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編 (6)
串雅內編 (6)
1. 蓬萊丸
治男婦老幼一切感冒瘟疫時症。
蒼朮八兩(米泔浸透陳壁土炒),半夏(薑汁製)、柴胡、黃芩、厚朴(薑汁炒)、廣皮、枳實(炒)、羌活、蘇葉、木通各四兩,山楂(炒)、萊菔子(炒)各六兩。
上藥共為末,鮮荷葉煎湯,和藥曬乾,加神麯六兩,打糊為丸,重三錢,硃砂五錢、雄黃一兩,研末為衣。頭痛寒熱蔥薑湯下,咳嗽痰喘薑汁湯下,中暑香薷扁豆湯下,瘧疾薑汁沖服,紅白痢木香檳榔湯下,霍亂吐瀉藿香砂仁湯下,腹痛水瀉赤芍車前子湯下,飽悶陳皮木香湯下,不服水土廣藿香湯下,山嵐瘴氣蠱毒蟲積檳榔湯下,不識病源諸症白滾水下。大人一丸,小兒孕婦及吐血虛損人半丸,服藥後忌食生冷麵食。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可以治療男女老幼各種感冒、瘟疫等時令疾病。
藥材成分有:蒼朮八兩(用米泔水浸泡透後,再用陳年牆壁土炒過)、半夏(用薑汁炮製)、柴胡、黃芩、厚朴(用薑汁炒過)、廣陳皮、枳實(炒過)、羌活、蘇葉、木通各四兩,山楂(炒過)、萊菔子(炒過)各六兩。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新鮮荷葉煎煮的湯汁,調和藥粉曬乾,再加入神麴六兩,打成糊狀做成藥丸,每丸重三錢,再用硃砂五錢、雄黃一兩研磨成粉末,包在藥丸外當作外衣。
服用方式:頭痛發冷發熱時,用蔥薑湯送服;咳嗽有痰或氣喘時,用薑汁湯送服;中暑時,用香薷扁豆湯送服;瘧疾發作時,用薑汁沖服;拉紅或白色痢疾時,用木香檳榔湯送服;霍亂吐瀉時,用藿香砂仁湯送服;腹痛腹瀉時,用赤芍車前子湯送服;吃太飽感到脹悶時,用陳皮木香湯送服;對環境水土不服時,用廣藿香湯送服;山嵐瘴氣、蠱毒、蟲積等情況,用檳榔湯送服;如果不知道是什麼病,就用白開水送服。
成人每次服用一丸,小孩、孕婦、以及吐血體虛的人服用半丸。服藥後忌吃生冷食物和麵食。
2. 發汗散
專治一切感冒風寒。
綠豆粉、麻黃(去根節)、甘草各等分,為極細末,用無根水半茶杯調服一錢,即時汗出自愈。
庚生按:此古方諸葛解甲散也,加入甘草一味,更為妥善。惟服時須量強弱加減,壯者錢半,次者一錢,十歲以下用五六分,不用蓋被其汗立出,然不及椒杏丸方,尤為平和。方列後:杏仁三十一粒,白胡椒三十一粒,共搗為末,生薑汁為丸,握手中一時,自然汗出,傷寒用此,於虛損人尤宜。
白話文:
專門治療各種感冒風寒。
綠豆粉、麻黃(去除根部和連接處)、甘草,各取等量,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半茶杯沒有煮沸過的水,調服一錢的藥粉,立刻就會出汗,病就好了。
庚生按:這個古方就是諸葛解甲散,加入甘草這一味藥,就更為妥當。只是服用時要依照身體強弱來增減藥量,身體強壯的人用一錢半,次一等的用一錢,十歲以下的小孩用五六分。不用蓋被子,汗馬上就會出來,但是效果不如椒杏丸,這個藥方更加平和。椒杏丸的藥方如下:杏仁三十一粒,白胡椒三十一粒,一起搗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藥丸,握在手中一下,自然就會出汗。傷寒用這個藥方,對於體虛的人尤其適合。
3. 仙桃丸
治手足麻痹,或癱瘓疼痛,腰膝痹痛,或打撲傷損,閃肭痛不可忍。
生川烏(不去皮)、五靈脂各四兩,威靈仙五兩,洗曬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鹽湯下,忌飲茶,此藥常服,其效如神。
庚生按:此即古方烏龍丹,以威靈仙易麝香耳。風痹諸症虛實參半,不可不慎,如治跌撲傷閃,及有風邪有瘀血者為宜,然亦不可多服久服。
白話文:
治療手腳麻木、或是癱瘓疼痛,腰部膝蓋關節痠痛,或是跌打損傷、扭傷疼痛難忍。
使用生的川烏(不去皮)、五靈脂各四兩,威靈仙五兩,洗淨曬乾後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到十丸,用鹽水送服,忌喝茶。這種藥如果經常服用,效果非常神奇。
庚生按語:這個方子就是古方的烏龍丹,只是把麝香換成了威靈仙而已。風濕麻痹等疾病,虛實情況都有,不可不謹慎。此方適合治療跌打損傷、扭傷以及有風邪又兼有瘀血的情況,但是也不可以多吃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