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有助於改善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肝氣不舒、頭暈目眩等症狀。
二、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滋陰潤燥,對於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肝氣虛弱、頭昏乏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平肝流氣飲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補血養血等多方面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氣不舒、頭暈目眩等症狀。
平肝流氣飲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肝氣鬱結會導致氣機不暢,出現胸悶、脅痛、情緒波動等症狀。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從而改善上述不適。
- 調和氣血:白芍能養血柔肝,調節氣血運行。肝氣鬱結時,往往會影響氣血流通,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白芍可滋陰養血,調和氣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現象,起到輔助平肝止痛的作用。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邪,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溫,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邪、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風內動、氣血瘀滯所致的頭痛、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通竅開竅: 川芎性溫,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並具有通竅開竅的作用。對於肝鬱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頭部脹痛、耳鳴、鼻塞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通竅開竅的效果。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肝氣鬱結是導致流氣的重要原因之一,橘皮能疏肝理氣,使肝氣暢達,從而緩解氣機阻滯,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降逆止嘔: 橘皮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肝氣鬱結、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平肝流氣飲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逆上衝、咳嗽氣喘等症狀,而橘皮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流氣之症常伴隨脾虛濕盛,痰濁壅肺,茯苓可健脾利濕,化痰止咳,從根本上改善肺氣失調,使氣機得以順暢流通。
- 滲濕利水,通利小便: 茯苓能滲濕利水,通利小便,可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輕肺部的負擔,有助於平息肝火,疏通氣機,達到平肝流氣之效。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性辛溫,入脾、胃經,具降逆止嘔之效。平肝流氣飲常用於治療肝氣上逆、氣逆上衝所致的頭暈目眩、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而半夏可有效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使肝氣得以平降。
- 燥濕化痰:半夏兼具燥濕化痰之功效。肝氣上逆常伴有痰濕阻滯,半夏可化解痰濕,使氣機通暢,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平肝息風,緩解頭暈、眩暈等症狀。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脅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青皮可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 降逆止嘔:青皮亦有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肝氣上逆、胃氣不降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狀,青皮能起到平肝降逆、止嘔的作用。
因此,青皮在平肝流氣飲中起著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諸多症狀。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可清心火、瀉肝火,用於治療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並可緩解因肝火旺盛引起的氣機不暢,有助於平肝、流氣。
- 燥濕止瀉: 平肝流氣飲若因濕熱阻滯,導致氣機不暢,黃連可燥濕止瀉,改善濕熱環境,使氣機得以順利運行。
總之,黃連在平肝流氣飲中,以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有助於平肝、流氣,並改善因肝火旺盛或濕熱阻滯引起的氣機不暢問題。
平肝流氣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疏肝解鬱:柴胡善於疏解肝氣鬱結,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順暢,從而緩解肝鬱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煩躁等症狀。
- 升陽解表:柴胡還具有一定升陽解表的功效,可助於散寒解表,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發熱、頭痛等症狀。
因此,平肝流氣飲中加入柴胡,可以有效疏肝解鬱、升陽解表,達到治療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相關病症的效果。
平肝流氣飲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情緒抑鬱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香附還有調和脾胃的功能,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亦有幫助。因此,在平肝流氣飲中加入香附,可以有效改善肝氣鬱結、脾胃氣滯等病症,達到平肝理氣、通暢氣機的功效。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方中以厚朴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肝氣上逆、胸悶氣促、嘔吐等症狀,起到平肝降逆的作用。
- 燥濕化痰: 厚朴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針對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平肝流氣飲中加入厚朴,有助於疏通氣機,利痰化濕,進一步達到平肝止咳的效果。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之功,可降肝火,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口苦等症狀。同時,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鼻衄、吐血等症狀。
因此,平肝流氣飲中加入梔子,可起到清熱瀉火、平肝解鬱、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火上炎、肝氣鬱結所引起的相關病症。
平肝流氣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平肝流氣飲多用辛涼之品,以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
- 補脾益氣,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增強正氣,而氣虛者易出現肝風內動,甘草能補氣固表,有助於平息肝風,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平肝流氣飲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既能緩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平肝流氣飲中包含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肝散寒,降逆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溫肝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寒氣內侵導致的頭暈目眩、胸悶嘔逆等症狀,吳茱萸可溫通肝經,驅散寒氣,緩解肝氣鬱結,達到平肝降逆之效。
- 疏肝理氣,止痛止瀉:吳茱萸還有疏肝理氣、止痛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肝氣不舒、氣機阻滯導致的脅肋疼痛、腹痛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疏通肝氣,調和氣機,緩解疼痛,起到止瀉的效果。
因此,平肝流氣飲中加入吳茱萸,可發揮其溫肝散寒、降逆止嘔,以及疏肝理氣、止痛止瀉的作用,達到平肝和胃、止嘔止瀉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平肝流氣飲」
平肝流氣飲為中藥方劑,以當歸、白芍、川芎、橘皮、茯苓、半夏、青皮、黃連、柴胡、香附、厚朴、梔子、甘草、吳茱萸等藥材組成,主治於肋骨下的疼痛,以及從下腹部環繞到肚臍周圍,連同疝氣引起的內部和外部疼痛。
藥材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5.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9.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0.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1.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12.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3.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14.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平肝流氣飲是由多種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治療肋骨下的疼痛,以及從下腹部環繞到肚臍周圍,連同疝氣引起的內部和外部疼痛。但中藥方劑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4分,川芎6分,橘皮(鹽湯洗)1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薑制),青皮(醋炒)6分,黃連(酒炒)8分,柴胡7分,香附(童便浸,炒)8分,厚朴(薑汁炒)7分,梔子(鹽水拌炒)8分,甘草(炙,去皮)4分,吳茱萸(煮3次,去水,炒)4分。
上銼1劑。
加生薑3片,水煎,空心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脅痛、小腹至繞臍並疝氣內外疼痛等症。但本方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流氣飲,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4分,川芎6分,橘皮(鹽湯洗)1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薑制),青皮(醋炒)6分,黃連(酒炒)8分,柴胡7分,香附(童便浸,炒)8分,厚朴(薑汁炒)7分,梔子(鹽水拌炒)8分,甘草(炙,去皮)4分,吳茱萸(煮3次,去水,炒)4分。 主治:脅痛,及小腹至繞臍並疝氣內外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