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功丸

SHENG G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肝經 26%
脾經 16%
腎經 10%
肺經 6%
胃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聖功丸中包含血竭,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活血止痛: 血竭性溫,入血分,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生肌斂瘡: 血竭亦具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創傷癒合,適用於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等症狀。

因此,在聖功丸中加入血竭,可發揮其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劑[聖功丸]的組成中包含[蟾酥],因為蟾酥具有解毒化痰、通絡止痛的作用。蟾酥常用於治療痰濕內結引起的病症,如咳嗽、關節疼痛等。它能夠有效解毒化痰,改善由內部濕邪引起的症狀。在[聖功丸]中,蟾酥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化痰效果,對於改善由痰濕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中藥方劑[聖功丸]的組成中包含[雄黃],因為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雄黃常用於治療由濕熱毒邪引起的病症,對於一些難以治療的外邪感染具有顯著效果。在[聖功丸]中,雄黃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能力,特別是對於皮膚病和其他內外邪毒引起的症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聖功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其鎮心安神之效,可平息心火,安撫神志,適用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而其清熱解毒之效,則可清熱解毒,化瘀止痛,適用於熱毒熾盛、癰腫疔瘡等症。

因此,聖功丸中加入硃砂,旨在發揮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聖功丸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療效。
  2.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芳香通竅,能開竅醒神,並能止痛止癢。對於因熱毒鬱結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皮膚瘙癢等症狀,冰片能起到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物,可緩解患者不適。

聖功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聖功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輔助藥物發揮療效。
  2. 行氣止痛: 乳香能行氣止痛,對於跌打損傷所造成的氣滯血瘀、疼痛症狀,具有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不適。

聖功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聖功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沒藥還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促進機體康復。聖功丸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有活血補血的作用,與沒藥相輔相成,共同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增強體質的效果。

聖功丸方劑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輕粉性寒,善於清熱瀉火,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炎症、瘡瘍、癤腫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輕粉的使用需慎之又慎,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此外,輕粉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影響健康。

聖功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癲癇抽搐等症狀,麝香可快速穿透血腦屏障,促進腦細胞活性,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醒神開竅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然而,麝香屬於珍貴藥材,且具有一定毒性,需謹慎使用,並遵醫囑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聖功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書典籍的記載,可知中藥方劑「聖功丸」的應用相當廣泛,且在不同時期、不同醫家的理解下,其主治功效亦有所側重。以下將針對其主要功效進行分析:

廣譜消腫解毒、攻堅散結

「聖功丸」最早的記載見於《簡明醫彀》,其中指出其主治「一切癰疽、疔毒、發背初起,小兒痘瘡黑陷、喉閉、蠱毒、破傷風等證」。這些病症多屬於外科範疇,且具有炎症、腫痛、毒邪等特點。從其成分來看:

  • 血竭、乳香、沒藥:皆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吸收,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 蟾酥、雄黃、輕粉:具有解毒殺菌、驅蟲滅蚤之效,可針對各種瘡瘍毒邪,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消腫的效果。
  • 硃砂:可清心安神,在病情嚴重時可能出現驚厥等症狀,可輔助治療。
  • 冰片:開竅醒腦,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因毒邪內侵引起的昏厥等症狀。
  • 麝香: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活血散瘀之功。

整體而言,此方針對各種瘡瘍腫毒,透過活血化瘀、解毒殺菌、消腫止痛等作用,達到攻堅散結、消腫解毒之效,對於初起之瘡瘍腫毒效果顯著。

止瀉止痢、收斂固澀

在《醫經國小》、《玉機微義》等典籍中,「聖功丸」則被歸類為止瀉止痢、消積之劑,且明確指出其「專治血痢」。這一點與其在《簡明醫彀》中治療癰疽的功效有所不同,反映了醫家在不同情況下對該方劑的不同應用。其治療痢疾的原理可能與以下成分有關:

  • 輕粉:燥濕收斂,可針對濕熱瀉痢,起到收斂止瀉的效果。
  • 澱粉、膩粉(滑石粉):具有收斂止瀉、保護腸胃黏膜的作用,減少腸道刺激。
  • 蛤粉:收斂固澀,可輔助止瀉。

此方治療痢疾的特點在於其收斂固澀、燥濕解毒,可針對濕熱、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痢疾,達到止瀉止痢、固澀腸道的效果。

總結分析

綜上所述,「聖功丸」在不同的醫書中記載的主治功效有所側重,既可外用消腫解毒、攻堅散結,亦可內服止瀉止痢、收斂固澀。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同一方劑在不同情況下具有不同的應用價值。

  • 廣譜消腫解毒:針對各種瘡瘍腫毒,透過活血化瘀、解毒殺菌、消腫止痛等作用,達到消腫解毒、攻堅散結的目的。
  • 止瀉止痢:針對濕熱、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痢疾,透過收斂固澀、燥濕解毒等作用,達到止瀉止痢、固澀腸道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醫書中所記載的方劑,其成分、劑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且古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亦與現代醫學存在差異。因此,對於「聖功丸」的應用,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並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切不可擅自用藥。

傳統服藥法


膩粉3錢匕,定粉3錢匕(一法加蛤粉)。
上為末。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或10丸,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扁桃腺炎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聖功丸, 出處:《元戎》卷十二。 組成:膩粉3錢匕,定粉3錢匕(一法加蛤粉)。 主治:血痢。

聖功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八。 組成:血竭2錢,蟾酥(真者)1錢,雄黃5分,朱砂5分,冰片5分,乳香5分,沒藥5分,輕粉3分,真麝香2分。 主治:一切癰疽、疔毒、發背初起,小兒痘瘡黑陷、喉閉、蠱毒、破傷風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