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外編》~ 串雅外編 (11)
串雅外編 (11)
1. 痢疾噤口
治傷寒脾胃氣不和,汗前汗後,嘔逆腹脹,虛氣攻刺,心脅疼痛,及治咳嗽。(見羅適傷寒救俗方。)
厚朴(去粗皮,薑汁浸炒黃),茴香(炒),陳皮(浸,去穰,焙),蒼朮(米泔浸一宿,炒),枳殼(湯浸去穰,麩炒黃),川芎(炒),桔梗,杏仁(去皮尖,炒),白芷(炒),甘草(炙),麻黃(去節)
上各等分為末,杏仁別研,一處和勻,每服二錢,蔥白三寸,姜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此藥調理傷寒汗後氣虛,甚有奇效,凡病人若手足指節逆冷,嘔惡,有陰毒傷寒之證,急並三五服,自然回陽,順氣,汗出,如服了覺身熱,汗久未行,卻並服金沸散表之。年老傷寒,不問陰陽二毒,並先服順氣散,三兩服後,方服金沸散,表汗。
少壯者若是陽毒,並先表汗,後用此藥調氣,若被風雨逼濕,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導致脾胃不和,無論是發汗之前或之後,出現嘔吐、腹脹、虛弱的氣向上衝刺、心口和脅肋疼痛,以及治療咳嗽。(參考羅適的《傷寒救俗方》)
藥材包含: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浸泡後炒黃)、茴香(炒過)、陳皮(浸泡後去除白瓤,烘焙過)、蒼朮(用米湯浸泡一晚後炒過)、枳殼(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用麥麩炒黃)、川芎(炒過)、桔梗、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炒過)、白芷(炒過)、甘草(炙烤過)、麻黃(去除莖節)。
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末,杏仁另外研磨,再與其他藥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蔥白三寸、薑兩片、紅棗一枚一起煎煮,煎至七分,趁熱服用。此藥對於調理傷寒發汗後氣虛的情況,效果非常好。凡是病人如果出現手腳指節冰冷、想吐等類似陰毒傷寒的症狀,立即服用三到五劑,自然可以恢復陽氣,使氣順暢,並且出汗。如果服用後覺得身體發熱,但汗卻遲遲未出,就應當服用金沸散來幫助發汗。年老的傷寒患者,無論是陰毒還是陽毒,都應先服用順氣散,服用三兩劑之後,再服用金沸散來發汗。
年輕力壯的人如果是陽毒,應先發汗,之後再用此藥來調理氣機。如果被風雨淋濕,也適合服用此藥。
2. 小兒口內流涎
天南一個為末,醋調兩足心,過夜即安然,洗去。
白話文:
把天南星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在小孩的兩個腳心,過一夜就會安好,隔天再洗去。
3. 牙痛
蘿蔔子十四粒研末,以人乳和之,左痛點右鼻,右痛點左鼻。
白話文:
將白蘿蔔籽磨成粉末,取十四粒,用人的乳汁混合調勻。如果是左邊牙痛,就將藥液點在右邊的鼻孔;如果是右邊牙痛,就將藥液點在左邊的鼻孔。
4. 蒸法門
5. 癘風
先將元參、苦參、沙參、荊芥、防風、厚朴、白芷、陳皮、蔓荊子、威靈仙、麻黃各一兩,桃枝、柳枝煎湯洗之。換一身新單青布衣。掘一地坑深尺許,方廣約可臥身者,用慄炭四、五十斤燒坑內極熱,潑滾醋數十碗,次去炭,鋪草韉於內。令病者臥於韉上,厚被蓋取汗,汗出一瞬起,別換衣進飲食。後用五爪藤煎湯,重洗數次自愈,服敗毒丸藥。
白話文:
先將玄參、苦參、沙參、荊芥、防風、厚朴、白芷、陳皮、蔓荊子、威靈仙、麻黃各一兩,加上桃枝、柳枝煎煮成湯藥,用來清洗全身。接著換上一身新的單層青色布料衣服。挖一個約一尺深的坑,大小約可以讓人躺下,用栗炭四、五十斤在坑內燒到極熱,然後潑灑數十碗滾燙的醋,接著把炭取出,在坑內鋪上草蓆。讓病人躺在草蓆上,蓋上厚被子來發汗,等到一出汗就立刻起身,換上乾淨衣服並進食。之後用五爪藤煎煮成湯藥,再次清洗身體數次,病就會自己好轉,然後再服用敗毒丸這類的藥。
6. 骨蒸發熱
雄黃一兩入小便一升,研如粉。乃取黃理石一枚,方圓一尺者,炭火燒之。三食頃,濃汁淋於石上,置韉氈於上,患人脫衣坐之,衣被圍住,勿令泄氣,三、五度瘥。
白話文:
將雄黃一兩磨成粉末,加入一升小便中混合。然後取一塊方形或圓形、邊長一尺的黃色理石,用炭火燒熱。燒約三頓飯的時間後,將混合了雄黃的小便濃汁淋在燒熱的理石上,再鋪上墊褥。讓病人脫掉衣服坐在上面,用衣被將病人圍住,不要讓熱氣散發出去。這樣做三到五次,病就會好了。
7. 腳氣腫痛
樟腦二兩,烏頭三兩。
為末,醋和丸彈子大,每置於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圍蓋,汗出如涎為效。
白話文:
將樟腦二兩、烏頭三兩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取一丸放在腳心踩踏,腳下用微小的火烘烤,再用衣被包裹覆蓋,直到汗出如口水般,就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