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丹

白龍丹

BAI LO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龍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的作用,能有效治療濕熱瀉痢、腹痛、腹瀉等症狀。白礬與方劑中其他藥材搭配,協同作用,增強止瀉效果。
  2. 收斂止血:白礬有收斂止血之效,能止血止痛,對於出血不止、創傷出血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白龍丹方劑中加入白礬,可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龍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洩瀉下痢」,然其組成藥味多為峻下逐水、化痰通絡之品,推測其適應證當為「實證」所致之瀉痢,如濕熱積滯、痰飲內阻,或風秘(風邪與腸道滯澀互結)等。古代文獻或載其能「化痰涎,利胸膈,逐風秘」,顯示其作用偏向攻逐有形實邪,而非單純止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逐水瀉實

    • 甘遂(末):大戟科,苦寒有毒,瀉水逐飲力峻,直攻痰濕水積。
    • 牽牛(末):又名丑牛,瀉下通便,逐水消腫,與甘遂協力破滯。
    • 輕粉(汞類化合物):辛寒有毒,內服攻痰逐水,外用殺蟲,輔助清除頑痰積滯。
  2. 臣藥:消痰化積

    • 雷丸:殺蟲消積,針對腸道寄生蟲或痰濕凝聚。
    • 粉霜(輕粉精製):加強化痰通便,與輕粉共逐痰熱。
  3. 佐使藥:通絡開竅

    • 龍腦(冰片):辛香走竄,開竅醒神,兼引藥上行,緩解風痰上擾之驚搐頭痛。
    • 青州棗:甘緩和中,減緩峻藥毒性,顧護脾胃。

三、推論可能功效

  1. 峻下逐水:主攻濕熱痰飲壅滯之實證,如胸膈痞滿、腹水便秘。
  2. 化痰通絡:針對風痰內擾之癲癇驚搐,或痰熱上攻之頭痛。
  3. 殺蟲消積:雷丸、輕粉配伍,或治蟲積腹痛伴瀉痢者。

四、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邪為主」,透過逐水、化痰、通便,使有形實邪(痰、水、積滯)從二便排出。其治瀉痢之理,或為「通因通用」——瀉下積滯以止瀉,類似《內經》「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法。然因藥性峻烈,須體實邪盛者方宜,虛證忌用。

傳統服藥法


雷丸末2錢, 甘遂末3錢, 牽牛1兩(杵,取末6錢,不用再羅者), 龍腦少許, 粉霜4錢, 輕粉4錢(入白麵少許,三味同研令勻細,滴水和作餅子,於慢火內煨令熱,放冷,再研令細)。
化痰涎,利胸膈,逐風秘。
上為細末,研令勻,入青州棗煮熟,取肉和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溫漿水送下,如一切風癇驚搐涎滯,並服7丸,及至10丸,漿水送下,如小兒痰熱,及渴不止。頭疼,但頻少與服,自然消除,大人風氣壅盛,上焦不利,最宜服此,更在臨時酌其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大便秘結瘧疾半身不遂原發性高血壓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大腸激擾綜合症皮膚搔癢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白龍丹,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一引《經驗方》。 組成:枯明礬。 主治:泄瀉下痢。

白龍丹, 出處:《醫部全錄》卷二九一。 組成:明枯礬主治:瘧疾寒熱。 。 主治:瘧疾寒熱。

白龍丹,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芒消1錢,朱砂1分,麝香1分,冰片1分。 主治:赤目後生翳膜。

白龍丹,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爐甘石1錢,玄明粉5分,硼砂3分,片腦1分。 主治:一切火熱眼及翳膜胬肉。

白龍丹,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 白龍丹(《博濟》卷二。)出處:《博濟》卷二。組成:雷丸末2錢,甘遂末3錢,牽牛1兩(杵,取末6錢,不用再羅者),龍腦少許,粉霜4錢,輕粉4錢(入白面少許,3味同研令勻細,滴水和作餅子,于慢火內煨令熱,放冷,再研令細)。主治:化痰涎,利胸膈,逐風秘。 。 主治:化痰涎,利胸膈,逐風秘。

白龍丹,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一。 組成:川芎12兩,防風12兩,滑石1斤,草烏10兩(生用),兩頭尖8兩,甘草8兩,川烏4兩,桔梗4兩,寒水石4兩,何首烏2兩4錢,茴香1兩7錢,廣木香1兩半,地骨皮1兩7錢,白及1兩4錢,藁本1兩,甘松1兩,白芷1兩,香附子1兩,良薑1兩,薄荷1兩,當歸1兩,白芍藥1兩,羌活1兩,川椒(去子,炒)1兩,廣零陵香1兩,藿香葉1兩,全蠍(不炒)1兩,細辛1兩,荊芥穗1兩,甘菊花1兩,麻黃(去根)1兩,人參7錢,升麻7錢,天麻7錢,僵蠶(炒斷絲)7錢,乾葛7錢,蕲州白花蛇1條(去頭尾,酒浸3日,去骨皮,將肉焙乾,爲末)烏梢蛇1條(同上制),豆粉4兩(爲糊),麝香1錢(同滑石爲衣),白面半斤(蛇酒爲糊)。 主治:男子婦人諸般風證,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胸疼痛,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行步艱難,遍身瘡疥上攻頭目,耳內蟬鳴,痰涎不利,皮膚瘙癢,偏正頭痛,一切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