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壬湯

DING R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8%
胃經 13%
大腸經 11%
脾經 9%
肝經 9%
腎經 8%
膀胱經 6%
三焦經 2%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壬湯」

組成:

  •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
  • 蒲公英: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
  • 紫花地丁: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功效。
  •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獨活:性溫辛,歸膀胱、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1. 對口:中醫古代文字,指口瘡的一種,又稱「口瘡」、「口糜」。症狀爲口腔黏膜糜爛、潰瘍,疼痛,多發於兒童。
  2. 背疽:中醫古代文字,指背部膿腫的一種,又稱「背瘡」、「背膿」。症狀為背部皮膚紅腫疼痛,化膿,甚至潰破。

總結:

中藥方劑「丁壬湯」由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羌活、獨活、防風、當歸、黃耆、甘草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發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氣、固表、升陽等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對口和背疽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3錢,蒲公英1錢,紫花地丁1錢,羌活1錢,獨活1錢,防風5分,當歸1錢,生黃耆1錢,生甘草1錢。
水煎,溫服。
蒲公英一名黃花地丁。方中有紫花、黃花二丁,又用二活行太陽經,屬壬水,故有丁壬之名。

方劑組成解釋


丁壬湯由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羌活、獨活、防風、當歸、黃耆、甘草等中藥組成。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羌活、獨活、防風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生津止渴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丁壬湯性味甘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丁壬湯,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金銀花3錢,蒲公英1錢,紫花地丁1錢,羌活1錢,獨活1錢,防風5分,當歸1錢,生黃耆1錢,生甘草1錢。 主治:對口,背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