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流氣飲

PING GAN LIU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11%
大腸經 9%
心經 7%
腎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3%
心包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平肝流氣飲」

平肝流氣飲為中藥方劑,以當歸、白芍、川芎、橘皮、茯苓、半夏、青皮、黃連、柴胡、香附、厚朴、梔子、甘草、吳茱萸等藥材組成,主治於肋骨下的疼痛,以及從下腹部環繞到肚臍周圍,連同疝氣引起的內部和外部疼痛。

藥材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5.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9.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0.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1.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12.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3.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14.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平肝流氣飲是由多種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治療肋骨下的疼痛,以及從下腹部環繞到肚臍周圍,連同疝氣引起的內部和外部疼痛。但中藥方劑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4分,川芎6分,橘皮(鹽湯洗)1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薑制),青皮(醋炒)6分,黃連(酒炒)8分,柴胡7分,香附(童便浸,炒)8分,厚朴(薑汁炒)7分,梔子(鹽水拌炒)8分,甘草(炙,去皮)4分,吳茱萸(煮3次,去水,炒)4分。
上銼1劑。
加生薑3片,水煎,空心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藥物組成,其中當歸、白芍、川芎、橘皮、茯苓、半夏、青皮、黃連、柴胡、香附、厚朴、梔子、甘草、吳茱萸等均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當歸、白芍、川芎具有養血和營、調肝舒筋的功效;橘皮、茯苓、半夏、青皮具有理氣和胃、化痰止痛的功效;黃連、柴胡具有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功效;香附、厚朴具有行氣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梔子、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和胃止痛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脅痛、小腹至繞臍並疝氣內外疼痛等症。但本方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肋間神經疼痛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流氣飲,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4分,川芎6分,橘皮(鹽湯洗)1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薑制),青皮(醋炒)6分,黃連(酒炒)8分,柴胡7分,香附(童便浸,炒)8分,厚朴(薑汁炒)7分,梔子(鹽水拌炒)8分,甘草(炙,去皮)4分,吳茱萸(煮3次,去水,炒)4分。 主治:脅痛,及小腹至繞臍並疝氣內外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