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外編》是清代醫家趙學敏的重要著作,這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嚴謹論述醫理的典籍,而是系統性地記錄與整理了當時「走方醫」的醫術與經驗,特別是那些流傳於民間、快速見效的「奇效藥方」。趙學敏以其廣博的學識和對民間醫學的關注,為這門常被主流醫學所忽視甚至貶低的醫術,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與正名,展現了中醫在基層、在資源匱乏環境下的另一種生存形態與實踐智慧。

全書核心圍繞「走方醫」及其「串雅之術」展開。作者在緒論中開宗明義指出,走方醫術源遠流長,可上溯至扁鵲、華佗等古代名醫,其特點是「簡便、實用、快速見效」,與傳統「國醫」在方法上有所不同,尤擅治外之針刺蒸灸,治內之頂、串、禁、截。這種醫術強調在倉卒之間、僻遠之地,能以賤價易得的藥物迅速解決病痛,因此被稱為「賤、驗、便」的三字訣。這反映了走方醫術是應對特定社會環境需求的產物,是在有限條件下為廣大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的方式。

書中詳盡闡述了走方醫的核心醫療法則,特別是「頂、串、截」三大方法。頂法旨在引發吐瀉,主要針對上焦病邪;串法旨在通利排導,使病邪從下排出;截法则意在截斷疾病的進展,迅速控制病情。趙學敏將這些方法與傳統醫學的汗、吐、下三法相對比,認為雖然形式不同,但理法相通,且走方醫的運用更具變化與神妙,如「頂中之串,串中之頂」,強調其靈活與速效。這些方法的記載,揭示了古代民間醫學在處理急症或頑疾時,所採取的一些異於常規、追求快速療效的策略。

《串雅內外編》不僅是方法論的介紹,更是一部匯集了大量實用藥方與技法的寶庫。雖然提供的節本未具體列舉藥方名稱,但凡例中提到全書「從法集方」,且涵蓋內外二編,並收錄了「藥外百物」、「醫外奇病」、「藥戲」等內容。這表明書中所載不僅限於內服藥,更包括了外科用藥、外治法、甚至一些看似奇特的技法,如取牙、點痣、去翳、捉蟲、選元等,這些是走方醫常藉以展示藥力或手法、贏得信賴的「四驗」。作者還提及針灸作為藥力的輔助,顯示走方醫在實踐中也常將多種手段結合運用,以求速效。書中所錄方藥,多取材於自然界常見或易得之物,契合了走方醫「賤」的特點,也體現了中醫藥植根於廣泛藥物資源的優勢。

然而,趙學敏在記錄與推崇走方醫術的同時,也對其存在的亂象進行了嚴厲的批判與正名。他筆下的走方醫形象是複雜的,既有「濟世」為懷、醫術精湛的傑出者,也有「唯利是求」、利用醫術欺騙患者甚至「種毒留根」、變小成大以謀取暴利的敗類。作者尖銳地批評那些「言偽而辯」、將醫術視為斂財工具的「醫奴」,認為他們是走方醫術的罪人。這種批判,一方面體現了趙學敏作為醫家的道德操守,強調醫術應以救人為本,而非牟利;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走方醫群體良莠不齊,存在不少問題,趙學敏記錄此術的目的之一,正是為了辨別真偽,「知其術,始不受其愚」,防止奸人利用這些技術欺騙民眾。他通過「盡發其秘」,讓這些技術公開,反而能減少其被少數人壟斷和濫用的空間。

在醫學理論層面,雖然走方醫術強調實踐與速效,趙學敏仍將其置於中醫整體理論框架下進行考察。他在緒論中提到,真正的走方醫必須「通乎陰陽,察乎微妙」,並且要了解「奇經」。這暗示了儘管表面上方法奇特,但其深層原理仍應符合中醫的基本規律。將頂、串、截與汗、吐、下相聯繫,也是在理論上為這些技法尋找根源與合法性。書中「從法集方」的編排方式,也反映了作者試圖將這些零散、多樣的經驗方和技法,按照其作用機制(頂、串、截等)進行歸類整理,賦予其一定的系統性,使其不再是純粹的經驗堆砌,而是可以上升到「法」的層面來認識和傳承。

《串雅內外編》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了特殊的醫學流派和技法,更在於其所蘊含的醫學思想和對醫療實踐的啟發。首先,它提醒我們關注基層醫療和可及性問題,如何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提供有效、可負擔的醫療服務,走方醫術的「賤、驗、便」理念仍有現實意義。其次,書中對醫者道德的強調,對「濟世」初衷的堅守,以及對利慾薰心、濫用醫術的批判,至今仍對所有醫務人員具有警示作用。再者,走方醫術中一些快速、有針對性的技法(在排除其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風險後),或許能為現代醫學在處理某些特定病症或緊急情況時提供新的思路。書中所記錄的各種「藥戲」、特殊的醫療工具等,也為我們了解古代社會風貌、醫學文化以及醫患關係提供了生動的材料。

總而言之,《串雅內外編》是一部獨特的中醫著作,它跨越了學院派與民間醫學的界限,將長期處於邊緣地位的走方醫術呈現在讀者面前。趙學敏以其獨到的視角,既揭示了這門醫術的實用價值和奇效之處,也毫不避諱其潛在的弊端與被濫用的風險。通過對方法的系統整理、對藥方的廣泛收錄以及對醫者倫理的深刻反思,趙學敏不僅為後世保留了寶貴的歷史醫學資料,也提供了一個從基層視角理解中醫、反思醫療本質的範本。這本書證明了中醫醫術的多樣性與適應性,以及在不同環境下展現出的靈活性與創造力。


串雅內編 (1)

串雅內編 (2)

串雅內編 (3)

串雅內編 (4)

串雅內編 (5)

串雅內編 (6)

串雅內編 (7)

串雅內編 (8)

串雅內編 (9)

串雅內編 (10)

串雅內編 (11)

串雅內編 (12)

串雅內編 (13)

串雅內編 (14)

串雅內編 (15)

串雅內編 (16)

串雅內編 (17)

串雅內編 (18)

串雅內編 (19)

串雅內編 (20)

串雅內編 (21)

串雅內編 (22)

串雅內編 (23)

串雅內編 (24)

串雅內編 (25)

串雅內編 (26)

串雅內編 (27)

串雅內編 (28)

串雅內編 (29)

串雅內編 (30)

串雅內編 (31)

串雅內編 (32)

串雅內編 (33)

串雅內編 (34)

串雅內編 (35)

串雅內編 (36)

串雅內編 (37)

串雅內編 (38)

串雅內編 (39)

串雅內編 (40)

串雅內編 (41)

串雅內編 (42)

串雅內編 (43)

串雅內編 (44)

串雅內編 (45)

串雅內編 (46)

串雅內編 (47)

串雅內編 (48)

串雅內編 (49)

串雅外編 (1)

串雅外編 (2)

串雅外編 (3)

串雅外編 (4)

串雅外編 (5)

串雅外編 (6)

串雅外編 (7)

串雅外編 (8)

串雅外編 (9)

串雅外編 (10)

串雅外編 (11)

串雅外編 (12)

串雅外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