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散
SHUANG J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禦五痔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雙金散中含有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效。雙金散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症見口苦咽乾、心煩失眠、腹痛泄瀉等,黃連可清熱瀉火,解毒消炎,改善上述症狀。
- 燥濕止瀉: 黃連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能有效控制濕熱所致的腹瀉。雙金散中常加入黃連以增強其止瀉效果,並可緩解因濕熱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雙金散方劑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鬱金性味苦辛,微寒,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雙金散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鬱金的疏肝解鬱作用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雙金散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鬱金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活血化瘀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金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性
雙金散,顧名思義,由兩種「金」字輩藥材組成:
- 黃連: 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其苦寒之性,能清泄實熱,燥濕瀉火,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病症尤為適宜。
- 鬱金: 性味辛、苦,性寒,具有活血化瘀、行氣解鬱、利膽退黃、清心解熱、解毒殺菌之功。其辛散苦泄之性,能疏通氣血,開鬱散結,並兼具解毒之效。
歷代文獻主治功效
痔瘡
《奇效良方》、《祕傳外科方》、《証治準繩‧雜病》等均記載,雙金散可用於治療痔瘡,尤其適用於痔瘡將癒、或已使用枯痔藥後出現輕微疼痛的情況。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
- 清熱燥濕: 黃連苦寒,可清泄局部濕熱,改善痔瘡的紅腫熱痛。
- 活血化瘀: 鬱金能活血散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滯。
- 消炎止痛: 兩藥合用,可消炎止痛,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不適。
小兒驚風(天吊)
多部古籍如《本草綱目》、《幼幼新書》、《兒科醒》、《証治準繩‧幼科》、《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嬰童類萃》、《御藥院方》、《醫燈續焰》等記載,雙金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天吊驚風」,此類驚風的症狀表現為「目久不下,眼見白睛,及角弓反張,聲不出者」,即發病時頭目上視,眼球上翻,甚至角弓反張(身體向後彎曲),並伴有聲嘶不出等症狀。
- 蜈蚣的應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文獻中記載雙金散常搭配蜈蚣使用。如《本經逢原》記載蜈蚣具有截風止痙、解毒等功效。針對小兒天吊,則多將蜈蚣酥炙後研末,或吹鼻或外敷,以加強療效。蜈蚣性善走竄,具有開竅、息風止痙、解毒之功,可迅速緩解驚風之症。
- 麝香的應用: 《本草綱目》和《御藥院方》等提到,雙金散配合麝香使用,更可增強其開竅醒神的作用。麝香辛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能助藥力直達病所。
- 外用吹鼻: 針對天吊驚風的治療,《本草綱目》和《御藥院方》等強調雙金散和蜈蚣、麝香的配伍,多以研末吹鼻的方式使用。此法旨在取藥物之辛香走竄之性,通過刺激鼻腔,直達病所,迅速止痙定驚,使上翻之眼球下降。
其他病症
- 金瘡、瘡瘍:《楊氏家藏方》將雙金散外敷於金瘡,有斂瘡口、定痛生肌之效。
- 陰囊腫痛: 《醫燈續焰》記載,雙金散可配以朴硝外敷,以治療陰囊腫痛。
治療原理分析
雙金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燥濕止痛: 黃連的苦寒之性,能清熱燥濕,解毒瀉火,主要針對體內濕熱積滯所致的病症,如痔瘡的紅腫熱痛。
-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鬱金的辛散苦泄之性,能活血化瘀,行氣解鬱,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改善血瘀證。
- 開竅醒神、息風止痙: 配合蜈蚣和麝香使用時,能開竅醒神,息風止痙,針對小兒天吊驚風的症狀。
- 外用散劑,直達病所: 將藥材研末外用,能使藥力直達病所,快速發揮作用。
總結
雙金散雖組成簡單,但其配伍精妙,功效廣泛。既能清熱燥濕,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又能開竅醒神,息風止痙。其應用不僅限於痔瘡,更在治療小兒天吊驚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搭配蜈蚣、麝香,更可提高療效。
傳統服藥法
蜈蚣1個(去頭足尾,酥塗炙,面南竹刀當脊分兩半,記左右,研),麝香1錢(分左右,研)。
上用右邊藥吹左鼻內,右亦如之,用藥不可多。若眼未全下更添,眥小以意量度,其眼隨手便下,即止。
方中蜈蚣用量原缺,據《御藥院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雙金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三引《脩月魯般經》。 組成:黃連、鬱金、乳香、沒藥、綠豆粉、片腦。 主治:痔瘡用枯藥後疼痛。
雙金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禦五痔方》。 組成:黃連、鬱金各等分。 主治:痔瘡。虛弱之人已用枯痔藥,痔上忽有些小疼痛。
雙金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乳香半兩(别研),檳榔1兩,黃連1兩,黃丹(火飛)1兩,龍骨1兩,訶子(煨,去核)1兩。 主治:斂瘡口,定疼生肌。主治:金瘡。
雙金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張渙方。 組成:蜈蚣1個(去頭足尾,酥塗炙,面南竹刀當脊分兩半,記左右,研),麝香1錢(分左右,研)。 主治:天釣驚風,目久不下;或眼睛吊上隻見白睛,兼角弓反張,更不能出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