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鬱和肝丸

JIE YU HE G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7%
肺經 13%
心經 8%
膽經 7%
大腸經 6%
三焦經 5%
心包經 2%
腎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之功效。肝鬱氣滯,往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當歸可活血化瘀,疏通氣血,從而緩解肝鬱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不佳等症狀。
  2. 滋陰補血,寧心安神:當歸亦有滋陰補血、寧心安神之效。肝鬱日久,易耗傷陰血,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當歸可滋養肝血,安撫心神,改善因肝鬱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能降肝火,疏肝解鬱,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煩躁易怒、口苦咽乾、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梔子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解鬱和肝丸」中加入梔子,有助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並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胃經,可清泄心肺之熱,並能降肝火,以解鬱熱,和肝脾之氣。同時,黃芩亦有助於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煩躁、失眠等症狀。

此外,黃芩亦可配合其他藥材,如柴胡、白芍、鬱金等,加強其疏肝解鬱、清熱利濕的功效,進一步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解鬱和肝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肝鬱氣滯常伴隨脾胃不和,而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解鬱的效果。
  2. 利水滲濕,化痰開竅: 茯苓具利水滲濕、化痰開竅之功,可幫助身體排除濕氣和痰濁,使氣機通暢,有助於緩解肝鬱所致的胸悶、頭昏等症狀。

總之,茯苓在解鬱和肝丸中,能通過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以及利水滲濕、化痰開竅等作用,促進氣血運行通暢,達到解鬱的效果。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解鬱: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的功效。鬱結於肝,氣機不暢,可導致情緒低落、胸悶氣短等症狀。橘皮能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緩解鬱結,改善情緒。
  2. 和胃降逆: 橘皮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嘔。肝鬱脾虛,可出現胃氣不和、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橘皮能和胃降逆,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提升整體療效。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疏肝理氣,行氣解鬱。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肺、胃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肝鬱氣滯,可導致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使肝氣條達,解除鬱結,緩解上述不適。

二、 消食導滯,促進消化。 枳殼亦能消食導滯,促進消化功能,對於食積停滯、消化不良引起的肝鬱,也有一定效果。

因此,解鬱和肝丸加入枳殼,旨在疏肝理氣,行氣解鬱,並消食導滯,促進消化,從而達到解鬱和肝之功效。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解鬱散結的功效。其行氣作用可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並能改善胸悶、脅肋脹痛等肝鬱表現。
  2. 健脾和胃:厚朴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脾胃不和,進一步增強解鬱的效果。

因此,厚朴在解鬱和肝丸中,起到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肝鬱所致的各種症狀。

解鬱和肝丸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解鬱:鬱金味辛、苦,性微寒,入肝、心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其可解肝氣鬱結,舒緩情緒,改善肝氣不舒所致的胸悶、脅痛、失眠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鬱金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血流,有助於肝臟功能恢復。對於肝氣鬱結所導致的瘀血阻滯,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解鬱和肝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疏肝解鬱:木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止瀉的功效。肝氣鬱結,可導致胸悶、脅痛、精神抑鬱等症狀,木香能疏通肝氣,解除鬱結,改善情緒。

二、健脾和胃:木香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肝鬱脾虛,可導致脾胃功能減弱,進而影響整體氣機運行,木香能調理脾胃,助肝氣疏泄,使肝氣得以順暢運行。

「解鬱和肝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是引起情志不暢、胸悶脅痛等症狀的常見病機,香附能疏解肝氣,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鬱悶、胸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 香附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因肝鬱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因此,「解鬱和肝丸」中加入香附,正是利用其疏肝解鬱、調和脾胃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肝鬱氣滯、情志不暢等症狀的目的。

解鬱和肝丸中包含川芎,其原因如下:

  1. 行氣活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之效。肝主疏泄,鬱結則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肝氣鬱滯。川芎能疏通肝經氣血,使肝氣舒暢,達到解鬱和肝之目的。
  2. 改善頭部症狀: 川芎能改善頭痛、眩暈、耳鳴等肝鬱所致的頭部症狀。肝經循行頭面,肝氣鬱結可導致頭部氣血不通,出現上述症狀。川芎能疏通肝經,改善頭部氣血循環,從而緩解症狀。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解鬱: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 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 的功效。肝氣鬱結會導致情緒低落、胸悶氣短、脅肋疼痛等症狀,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舒暢肝氣,達到解鬱的效果。

二、養血調經:白芍還具有 養血調經止痛 的作用。肝鬱氣滯常伴隨血虛,白芍能滋養肝血,改善血虛症狀,並有助於調節月經週期,改善痛經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因為神麴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消食健脾:神麴為麥芽的發酵產物,能幫助消化食物,減少脾胃積滯,從而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肝鬱往往伴隨脾胃不和,神麴能改善脾胃功能,間接減輕肝鬱。
  2. 疏肝解鬱:神麴性甘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調節氣機運行,有助於疏解肝氣鬱結。此外,神麴還有利於緩解肝臟的鬱熱,進而達到解鬱和肝的目的。

