蚪
-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 原理:蝌蚪性寒,《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熱瘡腫毒」,古方常用於癰疽外敷,取其寒涼之性以清熱,助化解局部熱毒。
2. 滴乳香、淨沒藥(各二錢,研末)
-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原理:二者為外科常用藥對,乳香偏重行氣活血,沒藥長於散瘀止痛,協同作用可改善氣血瘀滯,緩解瘡瘍腫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3. 蟾酥末(二分)
- 功效:攻毒消腫、麻醉止痛。
- 原理:蟾酥辛溫有毒,具強效解毒消腫之力,外用可麻痹局部神經以止痛,並拔毒外出,對頑固性瘡瘍尤其有效。
4. 寸香(麝香)(一分)
- 功效:開竅通絡、活血散結。
- 原理:麝香辛香走竄,能穿透皮膚,促進藥力深入病所,增強他藥的透皮吸收與行血散結效果。
5. 芒消(芒硝)(七錢)
- 功效:清熱軟堅、瀉火消腫。
- 原理:芒硝性寒,外用可吸收瘡瘍周圍水液,減輕局部腫脹,並透過滲透壓作用使瘡毒隨水外出。
6. 製法與增效關鍵
- 將諸藥密封埋土七日,意在透過自然發酵轉化藥性,使固態成分液化為「清水」,增加藥液滲透力。
- 黃蠟封口避免外界污染,埋土可能借助陰涼環境降低藥性燥烈之弊(如蟾酥、麝香),轉為緩和持久之效。
整體配伍邏輯:
以蝌蚪、芒硝清熱瀉毒為基礎,結合乳香、沒藥活血生肌,輔以蟾酥、麝香攻毒透竅,標本兼顧。外塗後通過局部滲透,直接作用於瘡瘍,達到清解熱毒、化瘀止痛、促進膿潰或瘡口收斂的效果。適用於熱毒熾盛、氣血壅滯之實證瘡瘍,尤其強調「以毒攻毒」與「穿透藥力」的結合。
三、推論可能作用機制
此方符合古代外科「箍圍藥」特色,透過:
- 抗菌消炎:蟾酥、麝香、蝌蚪可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感染。
- 促進膿液排出:芒硝滲透壓與乳沒活血作用,助瘡毒外透。
- 局部麻醉:蟾酥與麝香可短暫麻痹神經,緩解疼痛。
- 組織修復:乳香、沒藥促進患處氣血循環,加速癒合。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未涉及現代藥理實驗驗證。)
傳統服藥法
蝌蚪7-10個,滴乳香2錢,淨沒藥2錢(研細末),蟾酥末2分,寸香1分,芒消7錢。
上藥共裝入瓶罐內,以黃蠟封口,理土內七天,其藥自化為清水,連瓶收藏。
臨用時將筆蘸藥水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觀音露,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小蛤蟆骨、皮消4兩。 主治:諸般惡毒瘡疽。
觀音露,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甘草1斤,威靈仙1斤。 主治:大麻風壞爛,並一切風痹疼痛。
觀音露,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楊季明方。 組成:蝌蚪70個,滴乳香2錢,淨沒藥2錢(研細末),蟾酥末2分,寸香1分,芒消7錢。 主治:癰疽,發背,對口毒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