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串湯

QING CHU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3%
心經 8%
腎經 8%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4%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串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止血安神:白芍具有鎮痛、止血、安神等功效,可緩解因血瘀所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並止住因血熱妄行而引起的出血。
  2. 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並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調節氣血運行,使血行暢通,達到治療目的。

清串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利水滲濕,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並能止瀉止汗,改善腹瀉、盜汗等症狀。

清串湯作為治療脾虛濕盛、水濕停滯之症的方劑,白朮的加入有助於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驅散水濕,達到治療目的。

清串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清串湯主治痰熱壅肺,氣機不暢之症,柴胡可疏肝理氣,解鬱化痰,使氣機通暢,痰熱得以宣泄。
  2. 升陽舉陷:柴胡具升陽舉陷之效,可提升陽氣,防止氣陷。清串湯中常伴有氣虛、痰濁下陷之症,柴胡有助於提升陽氣,使氣血上行,改善氣陷之症,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清串湯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瘡瘍腫毒、乳癰、咽喉腫痛等症狀,蒲公英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利尿通淋: 蒲公英亦具利尿通淋之效,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緩解泌尿系統炎症。對於因濕熱下注導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蒲公英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清串湯中加入蒲公英,能有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改善因濕熱內蘊引起的各種病症。

清串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清串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天花粉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利咽生津: 天花粉還具有利咽生津的功效,可以潤喉解渴,緩解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清串湯中加入天花粉,可以促進咽喉部位的濕潤,幫助緩解疼痛,有利於恢復正常發聲功能。

清串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清串湯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茯苓可幫助利水消腫,改善濕熱蘊結的情況,達到清熱除濕的效果。
  2. 健脾益氣:茯苓亦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濕困的情況。在清串湯中,茯苓的加入能夠補益脾氣,進一步增強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抵抗濕熱之邪。

總之,茯苓在清串湯中的應用,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益氣,為治療帶下病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

清串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清串湯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氣機不暢引起的諸症,而陳皮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並緩解氣滯,故可助藥力發揮,改善病患症狀。
  2. 調和藥性:陳皮氣味芳香,能中和藥性,減少藥物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清串湯中可能包含較為寒涼的藥材,加入陳皮能溫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更適合病患服用。

清串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清串湯治療的是寒邪客於腸胃所致的嘔吐、腹痛、泄瀉等症,附子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附子可溫陽助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力,提高治療效果。清串湯中包含一些寒涼藥物,如藿香、佩蘭等,附子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甚,同時也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串湯」方劑中加入紫背天葵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紫背天葵草性寒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此藥,可針對病症中因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皮膚紅腫等症狀進行緩解。
  2. 活血化瘀:紫背天葵草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血瘀,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清串湯中加入紫背天葵草,可以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串湯」,主要成分有:白芍、白朮、柴胡、蒲公英、天花粉、茯苓、陳皮、附子、紫背天葵草,主治功效是:人體脖子上長個硬塊兒,跟石頭一樣硬,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瘰癧,流膿、流血,一個還沒消下去,一個又長出來了,並且還沒消下去又潰爛了,有時長在耳朵下面,有時長在脖子後面,有時長在肩膀上,有蔓延擴散的趨勢,所以被稱為「鼠瘡」,也叫「串瘡」。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蒲公英,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蒲公英可應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症。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天花粉用於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細胞數。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白朮1兩,柴胡2錢,蒲公英3錢,天花粉3錢,茯苓5錢,陳皮1錢,附子1錢,紫背天葵5錢。
平肝健脾。
水煎服。6劑痰塊漸消,再服10劑而瘰癧化盡,再服1月痊癒。愈後可服六君子湯數10劑,以為善後之計,永不再發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串湯, 出處:《青囊秘訣》卷下。 組成:白芍1兩,白朮1兩,柴胡2錢,蒲公英3錢,天花粉3錢,茯苓5錢,陳皮1錢,附子1錢,紫背天葵5錢。 主治:平肝健脾。主治:人有生痰塊於項頸,堅如石者,久則變成瘰癧,流膿流血,一塊未消,一塊又長,未見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有流行串走之狀,故名鼠瘡,又名串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