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消散

CHUI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5%
脾經 22%
肝經 16%
肺經 12%
腎經 1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吹消散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吹消散所治療的癰疽、疔瘡等病症,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幫助傷口癒合。
  2. 引藥下行,消散毒邪: 乳香質地輕,具有引藥下行,疏通經絡的作用。在吹消散方劑中,乳香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消散毒邪,促進瘡瘍的潰破和癒合。

吹消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活血止痛: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吹消散用於治療鼻塞不通、頭昏腦脹等症狀,而麝香能有效通竅,改善血流,緩解頭痛等不適。
  2. 引藥深入,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濃烈,能引導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吹消散中其他藥物,如薄荷、川芎等,也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麝香的加入能使其更有效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吹消散方劑中加入蟾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蟾酥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吹消散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蟾酥可以清熱解毒,消散腫痛,達到治療目的。
  2. 外用藥效顯著: 吹消散屬於外用藥,蟾酥外用可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蟾酥外用安全性相對較高,不會引起內服後的毒副作用。

吹消散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吹消散方中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或發熱煩躁等症,硃砂在此起到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二、鎮心安神:硃砂能平肝熄風,鎮心安神,對於熱病引起的心神不寧,躁動不安,或神志恍惚等症,硃砂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穩定患者情緒,改善精神狀態。

「吹消散」方劑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吹消散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疾病,孩兒茶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病症。
  2. 利咽開音,疏風散寒:孩兒茶還有利咽開音,疏風散寒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引起的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吹消散除了治療炎症,也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等症,孩兒茶的利咽開音作用能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發聲功能。

吹消散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吹消散方劑常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引起的腫痛,而沒藥能有效緩解腫痛症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2. 散瘀止血:沒藥還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凝固,止血效果顯著。吹消散方劑中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而沒藥能有效控制出血,加速創口癒合。

因此,吹消散方劑中包含沒藥,是基於其消腫止痛、散瘀止血的藥效,以達到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吹消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吹消散》由乳香、麝香、蟲酥、紅砂、嬰兒茶、沒藥等藥材組成,其主要功效為消腫解毒、活血止痛,適用於治療各類腫毒。

根據《驗方新編》與《咽喉祕集》記載,《吹消散》常外用於治療多種喉風。以下針對不同類型喉風,分析《吹消散》的治療原理:

一、勞碌喉風

  • 病因病機: 肝腎兩虛,虛火上炎,發於喉關。
  • 症狀表現: 滿口紅點,根白不腫,口有血腥氣,勞碌後加重,脈象數而中空 (芤脈)。
  • 治療原理:
    • 內服方劑: 以六味地黃湯滋補肝腎,加玄參、知母滋陰降火,丹皮、木通清熱利濕,連翹、黃芩清熱解毒,花粉生津止渴,山梔清熱瀉火,女貞子、枸杞子、龜板、首烏等滋補肝腎之陰,麥冬養陰生津,甘草調和諸藥。
    • 外用吹消散: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散結;麝香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加強藥效;蟲酥解毒殺蟲,通絡止痛;紅砂安神定志,清熱解毒;嬰兒茶消食導滯,止咳平喘,可間接緩解咽喉不適。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散結之功,直接作用於咽喉局部,加速病竈的消除。

二、腫爛喉風

  • 病因病機: 風火內熾,壅於肺胃。
  • 症狀表現: 咽喉紅腫潰爛,脈象洪數。
  • 治療原理:
    • 內服方劑: 初期以六味地黃湯滋陰降火,加葛根、花粉解肌生津;若紅爛不退,則加淡豆豉、木通、山梔、知母清熱瀉火,當歸、柏子仁養血安神,海浮石清熱化痰,並以柏枝汁清熱涼血。
    • 外用吹消散: 與勞碌喉風相同,吹消散局部應用,可加速紅腫潰爛的消退,並有助於新生組織的修復。

三、辛苦喉風

  • 病因病機: 勞心勞力,耗傷氣血,虛火上炎。
  • 症狀表現: 咽喉微紅而痛,小舌兩側出血,上部脈象洪緊。
  • 治療原理:
    • 內服方劑: 以六味地黃湯滋陰降火,加玄參、黃芩清熱瀉火,山梔、木通清熱利濕,連翹清熱解毒;若火重者,則加生地、知母滋陰降火,丹皮、澤瀉、花粉清熱涼血。
    • 外用吹消散: 吹消散局部應用,可直接作用於病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加速炎症的消退。

總結

《吹消散》在治療各類喉風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輔助治療角色。其治療原理在於: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沒藥、麝香等藥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2. 解毒散結: 蟲酥、紅砂等藥材具有解毒散結之功,可清除局部毒素,促進病竈消散。
  3. 局部直接作用: 吹敷於咽喉局部,藥效直接作用於病竈,起效迅速。

綜合以上分析,《吹消散》通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散結等作用,與內服方劑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各類喉風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乳香、麝香、蟾酥、辰砂、兒茶、沒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
用1分於膏上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吹消散, 出處:《串雅內編》卷二。 組成:乳香、麝香、蟾酥、辰砂、兒茶、沒藥各等分。 主治:一切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