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串丹

XIAO CHU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16%
肺經 14%
肝經 13%
心經 11%
腎經 8%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消串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舒緩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以及因血瘀引起的腹部疼痛。消串丹主治癥瘕積聚,症狀往往伴隨疼痛,白芍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
  2. 養血柔肝: 白芍能養血柔肝,調節肝脾功能,改善氣血運行。消串丹中加入白芍,可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消癥散結的效果。

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疼痛,更能起到養血柔肝、和解肝脾的作用,提高消串丹的療效,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癥瘕積聚。

消串丹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消串丹以治療脾胃虛弱、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爲主,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減少濕邪下注,改善帶下症狀。
  2. 固攝精氣: 白朮還有固攝精氣的功效,能防止精氣下泄,從而減輕帶下病的症狀。

綜上所述,白朮在消串丹方中發揮着健脾益氣、固攝精氣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減少溼邪下注,改善帶下病症狀。

消串丹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善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等症狀。消串丹主治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發熱、口苦、腹痛、便祕等症狀,柴胡在此方中起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作用,使肝氣條達,膽汁疏泄,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2. 引藥入肝,助其清熱利濕: 柴胡性升散,味苦辛,入肝經,具有引藥入肝的作用。消串丹中其他藥物如茵陳蒿、黃芩等,也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柴胡可引導藥力直達肝膽,增強其清熱利濕的效果,進一步緩解黃疸、發熱等症狀。

消串丹方劑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利濕止渴: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渴的功效。消串丹為治療熱毒蘊結、津液虧損所致的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的方劑,天花粉可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利濕通便,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2. 瀉火通便,降氣止咳:天花粉亦具有瀉火通便、降氣止咳的功效。消串丹中,天花粉可瀉火通便,緩解便祕症狀,同時降氣止咳,緩解咽痛、咳嗽等症狀。

總之,天花粉在消串丹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濕止渴、瀉火通便、降氣止咳等多重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消串丹方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消串丹主治痰熱內蘊,導致心煩不寐、口渴咽燥、小便短赤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化解痰熱,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2. 利水滲濕: 消串丹中還有其他利水滲濕的藥物,例如澤瀉、豬苓等。茯苓可與這些藥物協同作用,加強利水滲濕之功,幫助消除體內濕熱,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總而言之,茯苓在消串丹方中起到健脾利濕、利水滲濕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痰熱內蘊的功效。

消串丹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消串丹以消散暑濕、化痰止咳為主要功效,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消散暑濕,進一步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疏肝解鬱: 陳皮亦有疏肝解鬱的功效。暑濕易傷脾胃,脾胃受傷則易導致肝氣鬱結,出現胸悶、心煩等症狀。陳皮可以疏肝理氣,解鬱化痰,緩解暑濕引起的肝氣鬱結,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消串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味辛,具有回陽救逆、溫陽散寒之效。消串丹常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畏寒等症,附子可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助其他藥物發揮效力: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之功,附子可助其溫陽化氣,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腎陽虛症狀。

消串丹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消串丹屬於較為辛燥的方劑,甘草性甘平,可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能補脾益氣,而消串丹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甘草能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總而言之,甘草在消串丹中起着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消串丹方劑中加入蒲公英,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乳癰、瘰癧等症狀,蒲公英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利濕通淋: 蒲公英兼具利濕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痛等症。

消串丹常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而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功效正好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的效果,從而使藥效更顯著。

消串丹方中加入紫背天葵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紫背天葵草性寒,味苦,入肝、肺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吐血、衄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消串丹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結核等病症,而紫背天葵草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病竈的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消串丹 」,主要成分是白芍、白朮、柴胡、天花粉、茯苓、陳皮、附子、甘草、蒲公英、紫背天葵草,主治功效是:在頸部生痰塊,硬得像石頭一樣,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瘰癧,膿血不斷流出,一塊還沒消,另一塊又長出來,還沒看到就又潰爛了,有的在耳下,有的在缺盆,有的在肩部以上,有膿血串流而出,因此得名鼠瘡,又名串瘡。

1.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3.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柴胡

中藥的傳統代功效,包括:

  • 散風熱、發汗解表
  • 止咳化痰
  • 平肝息風
  • 補陽
  • 清熱瀉火
  • 疏肝解鬱

5.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6.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8. 蒲公英

蒲公英,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

9. 天花粉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消串丹 」,主要成分是白芍、白朮、柴胡、天花粉、茯苓、陳皮、附子、甘草、蒲公英、紫背天葵草,主治功效是:在頸部生痰塊,硬得像石頭一樣,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瘰癧,膿血不斷流出,一塊還沒消,另一塊又長出來,還沒看到就又潰爛了,有的在耳下,有的在缺盆,有的在肩部以上,有膿血串流而出,因此得名鼠瘡,又名串瘡。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白朮1兩,柴胡2錢,天花粉3錢,茯苓5錢,陳皮1錢,附子1片,甘草1錢,蒲公英3錢,紫背天葵5錢。
水煎服。連服8劑而痰塊漸消,再取10劑而瘰癧盡化,再服1月全愈。愈後可服六君子湯,以為善後之計,斷不再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消串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
  • 消串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消串丹服用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消串丹, 出處:《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白芍1兩,白朮1兩,柴胡2錢,天花粉3錢,茯苓5錢,陳皮1錢,附子1片,甘草1錢,蒲公英3錢,紫背天葵5錢。 主治:生痰塊於頸項,堅硬如石,久則變成瘰癧,流膿流血,一塊未消,一塊復長,未見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串走之狀,故名鼠瘡,又名串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