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編 (28)

回本書目錄

串雅內編 (28)

1. 治流火方

鮮紫蘇、鮮鳳仙花。二味洗淨,連根葉搗攔,放木盆內,以滾水衝入,將腳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軟棉洗之,立愈。數十年者不過三、四次,永不發矣。

白話文:

用新鮮的紫蘇和新鮮的鳳仙花,這兩種藥材洗乾淨後,連根帶葉一起搗爛,放入木盆中,倒入滾燙的開水,然後把腳放在木盆上方,利用蒸氣薰蒸到水溫可以接受的程度,再用柔軟的棉布擦洗患處,很快就會痊癒。如果是患病數十年的頑疾,大概洗三、四次就會根治,而且永遠不會再復發了。

2. 取痣餅藥

糯米百粒、石灰拇指大、巴豆三粒(去殼)研為末,入瓷瓶同窨三日,每以竹籤挑粟許,用鹼水點上,自落。

庚生按:痣之為物,有有根無根之分,有有血無血之別,人每不察其所以然。予在孟河見一丹徒田姓老人,印堂生痣一粒,意欲去之。予師馬培之先生告以此乃血痣,不可破,破則不治。田不信,別求某醫破之。越日來見,意頗自得。乃旬日而如豆矣,一月而如錢矣,翻花出血,眼鼻均傷,百藥不效,未及三月而死矣。

大凡痣之大者,隆起者,黑者及有毫毛者,皆不宜點破,惟初起未久及色淺不凸者可去耳。

白話文:

取痣餅藥:

將一百粒糯米、約大拇指大小的石灰、去殼的巴豆三粒,一起研磨成粉末,放入瓷瓶中密封三天。每次用竹籤挑取像小米粒大小的藥粉,用鹼水點在痣上,痣就會自行脫落。

庚生按:痣這種東西,有分有根和沒根的,也有分有血和沒血的,人們常常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我在孟河見過一位丹徒田姓老人,他的印堂長了一顆痣,想要去除它。我的老師馬培之先生告訴他,這顆痣是血痣,不可以弄破,弄破了就無法醫治。田先生不相信,另外找了個醫生把它弄破了。過了幾天再見到他,他還很得意。結果十天後痣就變得像豆子那麼大,一個月後就變得像錢幣那麼大,而且翻花出血,眼睛和鼻子都受到傷害,各種藥都沒用,不到三個月就死了。

一般來說,痣比較大、隆起、顏色黑、或是長有毛的,都不適合點破。只有剛長不久、顏色淺、不凸起的痣才可以去除。

3. 點痣藥

主治疣痣及息肉、雞眼。桑柴灰、風化石灰各一斤;鮮威靈仙六兩煎濃汁,淋二灰,取汁熬成稀膏,瓷器收貯。用點患處,不必挑破,應手而除。

白話文:

這個藥膏主要用來治療疣、痣、息肉和雞眼。

做法是:取桑樹燒成的灰和風化過的石灰各一斤,另外用新鮮的威靈仙六兩煎煮成濃汁,將濃汁淋在兩種灰上,然後取汁液熬煮成稀膏狀,用瓷器裝起來保存。

使用時,直接將藥膏點在患處,不需要將患處挑破,藥效好就能很快去除。

4. 點黑痣

李仁為末,雞蛋清調點,一宿自落。

白話文:

將李仁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黑痣上,過一個晚上黑痣就會自然脫落。

5. 治臁瘡

先將棉紙看瘡大小裁成塊,十二張,四角以紙捻釘住,聽用。再以麻油二兩,川椒四十九粒,入銅杓內煎黑色取起;次入槐枝一寸長者四十九根,再煎枯黑色取起,次入黃蠟一兩,加輕粉二分,枯礬一錢,俟溶化,即以前紙入油內少煎即取起,但令油摻透,勿使紙焦黃色。

貼時先將槐枝蔥椒煎湯洗瘡,用絹拭淨後,將所製紙齊沓貼之,面加油紙一張,用紅絹緊縛,每周時去紙一張,待紙取盡,則瘡自愈矣。

白話文:

先將棉紙依照瘡的大小裁剪成塊狀,共十二張,在四個角用紙捻釘住固定,準備好備用。接著,用麻油二兩,加上川椒四十九粒,放入銅製的勺子裡煎煮到顏色變黑後取出;然後放入槐樹枝一寸長共四十九根,再次煎煮到枯黑色後取出;最後放入黃蠟一兩,加入輕粉二分、枯礬一錢,等它們融化後,就把之前準備好的紙放入油中稍微煎一下就取出,只要讓油滲透紙張,不要讓紙變成焦黃色。

貼敷的時候,先用槐樹枝、蔥、川椒煎煮的湯水清洗瘡口,用絲綢擦乾淨後,把製作好的紙張整齊地疊起來貼在瘡上,上面再蓋上一張油紙,用紅色的絲綢緊緊綁住。每週取下一張紙,等到紙全部取完,瘡就會自然痊癒了。

6. 勝金丹

治夾打損傷神效。血竭、乳香、沒藥各三錢,地龍十條,自然銅一兩,無名異五錢,木鱉子五個,為末,蜜為丸如彈子大。臨用好酒化下一丸,如不打,用紅花、蘇木煎湯服,即解。

白話文:

治療因毆打造成的損傷,效果非常好。需要準備血竭、乳香、沒藥各三錢,地龍十條,自然銅一兩,無名異五錢,木鱉子五個,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好酒化開一丸服用。如果不是毆打造成的損傷,則用紅花、蘇木煎湯服用,也能夠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