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丸

白金丸

BAI JI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40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2%
心經 11%
膽經 11%
脾經 11%
膀胱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金丸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白金丸主要針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可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症狀。

2. 收斂生肌:白礬亦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促進皮膚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白金丸中白礬的加入,有助於消炎止癢,並促進皮膚再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金丸方劑中含有鬱金,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鬱金性味苦辛,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與白金丸主治的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等症狀相契合。
  2. 活血化瘀:鬱金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亦有一定療效,可配合白金丸中的其他藥物,達到更佳的止痛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金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白金丸主治範圍集中於「痰」與「氣」鬱結所生之病證,關鍵病機為痰涎壅塞、氣機閉阻,尤其與心竅、包絡相關。古代醫家認為,痰蒙心竅可致神志異常(如癲癇、癲狂),而痰氣交阻咽喉則生喉風、乳蛾。其功效特點如下:

  1. 豁痰開竅:針對痰涎上壅、阻塞心包所致的神昏、癲狂,通過化痰促使神志清明。
  2. 解鬱降氣:鬱金行氣解鬱,白礬斂降,共同調暢氣機,緩解氣結憂鬱。
  3. 利咽化痰:白礬具收斂消痰之性,鬱金散結,合用可消喉間痰結腫毒(如乳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礬(君藥)

    • 性味酸澀寒,歸肺、肝、脾經。
    • 燥濕化痰:其收斂之性能凝結痰涎,使稠痰易化易排,適合痰多口吐涎沫者。
    • 清熱解毒:對咽喉腫痛(喉風、乳蛾)有局部消炎作用。
  2. 鬱金(臣藥)

    • 性味辛苦寒,歸心、肝、膽經。
    • 行氣解鬱:辛散之力可疏通氣機滯塞,改善憂鬱氣結。
    • 涼血清心:寒性助清心包痰熱,預防痰熱擾神所致的癲狂。

配伍思維

  • 一收一散:白礬收斂固痰,鬱金行氣散結,兩者相反相成,既防白礬過斂致氣滯,又防鬱金過散助痰湧。
  • 痰氣同治:痰濁與氣滯互為因果,白礬化痰治標,鬱金調氣治本,標本兼顧。

推理延伸功效

  • 鎮靜安神:痰去則心竅通,可能間接緩解癲癇發作。
  • 局部消炎:白礬外用可收斂止血,內服或對黏膜炎症(如咽喉腫痛)有抑菌效果。

此方簡潔,針對痰氣交阻之證,體現古人「怪病多痰」「痰迷心竅」的辨證思路,以化痰為核心,輔以調氣,使神識得安。

傳統服藥法


白礬3兩, 鬱金7兩(須4川蟬腹者為真)。
去鬱痰。
上為末,米糊為丸。
每服50丸,水送下。
忌辛辣食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癲癇乳腺炎乳房腺體瘤多痰口角自動會流口水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白金丸, 出處:《醫方考》卷五引《本事》。 組成:白礬3兩,鬱金7兩(須4川蟬腹者爲真)。 主治:去鬱痰。主治:憂鬱氣結,痰涎上壅,癲癇痰多,口吐涎沫,痰涎阻塞包絡、心竅所致癲狂證,一切癇病,久不癒;喉風乳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