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外編》~ 串雅外編 (7)
串雅外編 (7)
1. 灸癰疽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齊中指端,後至手腕橫紋凹中,截斷為準。卻以竹一根兩頭擱起,令病人騎之,兩足不著地,挺身正坐,將前篾植於竹上,以正頭植骨脊中盡處,各開一寸,名「騎竹馬法」,灸七壯。灸畢,宜用乳香、真綠豆粉為末,調服之,以防火氣入心。
白話文:
男性灸左手,女性灸右手,取一根竹篾,前端對齊中指指尖,後端到手腕橫紋凹陷處,截斷作為標準長度。接著,拿一根竹子兩頭架起,讓病人跨坐在竹子上,雙腳不著地,挺直身體坐好,將竹篾的前端放在竹子上,竹篾後端對準脊椎骨的盡頭,然後左右各開一寸的地方,這稱為「騎竹馬法」,灸七個艾柱。灸完後,應該用乳香和真正的綠豆粉磨成末,調和後服用,以防止火氣進入心臟。
2. 雞子灸
凡毒初起紅腫無頭。
雞子煮熟,對劈去黃,用半個合毒上,以艾灸三壯即散。若紅腫根盤大,以鴨蛋如法灸亦可。
白話文:
凡是毒瘡剛開始發作,出現紅腫但還沒形成膿頭的時候,
可以將雞蛋煮熟,對半切開去掉蛋黃,把其中半個蛋白敷在毒瘡上,然後用艾草在這個蛋白上灸三壯,腫毒就會消散。如果紅腫的範圍很大,像一個盤子一樣,也可以用鴨蛋照同樣的方法灸。
3. 桑木灸
治癰疽發背不起發,或瘀肉不腐潰,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惡瘡久不愈,俱用此灸之。未潰則拔毒止痛,已潰則補接陽氣,亦取其通關節,去風寒,火性暢達,出郁毒之意。
干桑木劈成細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患處,每吹片時,以瘀肉腐動為度;內服補托藥,誠良方也。
白話文:
用桑木條做的艾灸,可以用來治療癰、疽、發背等皮膚病,這些病症的特點是腫塊無法消散,或是瘀血積聚而無法潰爛。也適用於治療陰部的瘡、淋巴結核、流注(皮下膿腫)、臁瘡(小腿慢性潰瘍)、頑固難癒的瘡、以及久治不癒的惡性瘡。使用這種艾灸,如果瘡還沒破,可以拔出毒素、止痛;如果已經破了,可以補充陽氣,幫助傷口癒合。此外,艾灸也有疏通關節、驅除風寒的功效,因為火的性質是暢通的,可以將鬱積的毒素排出。
將乾燥的桑木劈成細小的薄片,紮成小把,點燃後吹熄,用餘熱在患處熏烤,每次吹熄時,要以看到患處的瘀肉有腐動的現象為標準。同時配合內服補氣托毒的藥物,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
4. 碗灸
治乳腫。
碗一個,用燈草四根,十排碗內,頭各露寸許。再用紙條一寸五分闊,用水濕了,蓋碗內燈草下,紙與碗口齊,將碗覆患處,留燈草頭在外,艾一大團放碗底,火灸之。艾盡再添,至碗內流水氣,內覺痛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白話文:
治療乳房腫塊的方法:
拿一個碗,用四根燈芯草,在碗內排成十排,每根燈芯草頭露出約一寸。再取一張寬一寸五分的紙條,用水沾濕後,蓋在碗內燈芯草的下方,紙張邊緣與碗口對齊。將碗倒扣在患處,使燈芯草頭露在外面。取一大團艾草放在碗底,點火燃燒艾草進行灸療。等艾草燒完後再添加,直到碗內產生水氣,且內部感覺疼痛停止時才停止。情況嚴重的,隔天再灸一次,腫塊必定會消散。
5. 麻葉灸
七月七日採麻花,五月五日採麻葉,搗作炷,灸瘡上百壯;次燒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白話文:
七月七日採摘麻花,五月五日採摘麻葉,搗爛後做成艾炷的形狀,用來灸燒瘡口,灸燒一百壯(次);接著燒胡桃和松脂研磨成粉敷在傷口上,就會痊癒。
6. 熏法門
7. 鵝掌風
真蘄艾四、五兩,將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雙層縛瓶口,將手心放瓶上熏之,如藥冷再熏,如神。
白話文:
取大約四到五兩的真蘄艾,加入三到四碗水,煮五到六次後,將藥汁倒入一個大口瓶子裡。用雙層麻布將瓶口綁緊,把手掌心放在瓶口上方,讓藥氣薰蒸。如果藥汁冷了就再次加熱後薰蒸,效果非常好。
8. 蜈蚣咬
杉木皮或枝燒煙燻,立刻止痛,比蜘蛛尤妙。
白話文:
用杉木的樹皮或樹枝燒成煙來燻,可以立刻止痛,效果比蜘蛛咬傷還要好。
9. 牛皮癬
水銀一錢五分,芸香一錢五分,大棗七枚。
同搗爛為四丸,每夜熏一丸,效。
白話文:
將水銀一錢五分、芸香一錢五分、大棗七枚,一起搗爛做成四顆藥丸。每晚用一顆藥丸熏蒸患處,會有效果。
10. 口眼歪斜
巴豆三粒,麝香三分,共研,將熱水二鍾,藥藏鍾底,放手心。右斜放左手心,左斜放右手心。
白話文:
將巴豆三顆和麝香三分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準備兩碗熱水。將藥粉放在碗底,用手心蓋住碗口。如果是右邊的口眼歪斜,就將碗放在左手心上;如果是左邊的口眼歪斜,就將碗放在右手心上。
11. 久病截瘧
老薑兩斤搗爛,置於滾水一大桶內,坐布帳中,脫衣坐臥桶上,熏透即愈。第一禁風。
白話文:
將兩斤老薑搗爛,放入一大桶滾燙的熱水中,然後在布帳內,脫掉衣服坐在桶子上方,讓蒸氣充分薰蒸全身,這樣病就會好。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吹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