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內外編》~ 串雅外編 (19)

回本書目錄

串雅外編 (19)

1. 硝石

石脾、芒硝、朴硝各一斤。

為末,以苦參水二斗,銅鐺煎十沸,入三物,煮減半去渣,煎著器中,冷水漬一夜,即成硝石。可化諸石為水。

白話文:

將石脾、芒硝、朴硝各取一斤,一起磨成粉末。

然後,用苦參水兩斗,放入銅鍋中煮沸十次,接著將磨好的三種粉末加入,繼續熬煮到水量減少一半,撈出殘渣。再將剩下的湯汁倒入容器中,浸泡在冷水裡過一夜,就會凝結成硝石。這種硝石可以使各種石頭變成水。

2. 礬石

新桑合盤子一具,於密室掃淨,以燒地令熱,灑水於上,或灑苦酒於上,而布白礬於地上,以盤復之,四面以灰擁。一日夜,其石精皆飛於盤上,掃取收上。未盡者,更如前法,數遍乃止。可作飲食。

白話文:

準備一個新的桑木盤子,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裡將地板打掃乾淨,把地板燒熱,然後在上面灑水,或者灑上苦酒,接著把白礬撒在地上,再用盤子蓋住,四面用灰土圍住。經過一天一夜,白礬的精華就會全部飛到盤子上,把它掃下來收集起來。如果還有沒完全飛到盤子上的,就再照前面的方法做,重複幾次直到完全提取完畢。這些收集到的白礬可以食用。

3. 飛黃

治緩疽、惡瘡,蝕惡肉。

瓦盆一個,安雌黃於中,丹砂居南,磁石居北,曾青居東,白石英居西,礬居上,石膏次之,鍾乳居下,雄黃復之,雲母布於下,各二兩,為末。以一盆蓋之,羊毛泥固濟,作三隅灶,以陳葦燒一日,取其飛黃用之。

白話文:

治療慢性癰疽、惡性瘡瘍,以及腐蝕壞死的肌肉。

準備一個瓦盆,將雌黃放在盆中央,丹砂放在南方,磁石放在北方,曾青放在東方,白石英放在西方,明礬放在上方,石膏放在明礬之下,鐘乳放在下方,再用雄黃覆蓋在鐘乳上,雲母鋪在最下面,這些藥材各取二兩,磨成粉末。然後用另一個瓦盆蓋住,用羊毛和泥巴將兩個盆的邊緣密封固定好,再用三個磚塊搭成一個三腳爐灶,用陳年的蘆葦燃燒一天,取用燃燒後產生的「飛黃」來使用。

4. 土黃

信石一兩,硇砂二錢,木鱉子肉、巴豆肉各五錢。

以信石、硇砂研末,以木鱉、巴豆搗成膏,入石腦油和作一塊,油紙數重包裹,埋於土坑內,四十九日取出,瓷器收貯待用。如無石腦油亦可。

白話文:

取信石一兩、硇砂二錢,分別磨成粉末。再取木鱉子的果肉、巴豆的果肉各五錢,一起搗成膏狀。將磨好的信石、硇砂粉末,與木鱉子和巴豆的膏混合均勻,加入石腦油(如果沒有石腦油也可以省略)一同攪拌成塊狀。用多層油紙將混合物仔細包裹好,埋入土坑中,經過四十九天後取出,放入瓷器中保存備用。

5. 元霜

治痰火神水。

黑鉛一斤,烊一薄餅,中穿一孔,以繩系之,將好米醋約寸許,甕口用皮紙、箬子紮緊,再以磚石壓之,勿泄氣,放屋下陰處,待數日取起,鉛餅上有白霜拭下,每鉛一斤,取霜二兩為止。治噎膈,每服五分,含口內,以白湯送下;治痰水咳嗽,每服三分,照前法服。

白話文:

這是治療痰火的特效藥水。

取黑鉛一斤,將其熔化成薄餅狀,中間鑽一個孔,用繩子穿過。準備約一寸深的優質米醋,將鉛餅放入甕中,用皮紙或箬葉將甕口紮緊,再用磚石壓住,確保不漏氣。放置在屋簷下的陰涼處,靜置幾天後取出。鉛餅上會凝結一層白霜,將白霜刮下,每處理一斤鉛,約可取得二兩白霜。

此藥可治療噎膈(食道阻塞),每次服用五分(約1.5克),含在口中,再以溫開水送服。也可治療痰多咳嗽,每次服用三分(約1克),服用方法與治療噎膈相同。

6. 取綠豆油

治天疱瘡。

綠豆裝入粗瓦瓶內,以毛竹箸一把,塞緊瓶口。再用瓦盆一個,底下鑿一孔,將瓶倒插於盆孔內,用礱糠炭屑燒之。其油即在箸頭滴出,以碗收之。俟出火毒,用油抹點瘡上,二、三次愈。

白話文:

治療天疱瘡的方法:

將綠豆裝入粗糙的瓦瓶中,用一把毛竹筷子塞緊瓶口。然後用一個瓦盆,在底部鑿一個洞,將瓦瓶倒插在盆孔內。接著用稻殼糠燒成的炭屑來燒這個瓦瓶。這樣,綠豆油就會從筷子頭滴出來,用碗接住。等到去除火氣毒性後,就可以用這個油塗抹在瘡上,塗個兩三次就會痊癒。

7. 油胭脂

治手足開裂。

生豬油去筋膜一兩,入鍋熬淨,再入黃佔五錢,白佔三錢,同化清;入銀硃、黃丹各五分,攪勻,以軟能攤開為妙。敷之愈。

白話文:

治療手腳皮膚乾裂。

取豬油一兩,去除筋膜後放入鍋中熬煮乾淨,接著放入黃占五錢、白占三錢,一起融化澄清;再加入銀硃、黃丹各五分,攪拌均勻,調製成軟到可以攤開的狀態最好。將藥膏敷在患處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