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英湯

GONG Y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胃經 18%
腎經 9%
大腸經 9%
肺經 8%
膀胱經 6%
小腸經 5%
膽經 5%
心經 4%
脾經 4%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公英湯中包含蒲公英,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公英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疔瘡、乳癰、瘰癧、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等症,而蒲公英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藥材,其清熱解毒之效能可有效地緩解病症。

其二,蒲公英藥性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且價格低廉,易於取得,適合廣泛人羣使用。公英湯通常配伍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而蒲公英作為湯劑的基礎藥材,能有效地降低藥材的整體價格,方便患者長期服用。

公英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公英湯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要功效,而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其加入公英湯中,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並兼具止血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2. 抑制炎症反應:黃芩中含有黃芩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進一步增強公英湯的治療效果。

公英湯的組成中,包含菊花,主要是因為菊花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公英湯本身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要功效,而菊花則能輔助其清熱解毒的效果,並能緩解因熱毒上攻而引起的頭昏眼花、目赤腫痛等症狀。同時,菊花性微寒,能緩和公英的寒性,使藥性更為平和。

因此,公英湯中加入菊花,能提升藥效,並使藥性更為協調,更適合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目赤腫痛等病症。

公英湯中包含車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 車前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與公英、蒲公英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熱淋、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疏散風熱: 車前草亦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輔助公英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對於風熱犯肺、咳嗽痰黃、咽喉腫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總而言之,車前草加入公英湯,可加強其清熱利濕、疏散風熱的效果,使方劑更加全面有效。

公英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龍膽草性寒,味苦,善於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與公英、蒲公英等藥物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濕熱蘊結,黃疸尿赤等症狀有更好的療效。

2. 疏肝利膽,促進排泄: 龍膽草具有一定的疏肝利膽功效,可以幫助肝臟排泄毒素,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黃疸的消退。同時,龍膽草還可以促進尿液排泄,利於毒素排出體外。

主治功效


公英湯主治功效分析

可以將公英湯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公英湯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 眼疾: 包括眼疾腫疼、胬肉遮睛、赤脈絡目、目睛脹疼、目疼連腦、羞明多淚等,不論虛火或實熱所致皆可應用。
  • 乳癰: 產後乳汁蓄積,與氣血相搏而成的乳房腫痛。
  • 膿疱瘡: 根據原始資料提供的功效主治。

治療原理

公英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理論。

  1. 蒲公英為君藥:

    •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強調蒲公英的功效,認為其「長於治瘡,能消散癰疔毒火」,並指出其治療眼疾的神效。
    • 蒲公英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是方中的主要藥物。
    • 《醫學衷中參西錄》還提到蒲公英可能具有清補腎經和清心經之熱的作用,這可能是其治療眼疾有效的另一個原因。
  2. 其他藥物的輔助作用:

    • 黃芩: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與蒲公英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 菊花: 疏風散熱、明目退翳,針對眼疾的症狀,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改善視力。
    • 車前草: 利尿通淋、清肺化痰,可引導熱毒下行,排出體外。
    • 龍膽草: 清肝定驚、降壓止咳,有助於清肝火,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疾有益。
    • 在《證治摘要》中提供的蒲公英湯,更加入了當歸,牡丹皮等活血藥,薯蕷滋陰,更可以增強消腫散結的功效。
  3. 針對乳癰的治療:

    • 《證治摘要》中提到「產後多有此疾者,以乳汁蘊積與氣相搏故也」,說明乳癰的形成與乳汁積聚和氣血運行不暢有關。
    • 蒲公英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以疏通乳腺,消散積聚的乳汁,從而緩解乳癰的症狀。

總結

公英湯以蒲公英為主要藥物,輔以黃芩、菊花、車前草、龍膽草等,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達到治療眼疾、乳癰和膿疱瘡的目的。該方劑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靈活運用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蒲公英31克,一見喜6克,淡黃芩9克,二寶花9克,野菊花9克,車前草12克,龍膽草3克。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公英湯,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蒲公英31g,一見喜6g,淡黃芩9g,二寶花9g,野菊花9g,車前草12g,龍膽草3g。 主治:膿皰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