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府蟾酥丸中包含蟾酥,主要源於其具有以下特性:
1. 解毒消腫: 蟾酥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之效。其可用於治療癰疽、疔瘡、瘰癧、蛇蟲咬傷等病症,能快速消解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2. 祛風濕止痛: 蟾酥亦可祛風濕、止痛,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內府蟾酥丸中加入蟾酥,旨在充分發揮其解毒消腫、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內府蟾酥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與蟾酥相輔相成,增強其毒性,治療熱毒壅盛、筋脈拘攣等病症。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全蠍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內府疾病引起的瘀血阻滯、疼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全蠍在內府蟾酥丸中,起到清熱解毒、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與蟾酥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內府蟾酥丸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化瘀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蟾酥則以解毒消腫、散結止痛著稱。二者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代謝,有助於消除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乳香亦可改善藥物對人體的吸收,提高藥效。
內府蟾酥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蟾酥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毒性較強,容易損傷正氣。沒藥性溫,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緩解蟾酥的寒性,並促進其毒性釋放,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輔助蟾酥,增強藥效: 沒藥具有較強的抗炎、止痛、生肌作用,與蟾酥的解毒、消腫功效相輔相成,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沒藥在內府蟾酥丸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既能緩解蟾酥的寒性,又能增強其藥效,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內府蟾酥丸中使用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消腫: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的功效。蟾酥性寒,毒性較強,容易引起熱毒內盛,胡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降低蟾酥毒性,防止其過度燥烈的作用。
- 配合蟾酥,增強療效: 蟾酥善於消腫止痛,但其性燥烈,容易傷陰耗氣。胡黃連可以配合蟾酥,增強其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避免其毒性過大,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最佳效果。
內府蟾酥丸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輕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蟾酥相輔相成,增強其解毒消腫之力,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蛇蟲咬傷等病症。
- 散結化瘀:輕粉能活血化瘀,散結消腫,與蟾酥的毒性相抵消,減少毒副作用,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治療效果。
內府蟾酥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與蟾酥的毒性相抵消,降低其毒副作用,同時也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
- 通竅開竅,止痛止癢: 冰片能通竅開竅,對於外傷、蟲蛇咬傷等引起的疼痛、瘙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止痛止癢功效,與蟾酥一起使用,可增強其治療效果。
內府蟾酥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通經活絡,可與蟾酥相輔相成,加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 引藥入絡:麝香具有走竄之性,能引導藥物深入病竈,加快藥效發揮。搭配蟾酥,可更有效地將藥力引至患處,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麝香在內府蟾酥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既能增強藥效,又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內府蟾酥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蟾酥則性寒,味苦,善於清熱解毒,並能祛風止痙。兩者相合,可加強鎮驚安神之功,適用於熱病神昏、驚厥、心神不安等症。
- 解毒辟邪: 古人認為硃砂具有辟邪解毒之功,能驅除邪氣,防止疾病入侵。蟾酥亦具解毒功效,能解蛇蟲毒、疔瘡毒等。兩者合用,可增強解毒辟邪之效,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內府蟾酥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癰疽發背,疔毒惡瘡」,屬中醫外科險證。其病機多因熱毒蘊結、氣血壅滯,以致局部腫痛潰爛,甚則「走黃」(毒邪內攻、神昏危象)。方中強調「發汗即愈」,契合中醫「汗法」透邪外出之理,尤適用於瘡瘍初起、邪毒未深之際。若見「遍身發腫、昏迷不省」,則示毒勢熾盛,故加重用量研末灌服,急開竅醒神、攻毒散結。
組成配伍與治療原理
君藥——蟾酥
性辛溫有毒,為外科解毒消腫要藥,善直攻疔毒惡瘡。《本草綱目》載其「治發背疔瘡,一切惡腫」,現代研究證實具抗炎、鎮痛、局部麻醉之效。此方以生蟾酥為丸,取其峻烈之性,外透內消。臣藥——血竭、乳香、沒藥
三者皆活血散瘀、止痛生肌之品。血竭散瘀定痛;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助蟾酥疏通氣血壅滯,使腫消痛止。此配伍體現「癰疽以氣血為本」之理,化瘀以促毒泄。佐使藥——胡連、輕粉、冰片、麝香、朱砂
- 胡連(或作「胡黃連」)清熱涼血,輔蟾酥解熱毒,防毒邪化火。
- 輕粉(氯化亞汞)攻毒殺蟲,古方外用治瘡,內服需慎,此方用量極輕(六分),取其微量以助消腫。
- 冰片、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通絡,既引藥直達病所,又於「走黃」時醒神;麝香尤能活血散結,與蟾酥協力透毒。
- 朱砂鎮心安神,緩解毒熱擾神之象,兼作外瘡防腐。
配伍要點
- 毒藥相制:蟾酥、輕粉、朱砂皆有毒,然量少配伍,以毒攻毒而避峻傷正。
- 內外兼顧:活血(乳沒)、清熱(胡連)、開竅(麝冰)並用,針對瘡毒「熱、瘀、閉」病機。
- 劑型用意:綠豆大丸劑緩釋藥性,蔥白湯送服,取其辛溫發汗、助藥力外透。
邏輯推論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解毒透邪」為核心,透過蟾酥、輕粉等直接抑殺瘡毒;配合活血化瘀藥改善局部氣血壅滯,防毒邪內陷;麝香、冰片等芳香走竄之品,既能開閉醒神,亦助藥力渗透。外瘡初起時,汗法使邪從表解;若毒陷神昏,則藉麝香、朱砂內服以開竅鎮驚,體現「急則治標」之策。整體方義兼具「清、解、透、活」,符合中醫「瘡毒宜散」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蟾酥1錢,血蠍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胡連1錢,輕粉6分,冰片4分,麝香4分,朱砂4分。
解毒消腫。
上為末,生蟾酥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蔥白湯送下,發汗即愈。如疔瘡走黃,遍身發腫,昏迷不省,用3丸研末,蔥白湯灌下。
回生丹(原書同卷)、經驗蟾酥丸(《經驗廣集》卷四)。方中冰片、麝香、朱砂原用「各四兩」,據《青囊秘傳》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內府蟾酥丸,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蟾酥1錢,血蠍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胡連1錢,輕粉6分,冰片4分,麝香4分,朱砂4分。 主治:解毒消腫。主治:癰疽發背,疔毒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