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心丸

瀉心丸

XIE XI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瀉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歸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瀉心丸用於治療心火亢盛、熱擾心神所致的失眠、心煩、口渴、舌紅苔黃等症狀,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抑菌止瀉: 黃連還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能抑制腸道內病菌的繁殖,減輕腸道炎症,有助於緩解腹瀉等症狀。瀉心丸中常配合黃芩、梔子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止瀉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瀉心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瀉心丸》見載於古代醫籍,其主治明確為「心火」。中醫所謂「心火」,泛指心經火熱亢盛之證,臨床可見:

  • 心胸煩熱,失眠多夢
  • 口舌生瘡,舌尖紅赤
  • 小便短赤灼痛,甚則吐血衄血
  • 面赤口渴,脈數有力

此方以「瀉心」為名,乃取《內經》「火鬱發之」及「實則瀉其子」之意,直折心火上炎之勢,尤善清泄心經實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析:獨重黃連

全方僅用**川黃連(五錢)**一味,其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瀉心臟火」為其專長,並能「去中焦濕熱」。

  • 清心瀉火:黃連善入心經,《藥性論》稱其「主心神不安」,心火得降,則煩熱、口瘡自除。
  • 燥濕解毒:心火常夾濕熱,黃連苦寒燥濕,可防火熱煉津成痰,兼治濕熱下注之小便赤痛。

二、配伍與服法:燈草湯之妙

  • 燈心草(燈草)性味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本為清心利尿之品,以其煎湯送服黃連末,既可增強清心火之力,又能導火熱從小便出,符合「治火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
  • 此配伍體現「上病下取」之法,心火亢盛於上,通過利水道使邪有出路。

三、方義核心:瀉火存陰

心火亢盛易耗傷陰液,然本方不配伍滋陰藥,乃因:

  1. 急則治標:心火為實證,當速瀉其有餘,防其燔灼陰血。
  2. 苦寒直折:黃連單刀直入,火去則陰自復,若過早滋膩,反礙火邪消散。

四、與「瀉心湯」類方之異同

  • 不同於《金匱》瀉心湯(黃芩、黃連、大黃):彼治「心火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兼通腑瀉熱;此方專攻心經,力專效宏。
  • 近於朱砂安神丸:皆治心火,然彼配朱砂鎮心安神,適用於心火亢盛兼心神不寧;本方純以苦寒瀉火,更宜單純心火上炎之證。

總結

《瀉心丸》以黃連為君,燈草為使,藥簡力專,體現中醫「瀉火不傷正」之旨。其原理在於:

  1. 苦寒直瀉心經實火
  2. 淡滲引熱下行
  3. 標急先治,火去則陰自安

此方適用於心火獨亢而未夾痰瘀陰虛者,屬「清瀉法」之典型代表。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5錢。
上為末。
燈草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瀉心丸, 出處:《筆花醫鏡》卷二。 組成:川黃連5錢。 主治:心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