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聖散方中包含乳香,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能通經絡,散瘀血,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疼痛等症狀。
此外,乳香亦具消腫止痛之效,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所致的瘀腫疼痛,亦有顯著療效。因此,乳香在六聖散中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效果。
六聖散中含有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沒藥味苦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六聖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沒藥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傷口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六聖散中加入沒藥,可以更好地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的效果。
六聖散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通陽開竅: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六聖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川芎的加入可幫助散寒解表,通利鼻竅,改善頭部不適,提升療效。
- 引導藥力上行,協調藥效: 六聖散以疏散風寒、通陽開竅為主,川芎的加入可引導藥力上行,使藥效更好地到達頭部,更有效地治療頭風、鼻塞等症狀。此外,川芎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協調藥性,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六聖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六聖散常用於治療瘡瘍、疥癬、濕疹等皮膚病,雄黃能殺滅皮膚表面的病菌及寄生蟲,同時也能解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抑菌消炎: 研究表明,雄黃含有二硫化砷,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減輕炎症反應。六聖散中加入雄黃,可以增強其消炎止痛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六聖散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六聖散主治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而白芷可有效疏散風寒,通利鼻竅,減輕頭痛鼻塞的症狀。
- 解毒消腫,促進癒合: 白芷亦具有解毒消腫、生肌止痛的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病患康復。
總而言之,白芷在六聖散中,既能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又能解毒消腫,促進癒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六聖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六聖散主治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芒硝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瀉下通便:芒硝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積熱和毒素。六聖散中加入芒硝,一方面可加強清熱瀉火之效,另一方面可促進毒素排出,加速病症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六聖散」主治功效分析
「六聖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由乳香、沒藥、川芎、雄黃、白芷、芒硝六味藥材組成。綜觀古籍記載,此方主要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 止痛散瘀,通竅止癢
「六聖散」具有顯著的止痛功效,其藥理機制與方中活血散瘀的藥材息息相關。乳香、沒藥均為活血化瘀之要藥,能行氣血、消腫痛,川芎則能加強活血行氣之力,共同作用下,能有效緩解頭風、牙痛等疼痛症狀。此外,此方善於通竅,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暢所致的耳鳴、鼻塞等症狀亦有良效。且從《良朋彙集經驗神方》中可見,其外用亦能治療頭面生瘡作癢之症,可見其具備一定的止癢作用。
二、 清熱解毒,燥濕祛痰
方中雄黃為解毒殺蟲之藥,具有燥濕祛痰之功。芒硝則能清熱瀉下、軟堅散結。兩者合用,能清解體內之熱毒,且有助於排泄體內濕熱之邪,對於因熱毒所致的赤眼、鼻塞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三、 活血行氣,調經安胎(妊娠期用藥需謹慎)
從《胤產全書》記載中可知,六聖散可治妊娠期大小便不通,此乃由於妊娠期間,臟腑之熱導致氣機不暢,影響大小便排泄。此方活血行氣,可助氣機條暢,且可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妊娠期因熱閉心膈所致的腹脅脹悶,並進而改善食慾不振的狀況。然《胤產全書》亦提及多種妊娠期用藥需謹慎,因「六聖散」中活血藥材較多,孕婦使用仍需在醫師指導下為宜。
四、 外用解毒止痛,治療蟲蛇咬傷
「六聖散」亦可外用,因方中雄黃具解毒殺蟲之功,諸藥合用可奏解毒、止痛之效,因此可用於治療蜈蚣、蛇、蠍等毒蟲咬傷。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六聖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 活血行氣,散瘀止痛:透過乳香、沒藥、川芎的協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目的。
- 清熱解毒,燥濕祛痰:雄黃和芒硝可清解體內熱毒,並排出濕邪,改善因熱毒所致的病症。
- 通竅開閉,疏通經絡:諸藥合用,可通暢鼻竅、耳竅,並疏通經絡,緩解因經絡不暢所致的症狀。
- 外用解毒,殺蟲止痛:透過雄黃的解毒殺蟲功效,以及諸藥的協同作用,可治療蟲蛇咬傷。
總結,「六聖散」是一個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的複方製劑,可應用於治療多種因氣血瘀滯、熱毒內蘊所致的病症,具備較廣泛的臨牀應用價值。然而,此方藥性較為峻猛,使用時需謹慎,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酌情使用。
傳統服藥法
乳香2錢,沒藥2錢,川芎2錢,雄黃2錢,白芷2錢,盆消半兩。上為細末。
用時口噙涼水,以藥搐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聖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四。 組成:小紅棗(燒灰)1兩,枯礬1兩,黃丹1兩,官粉1兩,松香1兩,銀朱3錢。 主治:頭面生瘡作癢,流黃水。
六聖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五。 組成:川芎2錢,石膏2錢,雄黃2錢,乳香2錢,沒藥2錢,盆消半兩。 主治:牙疼;亦治眼昏冷淚,頭風,咽喉鼻塞。
六聖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乳香2錢,沒藥2錢,川芎2錢,雄黃2錢,白芷2錢,盆消半兩。 主治:赤眼,頭風,耳鳴,鼻塞,腦不寧,牙痛及蜈蚣、蛇、蠍所傷。
六聖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秘方》。 組成: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1錢,川芎末1錢,石膏末1錢,草龍膽末1錢,防己末1錢,消3錢(另研),全蠍末1錢。 主治:頭風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