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編 (8)
串雅內編 (8)
1. 太乙膏
治一切癰疽、瘡毒已未成潰者,如治發背,先以溫水洗淨,軟絹拭乾,將膏用紅布攤貼。如治瘰癧,用鹽湯洗淨攤貼。風赤眼,捏作小餅貼太陽穴。腰膝疼痛貼患處。婦人經脈不通腹痛,貼臍口。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和膏塗之。虎犬蛇蠍傷、刀斧傷,亦貼患處。元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成滴水手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腫毒跌撲疼痛,加乳香、沒藥。
煎油時,應加槐桃桑柳嫩枝各一兩。
附制丹法:黃丹先炒紫色,傾入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令極細,用甘草二兩,薄荷、防風、紅花各五錢,同煎收干尤妙。
白話文:
太乙膏:
這個藥膏可以治療各種癰瘡、腫毒,不論是已經潰爛或尚未潰爛的都可以。例如治療背部癰瘡,先用溫水洗乾淨患部,再用柔軟的布擦乾,然後把藥膏攤在紅布上貼敷。如果治療瘰癧,用鹽水洗淨後再貼敷。若是風熱引起的紅眼,將藥膏捏成小塊貼在太陽穴。腰部、膝蓋疼痛,直接貼在患處。婦女經期不順、腹痛,則貼在肚臍。各種疥瘡,用麻油煮滾後和藥膏混合塗抹。被虎、犬、蛇、蠍咬傷或刀斧外傷,也都可以貼在患處。
藥膏的製作方法是:取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放入銅鍋內煎煮到油變成黑色,然後濾掉藥渣,再加入黃丹十二兩,繼續煎煮到藥膏滴在水裡,用手捏起來軟硬適中就完成了。如果是治療腫毒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可以加入乳香、沒藥。
煎油時,應該加入槐樹、桃樹、桑樹、柳樹的嫩枝各一兩。
附帶說明黃丹的製作方法:先將黃丹炒到變成紫色,倒入缸中,用一桶滾燙的熱水浸泡,再加入冷水直到注滿缸,用棍子不停攪拌,浸泡一個晚上,隔天倒掉水,再像前面一樣炒過兩次,然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如果能將甘草二兩,薄荷、防風、紅花各五錢一起煎煮後再加入藥膏中,效果會更好。
2. 截藥內治門
3. 治傷寒結胸
瓜蔞一枚(槌碎),入甘草一錢,同煎服之。
食結在胸,非大黃、芒硝、枳殼、檳榔、厚朴之類所能祛逐,必得瓜蔞始得陷之。入於脾中尤恐其過於泄也,少加甘草以留之,且得甘草之和不至十分推蕩,此變症而用變法,勝於用正也。
白話文:
將瓜蔞一顆(敲碎),加入甘草一錢,一起煎煮後服用。
食物積結在胸口,不是用大黃、芒硝、枳殼、檳榔、厚朴之類的藥物就能夠消除的,一定要用瓜蔞才能夠使它下陷。但瓜蔞藥性若入脾胃,又擔心它過於瀉下,所以加入少許甘草來緩和藥性,並且利用甘草的調和作用,不至於過度推蕩,這是在特殊病症時使用變通的方法,比單純使用常規藥物更好。
4. 拿瘧
黃丹五錢(生用),白明礬三錢(生用),胡椒一錢五分(為末),麝香半分。
上藥各為末。臨發時對太陽坐定,將好米醋調藥,男左女右敷於手掌心,外加絹帕緊扎,待藥力熱方可行走,以出汗為度。如陰天則以火爐烘腳。此藥一料能治三人,年老身弱畏服藥者,以此治之。
白話文:
將黃丹五錢(直接使用未經炮製的),白明礬三錢(直接使用未經炮製的),胡椒一錢五分(磨成粉末),麝香半分,這些藥材都分別磨成粉末。
在瘧疾快要發作的時候,面對著太陽坐好,用好的米醋調和這些藥粉,男人敷在左手掌心,女人敷在右手掌心,外面再用絹布緊緊綁好,等到藥效發熱後才可以走動,以出汗為標準。如果是陰天,就用火爐烘烤腳部。這一劑藥可以治療三個人,年紀大、身體虛弱害怕吃藥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
5. 宣木散
專散肝木中之火,肝火既達,則諸經之火盡散。
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丹皮二錢,元參三錢,麥冬三錢,荊芥三錢,生地三錢,梔子三錢(炒),防風一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專門用來疏散肝臟鬱積的火氣。當肝火被疏散開來,那麼其他經脈的火氣也都會跟著消散。
藥材組成:白芍三錢、柴胡二錢、牡丹皮二錢、玄參三錢、麥冬三錢、荊芥三錢、生地三錢、炒梔子三錢、防風一錢、天花粉二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6. 闢瘟丹
蒼朮為君,須加倍用,其餘羌活、獨活、白芷、香附、大黃、甘松、山奈、赤箭、雄黃各等分為細末,麵糊丸,如彈子大,黃丹為衣,曬乾焚之,可闢時氣。
白話文:
以蒼朮為主藥,用量要加倍,其他的羌活、獨活、白芷、香附、大黃、甘松、山奈、赤箭、雄黃,每種藥材都取相同的份量,一起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做成丸子,大小像彈珠一樣,外面裹上一層黃丹,曬乾後焚燒,就可以避開當時流行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