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堅湯

消堅湯

XIAO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肝經 20%
肺經 17%
心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堅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消堅湯多用於治療腫瘤、瘰癧等堅硬腫塊,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從而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2. 補益氣血,改善體質:消堅湯多為長期病患使用,患者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輔助消腫散結藥物發揮療效。

消堅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養血柔肝:消堅湯主要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往往伴隨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血瘀不通所致的疼痛。
  2.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消堅湯中含有較多具有攻堅破結作用的藥物,如海藻、昆布等,這些藥物性寒且較為燥烈,容易傷及脾胃。白芍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正氣。

消堅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消堅湯多用於治療痰火鬱結所致的瘰癧、癭瘤、乳癰等病症,而金銀花可清解體內熱毒,避免病症加重。

二、 消腫散結:金銀花不僅清熱解毒,還能消腫散結,有助於化解痰火鬱結,促進腫塊消散。消堅湯中加入金銀花,有助於更好地達到消腫止痛、軟堅散結的療效。

消堅湯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消堅湯多用於治療瘰癧、乳癰、癰腫等症,這些病症皆屬熱毒壅結所致。蒲公英能清熱解毒,並能促進膿液排出,消散結塊,與消堅湯中其他藥物如浙貝母、牡蠣等共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進一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消堅湯方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消堅湯旨在消散堅積,而肝鬱氣滯往往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癥結難消。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利於藥物深入病竈。
  2.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柴胡善於引藥上行,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肝膽經,以達到治療目的。消堅湯中其他藥物多偏於消積散結,柴胡的加入可以促進藥力上行,引導藥物直達肝臟及其他病變部位,提高藥效。

消堅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堅散結: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結、痰濕凝滯而導致的堅硬腫塊,天花粉能有效清熱化痰、消散結塊,輔助消堅湯達到消腫散結的目的。
  2. 利水滲濕: 天花粉亦具利水滲濕之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除積聚於體內的濕氣,進而緩解腫塊形成的根源。此功效有助於消堅湯整體療效的提升。

消堅湯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攻堅散結: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毒性,能破瘀散結,消腫止痛。消堅湯以消散堅硬腫塊為主要功效,全蠍的藥性有助於攻破堅硬的結節,促進組織消散。

2. 通絡止痛: 全蠍具有通經絡、止痛的作用,可緩解由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消堅湯常用於治療乳房腫塊、淋巴結腫大等病症,全蠍的加入能有效緩解腫塊疼痛,改善患者症狀。

消堅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是為了其宣肺利咽,開宣氣機的功效。

桔梗性平味辛,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散結消腫之效。消堅湯主治瘰癧結核、乳癌、癥瘕積聚等,往往伴隨氣機鬱滯、痰濁內阻的症狀。

桔梗能夠宣通肺氣,使痰濁得以排出,同時開宣氣機,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從而達到消堅散結、化痰止痛的效果。因此,桔梗在消堅湯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高療效。

消堅湯中包含牛蒡子,主要有兩點原因:

  1. 消堅散結: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消腫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頸部淋巴結腫大、瘰癧等疾病,牛蒡子可有效消散堅硬腫塊,改善局部充血水腫。
  2. 清熱解毒: 牛蒡子對於熱毒壅滯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效果,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因此,消堅湯中加入牛蒡子,可有效發揮其消堅散結、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消堅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消堅湯多用苦寒藥物,如半夏、黃芩等,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可緩和藥物峻烈之性,避免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補脾益氣等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消堅散結的作用。同時,甘草也能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堅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馬刀挾纓瘡」為古代外科病名,屬瘰癘類疾病,多因肝鬱氣滯、痰瘀互結所致,特徵為頸側或腋下結塊堅硬如纓絡,形似馬刀(古兵器),類似現代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或腫瘤性疾病。此方以「消堅」為名,旨在散結消腫、行氣活血,兼顧通絡止痛。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行氣解鬱,調肝散結

    • 香附、青皮、木香、枳殼、佛手:疏肝理氣,解鬱散結,針對「氣滯」根本。
    • 鬱金:既行氣解鬱,又活血涼血,防鬱久化熱。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歸尾、乳香、沒藥、元胡索、蘇木末:活血破瘀,通經止痛,針對「血瘀」病理。
    • 澤蘭:活血利水,助消腫散結。
  3. 散風化痰,軟堅通陽

    • 僵蠶:化痰散結,祛風通絡,針對痰瘀膠結之堅塊。
    • 桂枝:溫通經脈,助氣血運行,引藥達病所。

整體邏輯推衍:
此方以「氣血並調」為主軸,以肝經為核心,結合「行氣—活血—化痰—溫通」四法。氣行則瘀散,血活則結消,痰化則堅軟,溫通則絡暢,共奏消散堅結之效。
特色配伍:

  • 乳香、沒藥相須為用,增強化瘀定痛之力;
  • 佛手、木香輕靈理氣,防諸藥壅滯;
  • 桂枝配蘇木,通陽活血,引藥入經絡。

潛在應用延伸:
若臨證見痰濕偏重,可酌加貝母、半夏;熱象明顯者,可加連翹、夏枯草,然需依具體病機調整。此方結構嚴謹,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歸尾2錢,鬱金1錢,乳香1錢,沒藥1錢,青皮1錢,僵蠶1錢,香附1錢,木香3分,枳殼1錢,元胡索1錢,澤蘭1錢,佛手5分,桂枝3分。
蘇木末5分為引,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消堅湯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
  • 消堅湯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果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消堅湯。
  • 消堅湯有涼血的功效,如果有低血壓的患者,不宜服用消堅湯。

相同名稱方劑


消堅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七。 組成:當歸5錢,白芍5錢,金銀花5錢,蒲公英5錢,柴胡2錢,天花粉3錢,炙甘草1錢,全蠍3個(研末),桔梗1錢5分,鼠粘子1錢5分。 主治:馬刀挾纓瘡。

消堅湯,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 組成:歸尾2錢,鬱金1錢,乳香1錢,沒藥1錢,青皮1錢,僵蠶1錢,香附1錢,木香3分,枳殼1錢,元胡索1錢,澤蘭1錢,佛手5分,桂枝3分。 主治:肝癰。左邊肋脅腫痛如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