因此,神麴在「解鬱和肝丸」中既能消食健脾,又能疏肝解鬱,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散瘀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往往伴隨脾胃功能失調,食慾不振,食積不化。山楂能促進消化,減輕食積對肝臟的負擔,有助於肝氣疏泄,緩解鬱悶之症。
  2. 活血化瘀: 山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促進肝氣流通,從而緩解肝鬱所致的胸脅脹痛、頭暈目眩等症狀。

總之,山楂在解鬱和肝丸中起到了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解鬱:砂仁味辛溫,具有行氣解鬱之功,能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和胃止嘔:砂仁亦具和胃止嘔之效,能改善肝鬱所導致的胃氣不舒、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解鬱和肝丸中加入砂仁,有助於疏肝理氣、和胃止嘔,進一步達到解鬱和肝之功效。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解鬱、消食化積的功效。其疏肝解鬱的特性,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精神抑鬱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鬱和肝的功效。

二、理氣消積: 青皮亦能理氣消積,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食積不消、腹脹等症狀。對於因肝氣不舒而影響脾胃消化功能者,青皮的加入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解鬱和肝丸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加入甘草能有效緩解這些藥材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易於服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補脾益氣、緩和心氣、解毒之效,與解鬱和肝丸中其他藥材相配伍,能增強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效果,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兩項功效: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之效。鬱結於肝,氣機不暢,常表現為胸悶、心煩、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降胃氣逆上,緩解嘔吐不適,幫助氣機疏通,解除鬱結。
  2. 燥濕化痰: 半夏能燥濕化痰,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痰濁阻滯,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肝鬱化火,容易痰熱內擾,半夏可清熱化痰,使痰液消散,進一步改善肝鬱之症。

解鬱和肝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基於其疏肝解鬱、燥濕健脾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疏肝理氣,解鬱滯之症,而苦燥之性則能燥濕健脾,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肝鬱所致的脾胃濕困、消化不良等症狀。

此外,蒼朮還能祛風除濕,對於肝鬱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將蒼朮加入解鬱和肝丸中,可有效提升其疏肝解鬱、健脾利濕的效果,達到治療肝鬱症狀的目的。

「解鬱和肝丸」方劑中包含柴胡,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其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抑鬱、失眠多夢、食慾不振等症狀。
  2. 調和肝脾:肝脾互為表裏,肝氣鬱滯可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脾胃不和。柴胡能疏肝解鬱,使肝氣舒暢,進而調節脾胃功能,達到和脾健胃的效果。

因此,柴胡在「解鬱和肝丸」中起著疏肝解鬱、調和肝脾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肝氣鬱滯所引起的諸多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介紹:解鬱和肝丸

功效:肝鬱不暢,胸悶氣短,脅肋脹痛,胃脘痛噁心。

組成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2.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3.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4. 茯苓:利水滲濕,益氣健脾。
  5. 橘皮:理氣行氣,燥濕化痰。
  6. 枳殼:破氣消痞,理氣寬中。
  7. 厚朴:溫裡燥濕,降氣消脹。
  8. 鬱金: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9. 木香:溫裡行氣,止痛消脹。
  10.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
  11.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12.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
  13.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
  14. 山楂: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15. 砂仁:芳香化濕,理氣行氣。
  16. 青皮:疏肝解鬱,理氣化痰。
  17.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18.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19.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
  20.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用法:口服,水煎服。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

總結:中藥方劑「解鬱和肝丸」具有疏肝解鬱,清熱化濕,理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肝鬱不暢,胸悶氣短,脅肋脹痛,胃脘痛噁心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23兩,梔子(炒)23兩,黃芩5兩,茯苓5兩,橘皮5兩,枳殼(炒)5兩,厚朴(炙)5兩,鬱金5兩,木香5兩,香附(炙)17兩,川芎9兩2錢5分,白芍15兩,神曲(炒)15兩,山楂15兩,砂仁3兩2錢5分,青皮(炒)6兩,甘草2兩5錢,法半夏9兩2錢5分,蒼朮(炒)9兩2錢5分,柴胡3兩2錢5分。
舒肝開鬱,順氣消脹。
上為細末,冷開水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細粉3兩5錢為衣闖亮。
每服2錢,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肝鬱不舒,氣逆胸滿,兩脅膨脹,胃痛惡心。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鬱和肝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23兩,梔子(炒)23兩,黃芩5兩,茯苓5兩,橘皮5兩,枳殼(炒)5兩,厚朴(炙)5兩,鬱金5兩,木香5兩,香附(炙)17兩,川芎9兩2錢5分,白芍15兩,神曲(炒)15兩,山楂15兩,砂仁3兩2錢5分,青皮(炒)6兩,甘草2兩5錢,法半夏9兩2錢5分,蒼朮(炒)9兩2錢5分,柴胡3兩2錢5分。 主治:舒肝開鬱,順氣消脹。主治:肝鬱不舒,氣逆胸滿,兩脅膨脹,胃痛惡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