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鼻六神散

CHUI BI LIU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2%
肺經 11%
腎經 8%
三焦經 5%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3%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吹鼻六神散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通竅止痛: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腎經,具有瀉火、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吹入鼻腔,可有效緩解鼻腔炎症引發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起到通竅止痛的作用。

二、清熱解毒:芒硝同時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入侵所致的鼻腔腫痛、鼻涕黃稠等症狀。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療效,快速改善鼻腔炎症。

總體而言,芒硝在吹鼻六神散中發揮着重要的通竅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吹鼻六神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通鼻竅、散寒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鼻塞不通、頭痛鼻痛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疏通鼻竅,緩解疼痛。
  2. 燥濕解毒: 白芷亦具燥濕解毒之效,可有效清除鼻腔內濕邪,對於因濕熱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白芷在吹鼻六神散中,可有效改善鼻塞、鼻痛、流涕等症狀,達到通竅止痛、燥濕解毒的功效。

吹鼻六神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為其具有以下作用:

1. 驅蟲止癢: 雄黃性味辛溫,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鼻腔內的寄生蟲或蟎蟲,減輕鼻癢、鼻塞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雄黃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抗菌消炎,對於鼻腔感染、鼻炎等引起的鼻塞、鼻腔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雄黃屬劇毒藥物,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藥使用。

吹鼻六神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竅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吹鼻六神散多用於治療鼻塞、鼻淵、鼻鼽等症,乳香可通暢鼻竅,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鼻腔炎症,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抗菌消炎: 乳香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抑制鼻腔內細菌感染,有效預防和治療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因此,乳香作為吹鼻六神散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發揮通竅止痛、抗菌消炎的功效,改善鼻部疾病的症狀。

吹鼻六神散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基於其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活血化瘀等功效。鼻腔內黏膜炎症、鼻竇炎等疾病,往往伴隨疼痛、鼻塞、膿涕等症狀,沒藥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炎症消退,同時活血化瘀,改善鼻腔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緩解鼻腔不適。

吹鼻六神散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暑:荷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之效。吹鼻六神散多用於治療暑熱引起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荷葉可清熱解暑,使鼻腔通暢。

二、芳香通竅:荷葉氣味清香,具有芳香開竅之功效。吹入鼻腔後,荷葉的芳香之氣可通暢鼻竅,有助於緩解鼻塞,使呼吸順暢。

此外,荷葉還有止血、止痛的作用,亦可輔助治療鼻出血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吹鼻六神散」主治功效分析

「吹鼻六神散」為傳統中醫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目及頭部相關病症。根據《景嶽全書》的記載,此方劑的組成包含焰硝(提淨)、白芷、雄黃、乳香(制)、沒藥(制)以及腦荷葉。綜合古文及方劑藥理,可將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景嶽全書》明確指出「吹鼻六神散」主治「眼目暴發赤腫,熱淚昏澀,及頭腦疼痛」。此症狀多因風熱邪毒上擾清竅,導致局部氣血壅滯,出現紅腫熱痛等症。方中焰硝(即芒硝)性味鹹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可清泄上焦之熱毒,消散腫痛。
  2. 疏風散邪,通竅止痛: 白芷辛溫,能祛風散寒,通竅止痛,可引藥上行,幫助祛除頭面部風邪,緩解頭痛;而雄黃則具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之效,亦可協助清除體內濕熱之邪。
  3. 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乳香、沒藥二藥均為活血化瘀之要藥。乳香能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沒藥則可散瘀止痛、消腫生肌。二藥合用,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散瘀止痛,消解眼部及頭部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腫痛。
  4. 清利頭目,解熱散邪: 腦荷葉(即荷葉)可清熱解暑、利濕清頭目。此藥能助諸藥之力,清利頭目,亦可緩解風熱邪毒上擾所致的頭昏腦脹。

治療原理:

「吹鼻六神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藥性的協同作用。方中藥物多為辛散、苦寒之品,透過鼻腔給藥,可直達病所,迅速發揮藥效。

  1. 清熱解毒,釜底抽薪: 焰硝直入病竈,清泄火熱之邪,從根本上解決眼部及頭部紅腫熱痛的問題。
  2. 疏散風邪,開通閉塞: 白芷、雄黃等藥物,具有疏散風邪,開通閉塞之效,可助邪氣外散,緩解因風邪所致的頭痛、鼻塞等症。
  3.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滯,緩解腫痛。
  4. 清利頭目,引邪下行: 腦荷葉清利頭目,使藥效直達病所,並將風熱邪毒引導至下,加速疾病痊癒。

綜合而言,「吹鼻六神散」利用其獨特的組方配伍,透過鼻腔給藥,直接作用於病竈,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散邪、活血化瘀、清利頭目的功效,從而有效治療眼目暴發赤腫、熱淚昏澀以及頭腦疼痛等症。此方劑不僅能解決表面症狀,更能從病理本質上,清除病邪,恢復機體平衡。

傳統服藥法


焰消(提淨)5錢,白芷1錢,雄黃1錢,乳香(制)1錢,沒藥(制)1錢,腦荷葉1錢。
上為細末,瓷罐收貯。
左吹左,右吹右。先令病人口含水吹之,頭痛吹法亦然,或兩鼻皆吹之。
若久患眼疾者不可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3. 有出血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吹鼻六神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焰消(提淨)5錢,白芷1錢,雄黃1錢,乳香(制)1錢,沒藥(制)1錢,腦荷葉1錢。 主治:眼目暴發赤腫,熱淚昏澀,及頭腦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