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失心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心瀉火、除煩安神之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失心方用藥多為滋陰養血、安神定志,但若患者心火熾盛,心神不寧,則需要加入黃連以清心瀉火,使其心火降伏,心神安定,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失眠、心悸、煩躁等症狀的效果。
失心方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失心方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狀,鬱金味苦辛、性涼,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可化解心胸鬱結,舒緩情緒,改善心神不寧。
- 活血化瘀,清心涼血: 鬱金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促進心血流通,並清心涼血,緩解心火亢盛,進一步安神定志。
因此,鬱金在失心方中起着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清心涼血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心神不安等失心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失心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惠直堂經驗方》記載,「失心方」主要由黃連與鬱金兩味藥組成。此方雖名為「失心」,然考究其組方與古籍用法,可知其主治並非單純的「失心」之症,而是更偏向於「痰入心竅」所致的病症。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黃連: 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痛。在「失心方」中,黃連的作用在於清除體內因熱邪壅盛而產生的痰濁,並瀉心火,使其不再上擾心神,從而達到安定心神的目的。
鬱金: 味辛、苦,性寒,歸肝、心、肺經。其主要功效為行氣解鬱、活血止痛、涼血止血。鬱金在此方中,主要負責疏肝解鬱,使氣機運行順暢。痰濁之生成與氣機不暢密切相關,鬱金的行氣作用可以協助疏導痰濁,同時其活血之效,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痰瘀互結之狀況。古籍更記載鬱金主治「癲癇,痰入心竅」,進一步佐證此方治病之機理。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而言,「失心方」的治療原理在於 清熱化痰、行氣開鬱。古籍中「痰入心竅」之說,反映出當時醫家認為某些精神神志方面的疾病,乃因痰濁阻滯心竅所致。此方通過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以清除痰熱之邪;同時,輔以鬱金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以疏通氣機,使痰濁得以下行,心神得以安寧。
此方在《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用法,更佐證其針對痰濁所致病症之特性。書中記載此方需煎濃汁,並以礬末送服,此礬末具收斂、化痰之功,可加強方劑之療效。此外,文中提及三服後需服補中益氣湯,此乃因病久耗傷正氣,故以補氣之方加以善後。
與其他古方對比
《幼幼新書》與《千金翼方》中亦有關於「失心」之記載,但其治療思路各有側重:
- 《幼幼新書》: 以「震肉」作脯食用,強調以動物之靈性來鎮驚定神。此方法較為玄幻,可能反映了古代醫家在缺乏理論支持下的經驗之談,更偏向於民間療法。
- 《仙人水鑑》: 使用牛黃散來壓驚鎮心。牛黃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之效,適用於熱盛生風所致的驚厥抽搐,與「失心方」清熱化痰之方向有所共通之處,但更側重於熄風。
- 《千金翼方》: 以酥與薤白組方,此方較為溫和,主要針對思慮過度或驚恐所致的心神不寧,酥可補虛,薤白可通陽化氣,旨在調和氣機,與「失心方」的針對性有所差異。
綜上所述,「失心方」雖名「失心」,但其組方與用法更偏向於治療「痰入心竅」所致的疾病。其主要通過清熱化痰、行氣開鬱的治療思路,達到安定心神的目的。相較於其他古方,此方更具針對性,針對痰濁所致的心神不寧具有較佳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黃連2錢,鬱金2錢。
煎濃汁,礬3錢為末,將前汁送下。3服後。服補中益氣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失心方,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黃連2錢,鬱金2錢。 主治:癲癇,痰入心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